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的意思

要详细一点的!!!!!!... 要详细一点的!!!!!! 展开
 我来答
分鸿香F
2013-03-13 · TA获得超过38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4.7万
展开全部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胆识过人,声称要“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皮之文薮序》),往往发前人未发或不敢发。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皮日休著作

  唐‧皮日休,《文薮》,明正德庚辰(15年)吴门袁表刊本。

  唐‧皮日休,《文薮》,明万历戊申(36年)吴门许自昌校刊本。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日本享和二年刊。

  唐‧皮日休着,萧涤非、郑庆笃校注,《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皮日休、陆龟蒙撰,《松陵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皮日休诗文选注》唐 皮日休着 申宝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皮日休诗歌研究》王盈芬 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尹楚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8:1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1955:2

  〈论皮日休〉郑庆笃,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1

  期刊论文

  (一)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

  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二期,页123–136。

  萧涤非,〈校点《皮子文薮》说明—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文史哲》,1958年一期,页1–6。

  唐玲玲,〈皮日休简论〉,《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四期,页39–41。

  郑庆笃,〈论皮日休〉,《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一期,页175–184。

  郑庆笃,〈皮日休〉,《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页713–731。

  刘扬忠,〈皮日休简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186–205。

  李庆年,〈关于皮日休的一些问题〉,《唐代文学论丛》(九),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页114–134。

  缪钺,〈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历史研究》,1958年二期,页71–78。

  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五期,页115–122。

  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学术月刊》,1979年八期,页69–70。

  袁宏轩,〈皮日休死因探考〉,《山西师院学报》,1985年二期,页51–54。

  吴松泉,〈〈题同官县壁〉非皮日休作〉,《南充师院学报》,1982年四期,页71–75 。

  黄保真,〈论皮日休的文学思想〉,《学术月刊》,1982年五期,页57–60、69。

  邵传烈,〈晚唐的抗争和激愤之谈—略论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杂文〉,《江海学刊》,1990年六期,页173–176。

  颜玲,〈警世醒俗、剥非补失—读皮日休的箴、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六期,页47–50。

  沈开生,〈皮日休同情人民和人民起义吗?〉,《北方论丛》,1982年二期,页35–40。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无能子、谭峭的进步思想〉,《历史教学》,1980年十二期,页7–10。

  许苏民,〈一场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论皮日休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江汉论坛》,1987年六期,页63–67。

  王国轩,〈皮日休与晚唐儒学〉,《孔子研究》,1989年一期,页43–47。

  王煜,〈晚唐皮日休的哲思〉,《中国文化月刊》,1989,页93–101。

  (二) 其它论文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页9–16。

  四、 学位论文

  王盈芬,《皮日休诗歌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3。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王怡心,《皮日休在晚唐文学中的地位》,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5。

  江正宽,《皮日休的生平与思想—兼论其在唐宋之际思想变迁中的角色》,国立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1995。

  刘翔飞,《唐人隐逸风气及其影响》,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8。

  以上是台湾的两篇关于皮日休的硕士论文所提供相关资料。

  《原谤》原文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原谤》译文

  上天为百姓造福利,它的仁心可以说达到极点了!没有一样炙味的东西百姓不知道,没有一样便于使用的东西百姓不利用,没有一样使生活充裕丰富的东西百姓不去追求。即使这样,到了火热、阴雨的季节百姓就抱怨天,到了大寒时百姓也抱怨天,自己做了错事导致灾祸来临也抱怨天,自己不节俭导致贫穷也去怨恨天。这样看来,百姓对待天,不讲究仁,也算是达到极点了!对天尚且是这样,何况对待君主呢!何况对待鬼神呢!这样看来,对君主、对鬼神的怨恨诽谤,比对天要多上好几倍!做天下的帝王,做一国的国君,能够不慎重吗?所以有“不慈”的毁谤加在尧身上,有“不孝”的毁谤加在舜身。这些人实在不知道,尧的仁慈之心覆盖整个天下,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儿子;舜的孝心润泽万代人,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父亲。啊!尧、舜是伟大的圣人,百姓尚且要去毁谤他们;后世那些在天下称君称王的人,有谁不行尧、舜那样的政,那么百姓掐住他的喉咙,揪住他的脑袋,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一点儿也不过分。
1652465452
2011-03-23 · TA获得超过57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3万
展开全部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古诗今译 :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这是你想来的打
2015-06-30 · TA获得超过20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5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00万
展开全部
此诗是唐朝时期的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作品原文编辑
天竺寺⑴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⑵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⑶。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1]
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白话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吴刚,是古代汉族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3-23
展开全部
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吧...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919058127
2011-03-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晶莹如玉洁白的桂花珊珊落在月光下,殿前拾起落地的桂花,还带着露水更觉得滋润,至今也不明白这是谁在天上干的事,想来应是嫦娥撒给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