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而”字作连词时可以表修饰或者表承接,但是我一直都分不清楚怎样去区分“而”这两个用法,希望

在古文中“而”字作连词时可以表修饰或者表承接,但是我一直都分不清楚怎样去区分“而”这两个用法,希望大神能帮帮我,详细解释,最好有例子,谢谢!!... 在古文中“而”字作连词时可以表修饰或者表承接,但是我一直都分不清楚怎样去区分“而”这两个用法,希望大神能帮帮我,详细解释,最好有例子,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可口可乐雪碧味
2016-05-01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7万
展开全部
首先要了解而所在的句子的意思。表修饰的而是连接状语,一般不翻译,如果原文去掉而不影响整体的意思,一般就是表修饰,另外表修饰的而做为状语,一般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而表承接可翻译为就或者接着,前后的事物一定是有关系的,去掉后不通顺。
更多追问追答
追答
而的用法很多,考试时也比较常考,不妨把而的所有作用的例句都记一句典型的,即使真的看不懂,通过结构和而前后词的词性,也能排除一二。文言文最主要的还是积累。
追问
能举个例子么?谢谢
zjj20062008
2016-05-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zjj2006200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9108 获赞数:105564
教师资格证; 计算机二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而”的用法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