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中地理 历史 生物 试卷 要有答案啊 谢谢各位 帮帮忙啊 !!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唐山市丰润二中2011年高二生物考前演练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液蔽每题1分,共3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肽链过程中,其肽键的数目和脱下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
A 573和573 B 570和570 C 572和572 D 571和571B
2.细胞中含RNA最多的细胞器是 (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高尔基体A
3.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 核糖体、内质网 B、 高尔基体、线粒体
C、 核糖体、高尔基体 D、 内质网、线粒体C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C
5.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8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 )
A 8、16、8 B 8、16、16 C 16、0、16 D 8、0、8C
6.下述有关酶的叙述中,不闹改州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 B.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C.酶在催化过程中要消耗自身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C
7.右图表示一个2N=4的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 如果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3号和4号
染色体来自母方
③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1号和2号
染色体若移向一极,3号和4号染色体则移向另一极。
④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1号和3号
染色体若移向一极,2号和4号染色体则移向另一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8. 47. 如将某一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重氮标记,此细胞经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后,含有标记链的DNA的细胞占多少 ( )
A.1/16 B.1/8 C.1/4 D.1/2C
9. 在培育三倍体西瓜的过程中,用二倍体普通西瓜的花粉,授到四倍体西瓜的雌花柱头上,结出来的西瓜,瓜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和瓜籽中胚芽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 )
A.三组和三组 B.三组和四组 C.三组和二组 D.四组和三组 D
10. 果蝇的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在其精子中全部是隐性基因的儿率是 [ ]
A.1/2 B.1/4 C.1/8 D.1/16D
11. 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儿率为 ( )
A.1/2 B.1/4 C.1/6 D.1/12C
12. 用一个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细菌,当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28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其中含32P的噬菌体有 ( )
A.2个 B.128个 C.126个 D.0个B
歼闭13.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它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B
14.一座丘陵里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食物链B
15.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
A.F1 基因出现重组 B.F1 性状开始分离 C.F2 性状开始分离 D.F2 基因开始分离C
16.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A 地理隔离→基因突变 →物种形成
B 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 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 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D
17.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彼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一群个体
D.生活在地球的人是一个种群C
18.以下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C
19.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获得无籽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C
20.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①④④ B.④①②④ C.④④①③ D.④③①④A
2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A
22.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 D.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A
23.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
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
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C
24.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人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
25.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根瘤菌、圆褐固氮菌的固氮基因存在于质粒上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核(区)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A
26.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
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4⑤ B.2,3,5 C.○1○2④ D.○1○3○5B
27.狮子和斑马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着
A.相互选择 B.相互竞争 C.食物交流 D.能量交流A
28.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按达尔文的观点,
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A
29.一种昆虫的突变体为残翅,一般情况下生存能力较差。但某一海岛经常刮大风,
这种残翅昆虫由于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大风刮进海里,生存机会就大了。这说明
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突变是不定向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B
30.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定向的变异 B.生存斗争的方式
C.生物产生变异的频率 D.定向的自然选择D
31.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蛾是杂合体
A.40 B.80 C.160 D.320D
32.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B
33.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杂交,出现黑色子代概率为
A.1/64 B.3/64 C.27/64 D.9/64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2.下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 个氨基,编号是 。1;①
(2)图中有 个羧基,编号是 。2; 7,8
(3)该化合物有 种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种类的R基编号分别是 。2,4,6
(4)该化合物有 个氨基酸,有肽键 个,脱去 个水分子。3; 2; 2
33.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 b、 c、 d、
(2)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和 。
(3) 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 。
(4) 如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 ;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 。
33,(1)氧气;ATP;〔 H 〕;二氧化碳(2)ATP;〔 H 〕
(3)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4)因为突然将二氧化碳降至极低水平,所以通过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变。; 由于停止光照使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H 〕减少,而使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
34下面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图解中,①是 过程; ②是 过程,是在 中完成的。
(2)3是 过程,但由于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红细胞变形,这种碱基的改叫 。
(3)4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 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 。
34,(1)转录;翻译;核糖体(2)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3)GUA;密码子
35、(9分)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⑴甲图表示 分裂 时期,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⑵乙图表示 分裂 时期,图中有 个DNA分子 ;
⑶丙图表示 分裂 时期,图中有 个四分体。
35, ⑴减数第二次;后; 0 ⑵,有丝;后;8 ⑶,减数第一次;后;0
36.据图回答:
(1)不能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A.A和a
B.A和B
C.a和b
D.a和B
(2)该图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将产生 种配子,基因组成为 ,符合基因的 定律。
(3)此图的生物分别与经下基因型的同种个体相交配,后代表现型比分别为:
①与AaBb的生物交配 。
②与AaBB的生物交配 。
③与aabb的生物交配 。
④与aaBb的生物交配 。
A.9∶3∶3∶1 B.3∶1 C.1∶1∶1∶1 D.3∶1∶3∶1
36[(1)A(2)4;AB、Ab、aB、ab;自由组合(3)①A②B③C④D]
37.孟德尔在用豌豆(二倍体)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时,将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的F1(种子)全部是黄色圆粒,F1植株自交产生F2(种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进行了自交和测交的试验验证。
(1)孟德尔提出的假设是: 。
(2)Fl测交,即让F1植株与 杂交。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
。
(3)将F2(种子)中全部黄色圆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自交,预计植株中,所结种子性状保持稳定一致的比例占 ;若某株所结种子有2种表现型,则性状分离比为 。
(4)若要研究Fl杂合子中基因的性质及作用,可用通过 方法获得的单倍体为材料,因为 。
37[(1)Fl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4种等量配子(1分) (2)隐性纯合子(1分) 控制有关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1分) (3)1/9(1分) 黄圆∶黄皱=3∶1或黄圆∶绿圆=3∶1(2分) (4)花药离体培养(1分) 豌豆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每个基因均能发挥作用,无论它是显性还是隐性(2分)]
38.如图是患有肌营养不良(基因为A或a)的一个系谱,是由一个女人和两个不同的男人在两次婚姻中产生的
(1)你认为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方式是: .
(2)请写出I2、II2和II3的基因型:I2 。II2 。II3 。
(3)II8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预计第一胎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
38[(1)伴X隐性遗传(2)XAXa;XAXA或XAXa ;XAY(3)1/8]
39.(27分)下面是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与DDT关系的探究实验。
实验器具:果蝇若干、杀虫剂DDT、玻瑞瓶若干。
实验过程:将果蝇(第一代)伺养到一定数t后,放到涂有a浓度的玻瑞瓶中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数量后用2a浓度的DDT处…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1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实脸结果: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
结果分析,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
(1)请你分析以上实验,找出不合理之处。
(2)请你利用以上的实验器具,再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
(3)预侧你的实验结果并对预侧结果进行分析。
39.(l)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这并不能说明果蝇的抗药变异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也许没经处理的蝇(第一代)就产生了抗药变异。
(2)实验方案: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又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l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3)结果预测及分析:若到了第15代时,果蝇仍能抗浓度为15a的DDT,则说明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DDT诱导产生的,而是本身就有变异产生,因为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亲本及其祖先并没有经DDT处理过;DDT只是对果蝇的变异进行选择.若没有经DDT处理过的果蝇不具有抗药性,则会得出与前面实验者雷同的结论。
答案36[(1)A(2)4;AB、Ab、aB、ab;自由组合(3)①A②B③C④D]
37[(1)Fl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4种等量配子(1分) (2)隐性纯合子(1分) 控制有关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1分) (3)1/9(1分) 黄圆∶黄皱=3∶1或黄圆∶绿圆=3∶1(2分) (4)花药离体培养(1分) 豌豆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每个基因均能发挥作用,无论它是显性还是隐性(2分)]
38[(1)伴X隐性遗传(2)XAXa;XAXA或XAXa ;XAY(3)1/8]
39.(l)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这并不能说明果蝇的抗药变异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也许没经处理的蝇(第一代)就产生了抗药变异。
(2)实验方案: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又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l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3)结果预测及分析:若到了第15代时,果蝇仍能抗浓度为15a的DDT,则说明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DDT诱导产生的,而是本身就有变异产生,因为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亲本及其祖先并没有经DDT处理过;DDT只是对果蝇的变异进行选择.若没有经DDT处理过的果蝇不具有抗药性,则会得出与前面实验者雷同的结论。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液蔽每题1分,共3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肽链过程中,其肽键的数目和脱下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
A 573和573 B 570和570 C 572和572 D 571和571B
2.细胞中含RNA最多的细胞器是 (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高尔基体A
3.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 核糖体、内质网 B、 高尔基体、线粒体
C、 核糖体、高尔基体 D、 内质网、线粒体C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C
5.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8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 )
A 8、16、8 B 8、16、16 C 16、0、16 D 8、0、8C
6.下述有关酶的叙述中,不闹改州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 B.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C.酶在催化过程中要消耗自身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C
7.右图表示一个2N=4的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 如果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3号和4号
染色体来自母方
③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1号和2号
染色体若移向一极,3号和4号染色体则移向另一极。
④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1号和3号
染色体若移向一极,2号和4号染色体则移向另一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8. 47. 如将某一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重氮标记,此细胞经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后,含有标记链的DNA的细胞占多少 ( )
A.1/16 B.1/8 C.1/4 D.1/2C
9. 在培育三倍体西瓜的过程中,用二倍体普通西瓜的花粉,授到四倍体西瓜的雌花柱头上,结出来的西瓜,瓜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和瓜籽中胚芽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 )
A.三组和三组 B.三组和四组 C.三组和二组 D.四组和三组 D
10. 果蝇的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在其精子中全部是隐性基因的儿率是 [ ]
A.1/2 B.1/4 C.1/8 D.1/16D
11. 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儿率为 ( )
A.1/2 B.1/4 C.1/6 D.1/12C
12. 用一个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细菌,当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28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其中含32P的噬菌体有 ( )
A.2个 B.128个 C.126个 D.0个B
歼闭13.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它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B
14.一座丘陵里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食物链B
15.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
A.F1 基因出现重组 B.F1 性状开始分离 C.F2 性状开始分离 D.F2 基因开始分离C
16.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A 地理隔离→基因突变 →物种形成
B 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 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 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D
17.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彼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一群个体
D.生活在地球的人是一个种群C
18.以下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C
19.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获得无籽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C
20.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①④④ B.④①②④ C.④④①③ D.④③①④A
2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A
22.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 D.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A
23.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
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
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C
24.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人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
25.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根瘤菌、圆褐固氮菌的固氮基因存在于质粒上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核(区)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A
26.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
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4⑤ B.2,3,5 C.○1○2④ D.○1○3○5B
27.狮子和斑马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着
A.相互选择 B.相互竞争 C.食物交流 D.能量交流A
28.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按达尔文的观点,
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A
29.一种昆虫的突变体为残翅,一般情况下生存能力较差。但某一海岛经常刮大风,
这种残翅昆虫由于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大风刮进海里,生存机会就大了。这说明
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突变是不定向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B
30.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定向的变异 B.生存斗争的方式
C.生物产生变异的频率 D.定向的自然选择D
31.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蛾是杂合体
A.40 B.80 C.160 D.320D
32.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B
33.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杂交,出现黑色子代概率为
A.1/64 B.3/64 C.27/64 D.9/64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2.下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 个氨基,编号是 。1;①
(2)图中有 个羧基,编号是 。2; 7,8
(3)该化合物有 种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种类的R基编号分别是 。2,4,6
(4)该化合物有 个氨基酸,有肽键 个,脱去 个水分子。3; 2; 2
33.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 b、 c、 d、
(2)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和 。
(3) 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 。
(4) 如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 ;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 。
33,(1)氧气;ATP;〔 H 〕;二氧化碳(2)ATP;〔 H 〕
(3)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4)因为突然将二氧化碳降至极低水平,所以通过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变。; 由于停止光照使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H 〕减少,而使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
34下面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图解中,①是 过程; ②是 过程,是在 中完成的。
(2)3是 过程,但由于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红细胞变形,这种碱基的改叫 。
(3)4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 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 。
34,(1)转录;翻译;核糖体(2)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3)GUA;密码子
35、(9分)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⑴甲图表示 分裂 时期,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⑵乙图表示 分裂 时期,图中有 个DNA分子 ;
⑶丙图表示 分裂 时期,图中有 个四分体。
35, ⑴减数第二次;后; 0 ⑵,有丝;后;8 ⑶,减数第一次;后;0
36.据图回答:
(1)不能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A.A和a
B.A和B
C.a和b
D.a和B
(2)该图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将产生 种配子,基因组成为 ,符合基因的 定律。
(3)此图的生物分别与经下基因型的同种个体相交配,后代表现型比分别为:
①与AaBb的生物交配 。
②与AaBB的生物交配 。
③与aabb的生物交配 。
④与aaBb的生物交配 。
A.9∶3∶3∶1 B.3∶1 C.1∶1∶1∶1 D.3∶1∶3∶1
36[(1)A(2)4;AB、Ab、aB、ab;自由组合(3)①A②B③C④D]
37.孟德尔在用豌豆(二倍体)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时,将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的F1(种子)全部是黄色圆粒,F1植株自交产生F2(种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进行了自交和测交的试验验证。
(1)孟德尔提出的假设是: 。
(2)Fl测交,即让F1植株与 杂交。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
。
(3)将F2(种子)中全部黄色圆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自交,预计植株中,所结种子性状保持稳定一致的比例占 ;若某株所结种子有2种表现型,则性状分离比为 。
(4)若要研究Fl杂合子中基因的性质及作用,可用通过 方法获得的单倍体为材料,因为 。
37[(1)Fl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4种等量配子(1分) (2)隐性纯合子(1分) 控制有关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1分) (3)1/9(1分) 黄圆∶黄皱=3∶1或黄圆∶绿圆=3∶1(2分) (4)花药离体培养(1分) 豌豆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每个基因均能发挥作用,无论它是显性还是隐性(2分)]
38.如图是患有肌营养不良(基因为A或a)的一个系谱,是由一个女人和两个不同的男人在两次婚姻中产生的
(1)你认为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方式是: .
(2)请写出I2、II2和II3的基因型:I2 。II2 。II3 。
(3)II8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预计第一胎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
38[(1)伴X隐性遗传(2)XAXa;XAXA或XAXa ;XAY(3)1/8]
39.(27分)下面是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与DDT关系的探究实验。
实验器具:果蝇若干、杀虫剂DDT、玻瑞瓶若干。
实验过程:将果蝇(第一代)伺养到一定数t后,放到涂有a浓度的玻瑞瓶中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数量后用2a浓度的DDT处…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1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实脸结果: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
结果分析,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
(1)请你分析以上实验,找出不合理之处。
(2)请你利用以上的实验器具,再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
(3)预侧你的实验结果并对预侧结果进行分析。
39.(l)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这并不能说明果蝇的抗药变异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也许没经处理的蝇(第一代)就产生了抗药变异。
(2)实验方案: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又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l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3)结果预测及分析:若到了第15代时,果蝇仍能抗浓度为15a的DDT,则说明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DDT诱导产生的,而是本身就有变异产生,因为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亲本及其祖先并没有经DDT处理过;DDT只是对果蝇的变异进行选择.若没有经DDT处理过的果蝇不具有抗药性,则会得出与前面实验者雷同的结论。
答案36[(1)A(2)4;AB、Ab、aB、ab;自由组合(3)①A②B③C④D]
37[(1)Fl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4种等量配子(1分) (2)隐性纯合子(1分) 控制有关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1分) (3)1/9(1分) 黄圆∶黄皱=3∶1或黄圆∶绿圆=3∶1(2分) (4)花药离体培养(1分) 豌豆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每个基因均能发挥作用,无论它是显性还是隐性(2分)]
38[(1)伴X隐性遗传(2)XAXa;XAXA或XAXa ;XAY(3)1/8]
39.(l)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这并不能说明果蝇的抗药变异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也许没经处理的蝇(第一代)就产生了抗药变异。
(2)实验方案: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又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l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3)结果预测及分析:若到了第15代时,果蝇仍能抗浓度为15a的DDT,则说明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DDT诱导产生的,而是本身就有变异产生,因为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亲本及其祖先并没有经DDT处理过;DDT只是对果蝇的变异进行选择.若没有经DDT处理过的果蝇不具有抗药性,则会得出与前面实验者雷同的结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