简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 我来答
fxrxwh
高粉答主

2015-04-0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1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2.4亿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手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工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部门是逐步增加的。在原始社会,工业种类很少,只有石器制造、骨角制造、陶器制造、纺织品制造、酿酒、编织等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即青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例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业方面,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早晚,一旦创立,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铁技术的发展为例:春秋时期以木炭为燃料,用皮囊鼓风炼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水排),提高了炉温;北宋以后,以焦炭为燃料,进一步提高了炉温。同时,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土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古代冶铁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手工业发展史上,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如作坊、手工业工场),其生产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都是渐趋细密的。促成工业生产力提高的各种因素,往往是互相影响的。例如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对于劳动分工粗细的程度是有直接影响的,生产规模扩大,往往促成劳动分工细密。在明清时代的某些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业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这时的手工业工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生产体系了。

三、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工业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原始社会只能实行简单的协作,进行简单的生产。奴隶社会的工业生产规模较前有所扩大,在制作工业产品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劳动分工,生产效率较前提高。到了封建社会,工业生产的规模又有了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密;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手工业工场中,一般雇佣较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劳动分工之下来扩大生产,使产品的制造进一步发展。如矿冶、纺织、制瓷等部门,在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例如清代前期的矿冶业中,由于铸钱需要大量的铜,促使铜矿开采得到较大发展。

四、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中国的官府工业,历史悠久,自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工业的存在。从西周到西汉,主要的工业部门,官府都设有作坊。统治者把手工业者集中到官府,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他们在官府作坊里进行制造。从春秋末期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不少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独立。这时社会上除了官府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一批民间工业作坊。其时以冶铁业发展最快,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

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民间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者的发展。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这时候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官府工业须有民间工业来支持,而且表现在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给民间工业了。在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经营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某些手工业作坊扩大成为手工业工场,亦即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中国民间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发展。它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以矿冶、制瓷、纺织业为主。明代中叶以后,某些工业部门的民间作坊朝着手工业工场方向扩展。

五、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远古时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尤以河北地区为盛。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重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不论官府丝织业还是民间丝织业都是如此。明代初年,政府在全国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官府织染局,长江流域的南直隶(今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处皆有设置,而以浙江为最多。
收起
振若华f
2014-03-23 · TA获得超过2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5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呢?许多同学感到很难全面认识,在此,笔者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历史悠久,并且不断发展进步。

远古时期的陶艺,纺织和玉器制作等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如半坡人面网文盆、龙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铸造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汉代的炼铁、铸铁和制钢业、丝织业及造纸业的发展,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这成为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成功烧纸出的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元时期,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烧制出斗彩、五彩瓷、粉彩和珐琅彩。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呈现出长期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除了受资源、交通限制较大的矿业外,历史上发达的手工业区都分布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地带。如前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地带能提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的原料,如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酿酒业等,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如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尤其是冶铁业和冶钢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场合,手工业服务于农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第四,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

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的发展,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产品走向全国,这些都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宋代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景德镇制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可见,如果没有活跃的商品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区的手工业分工及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

宋代在造纸业大发展的基础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间印书业繁荣,南方出现众多私人刻书中心,过去“难得”的书籍作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使民间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识字率提高,学术下移,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为了节省印刷费用,提高印刷效率,社会迫切要求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第六,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业部门、手工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以丝织业为例,西周至唐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长安为中心。南宋时代,苏州、杭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院(官营丝织业机构),各有织机数百架,工匠数千人。民间私营作坊更多,生产大量精美丝织品,如武康与安吉的绢纱、鹅脂棉,均属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织画绢,远近闻名。这些表明丝织业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残雨后的落叶
2015-10-06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17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453万
展开全部
第一,历史悠久,并且不断发展进步.
远古时期的陶艺,纺织和玉器制作等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如半坡人面网文盆、龙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铸造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汉代的炼铁、铸铁和制钢业、丝织业及造纸业的发展,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这成为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成功烧纸出的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元时期,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烧制出斗彩、五彩瓷、粉彩和珐琅彩.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呈现出长期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除了受资源、交通限制较大的矿业外,历史上发达的手工业区都分布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地带.如前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地带能提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的原料,如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酿酒业等,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如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尤其是冶铁业和冶钢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场合,手工业服务于农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第四,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
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的发展,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产品走向全国,这些都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宋代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景德镇制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可见,如果没有活跃的商品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区的手工业分工及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
宋代在造纸业大发展的基础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间印书业繁荣,南方出现众多私人刻书中心,过去“难得”的书籍作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使民间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识字率提高,学术下移,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为了节省印刷费用,提高印刷效率,社会迫切要求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第六,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业部门、手工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以丝织业为例,西周至唐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长安为中心.南宋时代,苏州、杭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院(官营丝织业机构),各有织机数百架,工匠数千人.民间私营作坊更多,生产大量精美丝织品,如武康与安吉的绢纱、鹅脂棉,均属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织画绢,远近闻名.这些表明丝织业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unny桉蓝391
高粉答主

2015-10-0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94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1261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①历史悠久,兴起较早。
②技术先进,水平高超 。

③长期领先于世界。
④部门多,种类全。
⑤经营形态多种多样。
⑥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⑦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简介:
手工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部门。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主要有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郑芬多老师
高粉答主

2016-02-01 · 专注文化艺术、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
郑芬多老师
采纳数:80823 获赞数:120902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有青铜冶炼技术,到商周时期日趋成熟。

  2、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与水平不断进步
  3、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4、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进供国内消费,还远销呀亚、非、欧许多国家
  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有官、私(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