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8课的课稿和课件还有课后习题的回答

急急急,10天给我回复好吗... 急急急,10天给我回复好吗 展开
 我来答
紫衣飘月
2011-03-24 · TA获得超过20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将相和课稿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课件

【教学目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

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了解调解员的职业特点。

【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悠扬的高山流水古筝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将相和(板书课题),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的顺序记叙的?

2、像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我们叫做顺序。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记叙的方法?

3、这篇课文是用顺序的方法记叙的,但今天老师有个提议,我们用倒叙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好不好?

4、这篇课文围绕着这个“和”字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二、探究新知:

1、由“和”字让我们想到了他们曾经不和过,你从哪个故事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和?屏幕出示课件。

2、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3、廉颇说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那廉颇又有什么能耐呢?板书:百战百胜

4、指导朗读:感受老将军的不服气。

5、现在的廉颇是满肚子的不满和牢骚,照这样下去他们的矛盾会越来越激化。可是廉颇将军却在课文的最后想蔺相如负荆请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蔺相如真是靠一张嘴让百战百胜的廉颇将军心服口服吗?请你当一个调解员,在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后,来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一)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①、仔细读一读课文看看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的这个故事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句子能说明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②、研读蔺相如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

③、蔺相如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和氏璧完整的送回赵国,这样机智勇敢的出色表现能让廉颇负荆请罪吗?

④、请你试试当个小调解员将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的这个故事中的出色表现,像廉颇将军进行汇报,劝说老将军消除成见。

(二)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①、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看看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是怎样表现的。请两名调解员说一说蔺相如在渑池会的表现,继续劝解廉颇将军。

②、渑池之会中廉颇老将军功不可没,他在边境上蓄势待发。正是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致,才取得了胜利。

(三)回到负荆请罪

①、仅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临危不惧就能让心怀不满的老将军心服口服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廉颇负荆请罪。

②、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廉颇为了国家利益负荆请罪,可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④、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演一演,一个演蔺相如,一个演廉颇,一个演调解员。

三、读写练习

1、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也说了很多感人的话,发挥想象力续写课文。在写的过程中也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具体描写。

2、还可以针对课文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

1、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作业】

做一份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分析

课后习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是个聪明机智、顾全大局的人。
答:我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也是个好将。
2.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答: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三个小故事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完整的。
3.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答:因为秦王侮辱赵王,使蔺相如再也看不下去了。
4.好词:
召集 允诺 商议 胆怯 侮辱 同心协力 勇敢机智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好句:
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2.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也也胡言吗2514
2012-03-30 · TA获得超过6.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36万
展开全部
将相和课稿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课件

【教学目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

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了解调解员的职业特点。

【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悠扬的高山流水古筝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将相和(板书课题),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的顺序记叙的?

2、像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我们叫做顺序。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记叙的方法?

3、这篇课文是用顺序的方法记叙的,但今天老师有个提议,我们用倒叙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好不好?

4、这篇课文围绕着这个“和”字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二、探究新知:

1、由“和”字让我们想到了他们曾经不和过,你从哪个故事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和?屏幕出示课件。

2、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3、廉颇说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那廉颇又有什么能耐呢?板书:百战百胜

4、指导朗读:感受老将军的不服气。

5、现在的廉颇是满肚子的不满和牢骚,照这样下去他们的矛盾会越来越激化。可是廉颇将军却在课文的最后想蔺相如负荆请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蔺相如真是靠一张嘴让百战百胜的廉颇将军心服口服吗?请你当一个调解员,在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后,来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一)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①、仔细读一读课文看看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的这个故事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句子能说明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②、研读蔺相如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

③、蔺相如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和氏璧完整的送回赵国,这样机智勇敢的出色表现能让廉颇负荆请罪吗?

④、请你试试当个小调解员将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的这个故事中的出色表现,像廉颇将军进行汇报,劝说老将军消除成见。

(二)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①、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看看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是怎样表现的。请两名调解员说一说蔺相如在渑池会的表现,继续劝解廉颇将军。

②、渑池之会中廉颇老将军功不可没,他在边境上蓄势待发。正是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致,才取得了胜利。

(三)回到负荆请罪

①、仅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临危不惧就能让心怀不满的老将军心服口服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廉颇负荆请罪。

②、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廉颇为了国家利益负荆请罪,可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④、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演一演,一个演蔺相如,一个演廉颇,一个演调解员。

三、读写练习

1、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也说了很多感人的话,发挥想象力续写课文。在写的过程中也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具体描写。

2、还可以针对课文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

1、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作业】

做一份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分析

课后习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是个聪明机智、顾全大局的人。
答:我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也是个好将。
2.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答: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三个小故事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完整的。
3.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答:因为秦王侮辱赵王,使蔺相如再也看不下去了。
4.好词:
召集 允诺 商议 胆怯 侮辱 同心协力 勇敢机智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好句:
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2.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参考资料: 紫衣飘月 | 三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杀人1990
2013-04-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万
展开全部
18课将相和课稿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蝶儿梦飞
2012-04-17 · TA获得超过2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关系是:因果关系."完壁归赵"和"渑池之会"是起因,"负荆请罪"是结果.
主要内容:
"完壁归赵":写赵王得了一块和氏璧,秦王要拿十五座城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去秦国,蔺相如看秦王无诚意换就又把宝玉送回,立了功,赵王封他作上大夫.
"渑池之会":写在渑池之会时,秦王要赵王鼓瑟以侮辱赵国,蔺相如以命逼让秦王击缶,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
"负荆请罪":写廉颇看蔺相如靠一张嘴而屡次受封,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他,使廉颇感动,背上荆条登门请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