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
苏联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二、弊: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苏联模式产生的背景:
1、十月革命后,国内百废待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成效不显著,见效慢。
2、斯大林个人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决不可能仅仅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斯大林的个人意志对斯大林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条地接受马列思想。
3、整个20年代正是世界资本主义战后黄金时代,发迅速,实力强大,苏联仍处在孤立包围之中,处处受抑制。俄共党内长期在着极为强烈的危机感和备占思维,党内都认为战争临近而坚决支持斯大林的备战政策。这种备战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做支撑。
斯大林模式中的超工业化,以集权体制中一切力量发展现代化工业的道路正迎合了这种危机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2024-11-24 广告
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二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三是高度集权的文化体制。
这一模式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具体表现在:
第一,它为后人提供了可供研究借鉴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
其次,经过短期努力,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现代化工业国;
第三,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苏联模式不仅成了此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样板,对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罗斯福新政时,其经济政策的计划成分一定程度上说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同时,这一模式也有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官僚主义盛行,造成各级官僚唯上令是从,党脱离群众,失去了活力。
二,经济上排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企业没有主动性,失去了活力,导致高投入、低效率;
三,高度集中的文化体制扼杀了学术民主,充斥教条主义,学术研究仅限于诠释斯大林的论述,几乎没有重新可言,除了军事科学,学术研究整体上落后于西方。
四,在对兄弟党关系上,苏共以老子党自居,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完全仿效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