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佳句并赏析十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鲁迅纪念像
鲁迅十大经典名言
1、(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普及指数:★★★★ 深刻指数:★★★★★★
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凭借超出五星级的深刻指数,位列榜首。
2、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普及指数:★★★★★ 沉痛指数:★★★★★
《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记得这样一个情节:狂人在翻开历史的时候,见到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
“救救孩子!”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普及指数:★★★★★ 悲壮指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为他遇害的学生写了一篇悼念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在这句句是血,字字带泪的千古名文中,鲁迅歌颂牲者为“真的猛士”,而蔑称自己是“苟活者”。鲁迅称他们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者,即为自己的民族的贫弱而哀痛;幸福者,即为自己能够献身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幸福。鲁迅的这篇文章,保存了那个时代一幅全新的妇女的影像。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普及指数:★★★★★ 激愤指数:★★★★★
一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大屠杀已经令人惨不忍睹了,一些流言家们还要撰文对手无寸铁的请愿者进行无端诬蔑。鲁迅为此激愤的说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然而鲁迅在此提出了他的预言:沉默过后,不是爆发就是灭亡。鲁迅的预言其实也是忠告。可是,专制制度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制度,多少人明白了鲁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鲁迅的忠告。
所以,民众在政府门前喋血的事总在不断发生。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普及指数:★★★★★ 鲜明指数:★★★★★
这是高度概括鲁迅一生的诗句。柏杨说鲁迅只有战斗性,而缺乏包容性,该罚他背诵这句诗一万遍。其实战斗性和包容性并不矛盾,只是实施对象不同罢了。一个人只知爱,不知恨,那是没有是非的滥爱;一个人只有恨,没有爱,那就已经走上了反人类的邪路了。鲜明的爱憎,正是鲁迅丰富性的体现。
据说现在青少年学生最恨的就是鲁迅,冤哉,鲁迅最爱的就是你们啊!
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普及指数:★★★★★ 哲理指数:★★★★
《故乡》中,“我”希望将来宏儿和水生不要再像“我”和闰土那样相互隔膜起来。然而这希望又是那样的茫远。但是,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希望,是不是也会变成现实呢?鲁迅在文末用路来作比喻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地上本没有民主,追求的人多了,也便……
7、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普及指数:★★★ 决绝指数:★★★★★
鲁迅死前,希望爱人“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希望儿子长大后“莫做空头文学家”,希望朋友“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但是对于怨敌,鲁迅则强硬的指出:“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呵呵,鲁迅最为“正人君子”所诟病的正是这句话。其实,我发现所有人都没有明白这句话中的“也”字的含义。鲁迅的潜在意思是说,如果我死了,他们就没有怨恨了,那么我也可以宽恕他们。
但鲁迅对人性的了解是很深的,他知道自己死后怨敌必然鞭尸不断。如果现在表示了宽恕他们,死后他们就心安理得的鞭尸了。不如,给他们留点骨鲠,让他们鞭尸时不那么舒服自在。果然,鲁迅死后,怨敌们提到他时往往吞吞吐吐,既想鞭尸,又想立一座客观公正的牌坊,搞得浑身不自在,正是这句话的威力。
死诸葛吓跑活司马,鲁迅辈也!
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普及指数:★★★ 激励指数:★★★★★
很多人说,鲁迅老是把中国人骂得一文不值,好像中国人是低等民族一样。其实实在是冤枉。鲁迅是民族的精神医生,当然主要的任务是指出我们民族的精神出什么了毛病。如果我患了癌症去看医生,医生却告诉我我的手还能活动,脚还能走路,嘴巴还可以吃饭,没事,回家睡觉去吧。砰!这样的医生我死前首先把要他给枪毙掉。鲁迅是不是认为我们中国人一文不值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很好的答案。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9、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普及指数:★★★★★ 争议指数:★★★★
其实这是一句很平常的句子,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提起。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把鲁迅拉下神坛成为一种潮流时,好像首先是一位语文老师发难,拿出这句作为例子,说明鲁迅的文章也有病句。从此,关于这句是否病句就一直争论不断,而这么一句很平常的句子,也摇身一变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句。
鲁迅在地下窃笑:在我的身后,可以看见两个争论不休的傻子,一个不知道我写了什么,还有一个也不知道我写了什么。
10、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普及指数:★★★★ 哲理指数:★★★
鲁迅不是哲学家,鲁迅带有一定哲理的句子其实都不算很深奥,这句也是。但是因为比喻得很恰当,很贴切,所以流传很广,引用很多。鲁迅说这句话,原是批评汉字难写难学,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但联想到鲁迅一生,他确实也深受浪费时间之害。很多青年作家热爱鲁迅,经常把稿子寄给他。但是有些人总是写得很潦草,让他看着吃力;有些把初稿给他,让他改得吃力;有些要求把稿子发表出去,鲁迅不仅要帮他改稿,还要把稿子誊抄好。鲁迅为了扶持青年作家,常常不顾有病在身,默默的忍受了。
记得我在大学时,为了系里的刊物给系主任写了一份报告,主任很快回复了,可是见到那份回复时我羞愧难当:主任的回复比我的报告还长,但是全是一笔一划写的正楷字,工工整整;而附在后面的我的报告却潦草不堪,有些字连我看了都还要再迟疑一下,有些语病主任还帮我改了。哎,我想,我不知道浪费了主任多少时间来看我的“书法”,他却不愿意让我多花一分钟时间看他的回复。
其实,浪费别人时间的人,虽然谋了别人的财害了别人的命,自己却往往一无所获。
结语:老鱼刚要恢复写博,这十景病立刻又犯了。鲁迅是讥讽过国人的十景病的,老鱼作为鲁迅的粉丝,居然把他老人家的话当做耳边风,也算是造他老人家的反。以前搞什么《十大天才文人》、《十大狂狷文人》还好,这次竟然还拿他的作品来开涮。呵呵,他老人家要没病死,今天也非给老鱼气死不可……哎哟,快闪,鲁老爷子的砖头已经拍到……
鲁迅十大经典名言
1、(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普及指数:★★★★ 深刻指数:★★★★★★
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凭借超出五星级的深刻指数,位列榜首。
2、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普及指数:★★★★★ 沉痛指数:★★★★★
《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记得这样一个情节:狂人在翻开历史的时候,见到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
“救救孩子!”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普及指数:★★★★★ 悲壮指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为他遇害的学生写了一篇悼念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在这句句是血,字字带泪的千古名文中,鲁迅歌颂牲者为“真的猛士”,而蔑称自己是“苟活者”。鲁迅称他们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者,即为自己的民族的贫弱而哀痛;幸福者,即为自己能够献身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幸福。鲁迅的这篇文章,保存了那个时代一幅全新的妇女的影像。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普及指数:★★★★★ 激愤指数:★★★★★
一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大屠杀已经令人惨不忍睹了,一些流言家们还要撰文对手无寸铁的请愿者进行无端诬蔑。鲁迅为此激愤的说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然而鲁迅在此提出了他的预言:沉默过后,不是爆发就是灭亡。鲁迅的预言其实也是忠告。可是,专制制度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制度,多少人明白了鲁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鲁迅的忠告。
所以,民众在政府门前喋血的事总在不断发生。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普及指数:★★★★★ 鲜明指数:★★★★★
这是高度概括鲁迅一生的诗句。柏杨说鲁迅只有战斗性,而缺乏包容性,该罚他背诵这句诗一万遍。其实战斗性和包容性并不矛盾,只是实施对象不同罢了。一个人只知爱,不知恨,那是没有是非的滥爱;一个人只有恨,没有爱,那就已经走上了反人类的邪路了。鲜明的爱憎,正是鲁迅丰富性的体现。
据说现在青少年学生最恨的就是鲁迅,冤哉,鲁迅最爱的就是你们啊!
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普及指数:★★★★★ 哲理指数:★★★★
《故乡》中,“我”希望将来宏儿和水生不要再像“我”和闰土那样相互隔膜起来。然而这希望又是那样的茫远。但是,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希望,是不是也会变成现实呢?鲁迅在文末用路来作比喻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地上本没有民主,追求的人多了,也便……
7、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普及指数:★★★ 决绝指数:★★★★★
鲁迅死前,希望爱人“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希望儿子长大后“莫做空头文学家”,希望朋友“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但是对于怨敌,鲁迅则强硬的指出:“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呵呵,鲁迅最为“正人君子”所诟病的正是这句话。其实,我发现所有人都没有明白这句话中的“也”字的含义。鲁迅的潜在意思是说,如果我死了,他们就没有怨恨了,那么我也可以宽恕他们。
但鲁迅对人性的了解是很深的,他知道自己死后怨敌必然鞭尸不断。如果现在表示了宽恕他们,死后他们就心安理得的鞭尸了。不如,给他们留点骨鲠,让他们鞭尸时不那么舒服自在。果然,鲁迅死后,怨敌们提到他时往往吞吞吐吐,既想鞭尸,又想立一座客观公正的牌坊,搞得浑身不自在,正是这句话的威力。
死诸葛吓跑活司马,鲁迅辈也!
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普及指数:★★★ 激励指数:★★★★★
很多人说,鲁迅老是把中国人骂得一文不值,好像中国人是低等民族一样。其实实在是冤枉。鲁迅是民族的精神医生,当然主要的任务是指出我们民族的精神出什么了毛病。如果我患了癌症去看医生,医生却告诉我我的手还能活动,脚还能走路,嘴巴还可以吃饭,没事,回家睡觉去吧。砰!这样的医生我死前首先把要他给枪毙掉。鲁迅是不是认为我们中国人一文不值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很好的答案。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9、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普及指数:★★★★★ 争议指数:★★★★
其实这是一句很平常的句子,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提起。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把鲁迅拉下神坛成为一种潮流时,好像首先是一位语文老师发难,拿出这句作为例子,说明鲁迅的文章也有病句。从此,关于这句是否病句就一直争论不断,而这么一句很平常的句子,也摇身一变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句。
鲁迅在地下窃笑:在我的身后,可以看见两个争论不休的傻子,一个不知道我写了什么,还有一个也不知道我写了什么。
10、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普及指数:★★★★ 哲理指数:★★★
鲁迅不是哲学家,鲁迅带有一定哲理的句子其实都不算很深奥,这句也是。但是因为比喻得很恰当,很贴切,所以流传很广,引用很多。鲁迅说这句话,原是批评汉字难写难学,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但联想到鲁迅一生,他确实也深受浪费时间之害。很多青年作家热爱鲁迅,经常把稿子寄给他。但是有些人总是写得很潦草,让他看着吃力;有些把初稿给他,让他改得吃力;有些要求把稿子发表出去,鲁迅不仅要帮他改稿,还要把稿子誊抄好。鲁迅为了扶持青年作家,常常不顾有病在身,默默的忍受了。
记得我在大学时,为了系里的刊物给系主任写了一份报告,主任很快回复了,可是见到那份回复时我羞愧难当:主任的回复比我的报告还长,但是全是一笔一划写的正楷字,工工整整;而附在后面的我的报告却潦草不堪,有些字连我看了都还要再迟疑一下,有些语病主任还帮我改了。哎,我想,我不知道浪费了主任多少时间来看我的“书法”,他却不愿意让我多花一分钟时间看他的回复。
其实,浪费别人时间的人,虽然谋了别人的财害了别人的命,自己却往往一无所获。
结语:老鱼刚要恢复写博,这十景病立刻又犯了。鲁迅是讥讽过国人的十景病的,老鱼作为鲁迅的粉丝,居然把他老人家的话当做耳边风,也算是造他老人家的反。以前搞什么《十大天才文人》、《十大狂狷文人》还好,这次竟然还拿他的作品来开涮。呵呵,他老人家要没病死,今天也非给老鱼气死不可……哎哟,快闪,鲁老爷子的砖头已经拍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