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互联网转型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09年3月16日,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北京参加完‘两会’回到南京,一阵急电,把全国各大区的高层召回总部,集中在南京紫金山上的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只有重要的会,张近东才会敲定在五星级的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召开。但大家没有料到的是,这是一场连续召开了三天三夜的闭门会。”
这是在刚刚出版的《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苏宁为什么赢》一书,对当年处于十字路口的苏宁转折时期的重要描述,也是苏宁从传统零售商转型电商的序幕。
正是这72小时的会议,改变了中国电商的版图,也驱动苏宁在电商平台建设加速度。
2015年,苏宁迎来了进入电商之后的巅峰。零售CPU、云平台、信息化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苏宁被推至台前的秘密武器。
不善于做秀的苏宁,在2009年受到了质疑。比京东、天猫进入电商都晚几年,苏宁的“迟缓”还有后发优势吗?
还是在2009年,当日本乐购仕山穷水尽面临破产之窘时,苏宁却成为第一大股东,苏宁这场“赌局”会有什么结果?
在实体连锁成为业界标杆时,对苏宁的质疑并不多见。反而是其宣布正式进入电商之后,伴随市场的喧嚣、观望和竞争,给苏宁带来了很多压力。
没有与生俱来的非凡。《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苏宁为什么赢》一书,正是苏宁从2009年到2015年的心路历程。从对手到握手、从零售CPU到云共享平台,苏宁转型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三个秘密。
秘密之一:转型是为建立服务生态链
“在2009年之前,当苏宁线下业务蓬勃发展的时候,苏宁也在考虑未来到底朝什么方向走。这实际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回过头来反思和复盘那时候走过的路程。现在概括为+互联网到互联网+,互联网零售到O2O的模式,当时在这样做,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路径。”
1月9号,刚刚从美国CES(美国国际消费性电子展览会)到北京的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马不停蹄来到清华大学。在当晚举行的“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案例研讨会上,孙为民如是回忆。
早在1999年,在传统零售中占据头把交椅的苏宁开始关注电商。受限于当时互联网运用和物流业基础设施不健全,用户上网条件不成熟、网购习惯未养成,苏宁作为实体零售业巨头,认为进入互联网做电商的时候未到。
此后,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零售商与中国电商的发展,形成中国商业零售市场的两个引擎。市场检验证明,电商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商业的本质。
2009年是苏宁的一道分水岭。当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再创历史新高,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2009年的苏宁,凭借1170亿元的销售额,941家遍布全国的连锁门店的绝对实力,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但苏宁恰恰在这一年,站在行业之巅,深入市场第一线,基于商业敏感的深刻洞察,开始了转型。
“2009年实际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已经被互联网进行格式化,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主要的销售模式,这是因为互联网确实给了消费者很大的自由、便捷。 当互联网赋予这些东西以后,企业就会面临一个趋势变化。在趋势面前,原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苏宁洞察到这种商业的变局,于是开始转型。苏宁转型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孙为民说。
在传统零售时代,苏宁的发展是资源驱动型,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成长,而新的电商时代要求苏宁必须要有掌握商品、操控供应链的能力。营销要实现市场导向,为客户为用户服务,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链条,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秘密之二:用IT技术抢占制高点
“苏宁还不是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在嫁接互联网元素的时候,不要把这个看得很复杂。其实任何企业在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期间,都在做互联网的工作,只不过一开始在部门,企业内部,再到外部,再到社会供应价值,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互联网的过程。在企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讲得是苏宁的+互联网过程,可以照着苏宁的思路来做事情,但是不能照搬苏宁的路来走。为什么这么说?在+互联网中间就是打造一个平台型的企业,为什么对于苏宁来说是打造平台型?因为苏宁的起点不一样。苏宁对IT技术的储备、掌握虽然不敢说在全球第一,但在中国的零售业里绝对是第一,在零售和人才技术储备战斗里面是最领先的,所以苏宁敢做这种平台。”
面对苏宁的平台战略,孙为民如是解释。
于苏宁而言,IT建设是其最重要的支点。从早期的PC端、移动端到大数据后台,再到后期与京东PK的“平京雷达”,这一切,是苏宁IT建设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以3C家电零售起家的苏宁,有对互联网的敏锐感知和技术基础。早在2000年,苏宁就奠定了电商化的技术基础。苏宁从2000年以前就设计定制了自己的ERP信息化系统,这在整个零售界都是超前的,信息化是商品电商化的第一步,也为苏宁电商化转型打下了技术基础。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苏宁为什么赢》一书,记载了2013年11月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的内容。其中谈到:
比如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商品流通服务,互联网带来的最大转型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需求。在转型过程中,过去我们谈顾客是群体概念,现在有了互联网工具,我们可以把握每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挖掘到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过去我们讲服务局限于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而在互联网上,企业是全方位对消费者开放的,消费者即使不和企业的员工接触,通过参与企业的购物、支付、配送等流程,便能更深切地体验到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品质。
事实上,这段话已传递出苏宁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不喜欢自我标榜,并不代表不去做。尽管转型期间的苏宁遇到了阵痛和投资者的质疑,但坚守执著于IT建设,终于成为苏宁转型成功的重要推手。
秘密之三:线下互联网化曙光初现
2014年开始,苏宁悄然进入“互联网+零售”。依托IT技术,通过与互联网的嫁接、叠加、改造,优化线下的业务流程及零售资源;O2O则围绕用户、商品和场景,利用数据实现线上线下的融会贯通。企业由此实现了由内而外的互联网化,从而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购物需求。
“苏宁在转型第一步以后,还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即推进线下的互联网化。虽然大家说未来的发展是在线下,但是不是就是今天这些线下呢?绝对不是的,今天的线下不敢说100%都会死,但是80%都会死。如果物流分流了30%你还会活吗?绝对活不了。大部分的线下企业都要死,我指的是传统零售企业都要死,但是传统零售跟互联网嫁接的同时,其优势也是更加明显的。”孙为民说。
依托于遍布全国的1600多家实体店,线上线下打通融合,这是苏宁转型最为成功的环节之一。
数据显示,在2015年“双11”当天,苏宁不仅双线订单量同比大涨358%,线下更是迎来了销售同比增长153%的逆势突围。当天,苏宁门店首次尝试大规模的0点试营业活动,30家苏宁易购云店在开业1小时内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在四五级市场,苏宁1000多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在1个小时内,卖出了4.8万台50英寸智能彩电。
“双11”捷报频传,对苏宁线下互联网化,线上线下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线下体验,苏宁在打造个性消费时,更向品质和品牌消费迈进。
“苏宁在做线下变革。如果线下的企业一旦进行了互联网的变革,为什么能够赢?首先它是一个趋势的问题,就是我们未来的消费群体是品质消费人群,在品质消费、个性消费、品牌消费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场景的体验,永远不可能有品质和品牌的在线。”孙为民说。
六年时间,苏宁已经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同时也在构筑商业模式的引领平台。从传统零售企业到互联网企业,苏宁的互联网在改变着自己,也在改变着商业环境。
“苏宁已经完成从转型、成型到定型的阶段,但是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做一个互联网零售企业,一定是超出体制外,一定是变成一个社会化、公众化的服务平台。现在我们也把企业的一些资源,尤其在金融、物流、数据这些方面开始对社会进行开放。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更加彻底的互联网化。”孙为民说。
这是在刚刚出版的《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苏宁为什么赢》一书,对当年处于十字路口的苏宁转折时期的重要描述,也是苏宁从传统零售商转型电商的序幕。
正是这72小时的会议,改变了中国电商的版图,也驱动苏宁在电商平台建设加速度。
2015年,苏宁迎来了进入电商之后的巅峰。零售CPU、云平台、信息化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苏宁被推至台前的秘密武器。
不善于做秀的苏宁,在2009年受到了质疑。比京东、天猫进入电商都晚几年,苏宁的“迟缓”还有后发优势吗?
还是在2009年,当日本乐购仕山穷水尽面临破产之窘时,苏宁却成为第一大股东,苏宁这场“赌局”会有什么结果?
在实体连锁成为业界标杆时,对苏宁的质疑并不多见。反而是其宣布正式进入电商之后,伴随市场的喧嚣、观望和竞争,给苏宁带来了很多压力。
没有与生俱来的非凡。《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苏宁为什么赢》一书,正是苏宁从2009年到2015年的心路历程。从对手到握手、从零售CPU到云共享平台,苏宁转型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三个秘密。
秘密之一:转型是为建立服务生态链
“在2009年之前,当苏宁线下业务蓬勃发展的时候,苏宁也在考虑未来到底朝什么方向走。这实际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回过头来反思和复盘那时候走过的路程。现在概括为+互联网到互联网+,互联网零售到O2O的模式,当时在这样做,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路径。”
1月9号,刚刚从美国CES(美国国际消费性电子展览会)到北京的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马不停蹄来到清华大学。在当晚举行的“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案例研讨会上,孙为民如是回忆。
早在1999年,在传统零售中占据头把交椅的苏宁开始关注电商。受限于当时互联网运用和物流业基础设施不健全,用户上网条件不成熟、网购习惯未养成,苏宁作为实体零售业巨头,认为进入互联网做电商的时候未到。
此后,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零售商与中国电商的发展,形成中国商业零售市场的两个引擎。市场检验证明,电商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商业的本质。
2009年是苏宁的一道分水岭。当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再创历史新高,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2009年的苏宁,凭借1170亿元的销售额,941家遍布全国的连锁门店的绝对实力,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但苏宁恰恰在这一年,站在行业之巅,深入市场第一线,基于商业敏感的深刻洞察,开始了转型。
“2009年实际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已经被互联网进行格式化,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主要的销售模式,这是因为互联网确实给了消费者很大的自由、便捷。 当互联网赋予这些东西以后,企业就会面临一个趋势变化。在趋势面前,原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苏宁洞察到这种商业的变局,于是开始转型。苏宁转型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孙为民说。
在传统零售时代,苏宁的发展是资源驱动型,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成长,而新的电商时代要求苏宁必须要有掌握商品、操控供应链的能力。营销要实现市场导向,为客户为用户服务,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链条,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秘密之二:用IT技术抢占制高点
“苏宁还不是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在嫁接互联网元素的时候,不要把这个看得很复杂。其实任何企业在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期间,都在做互联网的工作,只不过一开始在部门,企业内部,再到外部,再到社会供应价值,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互联网的过程。在企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讲得是苏宁的+互联网过程,可以照着苏宁的思路来做事情,但是不能照搬苏宁的路来走。为什么这么说?在+互联网中间就是打造一个平台型的企业,为什么对于苏宁来说是打造平台型?因为苏宁的起点不一样。苏宁对IT技术的储备、掌握虽然不敢说在全球第一,但在中国的零售业里绝对是第一,在零售和人才技术储备战斗里面是最领先的,所以苏宁敢做这种平台。”
面对苏宁的平台战略,孙为民如是解释。
于苏宁而言,IT建设是其最重要的支点。从早期的PC端、移动端到大数据后台,再到后期与京东PK的“平京雷达”,这一切,是苏宁IT建设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以3C家电零售起家的苏宁,有对互联网的敏锐感知和技术基础。早在2000年,苏宁就奠定了电商化的技术基础。苏宁从2000年以前就设计定制了自己的ERP信息化系统,这在整个零售界都是超前的,信息化是商品电商化的第一步,也为苏宁电商化转型打下了技术基础。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苏宁为什么赢》一书,记载了2013年11月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的内容。其中谈到:
比如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商品流通服务,互联网带来的最大转型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需求。在转型过程中,过去我们谈顾客是群体概念,现在有了互联网工具,我们可以把握每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挖掘到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过去我们讲服务局限于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而在互联网上,企业是全方位对消费者开放的,消费者即使不和企业的员工接触,通过参与企业的购物、支付、配送等流程,便能更深切地体验到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品质。
事实上,这段话已传递出苏宁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不喜欢自我标榜,并不代表不去做。尽管转型期间的苏宁遇到了阵痛和投资者的质疑,但坚守执著于IT建设,终于成为苏宁转型成功的重要推手。
秘密之三:线下互联网化曙光初现
2014年开始,苏宁悄然进入“互联网+零售”。依托IT技术,通过与互联网的嫁接、叠加、改造,优化线下的业务流程及零售资源;O2O则围绕用户、商品和场景,利用数据实现线上线下的融会贯通。企业由此实现了由内而外的互联网化,从而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购物需求。
“苏宁在转型第一步以后,还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即推进线下的互联网化。虽然大家说未来的发展是在线下,但是不是就是今天这些线下呢?绝对不是的,今天的线下不敢说100%都会死,但是80%都会死。如果物流分流了30%你还会活吗?绝对活不了。大部分的线下企业都要死,我指的是传统零售企业都要死,但是传统零售跟互联网嫁接的同时,其优势也是更加明显的。”孙为民说。
依托于遍布全国的1600多家实体店,线上线下打通融合,这是苏宁转型最为成功的环节之一。
数据显示,在2015年“双11”当天,苏宁不仅双线订单量同比大涨358%,线下更是迎来了销售同比增长153%的逆势突围。当天,苏宁门店首次尝试大规模的0点试营业活动,30家苏宁易购云店在开业1小时内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在四五级市场,苏宁1000多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在1个小时内,卖出了4.8万台50英寸智能彩电。
“双11”捷报频传,对苏宁线下互联网化,线上线下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线下体验,苏宁在打造个性消费时,更向品质和品牌消费迈进。
“苏宁在做线下变革。如果线下的企业一旦进行了互联网的变革,为什么能够赢?首先它是一个趋势的问题,就是我们未来的消费群体是品质消费人群,在品质消费、个性消费、品牌消费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场景的体验,永远不可能有品质和品牌的在线。”孙为民说。
六年时间,苏宁已经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同时也在构筑商业模式的引领平台。从传统零售企业到互联网企业,苏宁的互联网在改变着自己,也在改变着商业环境。
“苏宁已经完成从转型、成型到定型的阶段,但是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做一个互联网零售企业,一定是超出体制外,一定是变成一个社会化、公众化的服务平台。现在我们也把企业的一些资源,尤其在金融、物流、数据这些方面开始对社会进行开放。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更加彻底的互联网化。”孙为民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