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要杀薛丁山全家
薛丁山受儿子薛刚连累,薛刚在元宵夜喝醉,神志不清打死皇子,惊死高宗,就被武则天满门抄斩了。
薛丁山,中国戏曲与民间故事中唐代大将薛仁贵之子,并非史实人物。故事中,丁山娶有三妻,分别是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
樊梨花师承骊山老母,法力无边,最后在神怪式的情节中,帮助丁山打败西凉。后来,丁山受儿子薛刚连累,被武后满门抄斩。
扩展资料:
薛丁山,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子,薛仁贵为唐朝开国功程,为大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并曾多次救过李世民的性命,在平定六国之乱时战死。
其子薛丁山与樊梨花也在平定六国战乱时功高劳苦,后高宗李治封其为两辽王。其妻樊梨花为威名侯。薛丁山共有四个儿子。名为勇猛刚强,三子薛刚生性粗野,爱打抱不平,所以在长安城名气颇大,人送绰号“通城虎”。
后来在一次事件中误踢死太子,当时皇帝高宗李治正在楼上赏景,由于人群受到惊吓,李治观景的楼受到撞击,导致坍塌,李治从楼上坠下,不久驾崩。按照唐朝当时的法律,薛刚一人犯法,应当株连九族。
李治 死前跟长子交代,薛家历代功臣,对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薛刚踢死太子,惊崩圣驾一事,只追究薛刚一人,不追究薛刚全家。此诏一出,受到大唐上下的佩服。可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张武一党却不愿意。
他们早就视薛家为眼中钉。正好借此机会除去薛家势力。于是张武一党便去找武则天说及此事,要求将薛家按法办事。其实武则天也早就想除去薛家及那一帮子开国功臣和他们的后代,而且武则天早有不臣之心,她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正好此次薛刚犯事。
于是武则天下令,将薛丁山一家285口斩尽杀绝。其手段更是残忍,就在薛丁山的两辽王府就地挖了个大坑,将薛家的人生生活埋。此次事件的主犯薛刚在犯事之后就逃走,幸免于难。但是灭门之仇也引起了后来的薛刚反唐。
以上是演义小说中故事,真实历史当中薛丁山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
薛讷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史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丁山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
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丁山力主出击,得到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
不久吐蕃军十万犯镜,薛丁山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丁山一直镇守青凉,年七十二而亡。真实的历史自然没有薛丁山全家被灭满门的桥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丁山
薛丁山(649年---720年)
小说演义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
如果说是小说人物的话
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
演义小说中说的薛家抄家是因为薛刚反唐但这些都是虚构的。。。。
薛家将系列中《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的故事,薛仁贵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纯属虚构。 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字丁山,长期领军,战功卓著,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政府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薛氏一族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
京都元宵之夜大闹花灯,薛刚酒醉,纵马狂奔,误毙太子,薛府合家被逮,唯薛刚与薛强逃脱。帝念薛家有功,未予以罪。
未几,帝崩,武后与张天佑共谋,拟垂帘听政,并命武三思斩薛家满门,太子李猛劝之,不听。越日,猛登帝位,欲斩三思,武后察知,即亲自听政,将薛家满门抄斩,樊梨花却被梨山老母收上山去。时,狄仁杰、程咬金见状,皆负气辞官,武后胁之无效,武后只得让位给猛,狄、程乃暂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