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扎特生平的一些故事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展开全部
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他既是作曲家,又是键盘乐器演奏家、小提琴家、古提琴演奏家、指挥家。
他在四岁即显露出卓越的作曲才华,更可贵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极快,而且创作的音乐水平极高。莫扎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清新明快的节奏、悦耳动听的旋律、高雅庄重的气质,使他的音乐宛如天籁的声音。人们都说,莫扎特音乐之美,古今无人能及。
音乐神童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诞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乐家,也是萨尔茨堡的宫廷作曲家。莫扎特的姐姐娜妮(Nannerl)是个音乐天份极高的孩子。从五岁起,父亲便开始叫她学习键盘乐器,并对她的学习速度非常满意。而小莫扎特四岁时边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了。莫扎特的学习速度非常惊人;他可以在半小时内学会一整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一位名叫约翰.安德列斯.沙赫勒(Johann
Andreas Schachtner)的宫廷乐手对莫扎特的童年有生动的描述:
"一旦他投身音乐,他的感官就不理会其他活动了。甚至连恶作剧或游戏也得和音乐有关,他才玩得开心。比方,我们玩一种把玩具由一个房间搬运到另一个房间的游戏,谁空着手就要唱歌,或用小提琴拉一首进行曲。"
在沃尔夫冈四岁时,他试作了第一首键盘乐器协奏曲,并首次在舞台上以歌手身份露面,参与歌剧演出。从那时起,歌剧就成为他最衷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当沃尔夫冈快满六岁、而娜妮十一岁时,利奥波德决定将两位杰出的孩子介绍给全世界。
当时巴伐利亚选帝侯亲王在慕尼黑有两个奢华的宫殿,许多音乐家依附其门下。利奥波德决定先带孩子们去那里参加嘉年华会,如果演出成功,再到更远的地方。结果,这场音乐会空前地成功,两个孩子成了慕尼黑嘉年华会谈论的焦点,并被邀至各大家族和皇宫演出。而令小沃尔夫冈最感兴趣的是观赏意大利歌剧,并从此产生了创作歌剧的心愿。
维也纳年代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启程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当时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中心之一。那儿是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皇帝与玛利亚.特丽莎(Maria
Theresia)皇后豪华宫廷的所在地。从十二世纪阿尔伯特一世(Albert
Ⅰ)召集一批乐师组成所谓的"皇室音乐家"以来,维也纳就一直是音乐之都,音乐成为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就曾在维也纳附近的一个伯爵门下任乐长,另一位作曲家格鲁克(Gluck)当时就在皇家宫廷任首席作曲家。这个俯仰呼吸皆音乐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六岁神童沃尔夫冈的到来。
小莫扎特一行刚到维也纳,就在一个私人宫邸做了第一场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后马上召唤他们到宫廷。一位实际参与那场音乐会的人士为我们留下一段叙述:
"当孩子们演奏时,观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满意小精灵--他对莫扎特的戏称--的表现,他还多次和莫扎特闲聊。"当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时,他毫不犹豫的照做了。
"他毅然决然地立刻开始尝试,而且干净利索地弹奏了好几首曲子,让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惊。在他当时的年纪,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来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蔑视来自高贵者的赞美,尤其若是他们对音乐没什么认识,他甚至不太愿意为他们演奏。"
1763年6月,沃尔夫冈七岁,娜妮十二岁时,莫扎特一家开始了他们的第一趟长途旅行--一个持续三年半,走遍欧洲各地的旅程。他们经过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奥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兰克福(Frankfurt)等德国城市。每到一处,都无一例外地引起轰动,各种音乐形式对沃尔夫冈而言都好象吃饭、睡觉一样容易,他几乎不需要任何教导,好象早已知道一切。
巴黎和伦敦之旅
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穿过奥属荷兰,到达巴黎。在这个视世界其他地方为"乡下"的大都会,莫扎特一家一呆就是五个月。老莫扎特带着两个孩子拜访了巴黎许多贵族的宅邸,包括凡尔塞宫。皇室对沃尔夫冈和娜妮非常礼遇,这完全出乎那些高傲的法国贵族的意料之外。稍后沃尔夫冈在所有宫廷权贵面前演奏管风琴,赢得在座每个人的掌声。奇怪的是,沃尔夫冈幼年时获得的掌声和瞩目,竟一点也没让他变得虚荣或骄傲。
1764年4月9日,结束了在巴黎的一系列演出之后,莫扎特一家前往英国伦敦。在那里,他会见了前辈阿贝尔(C.F.Abel)和宫廷作曲家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在莫扎特的一生中,这是个很重大的事件。因为这两个人的创作大大开拓了小莫扎特的眼界。J.
C.巴赫教给沃尔夫冈的另一项重要的技能,就是意大利的如歌快板(Allegro
cantante)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莫扎特一辈子。当然,还有另外一大批音乐家也影响了莫扎特的视野,如阉人男高音曼兹欧里(Manzuoli)。沃尔夫冈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写一出意大利歌剧。他与曼兹欧里册、成为好朋友,曼兹欧里教他唱歌,而他则写咏叹调作为回报。
在英国期间,莫扎特开了一连串的音乐会,被人们成为是"大自然的奇迹"。
1764年夏季,莫扎特一家搬到伦敦乡间修养了七个星期。在此期间,沃尔夫冈以巴赫的作品风格写了一首交响曲,这就是他的第一首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K.16)。不久,他又写了三部交响曲以及许多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其中包括《D大调第四交响曲》(K.19)。
1765年7月24日,沃尔夫冈一家离开了伦敦,在荷兰海牙、日内瓦和洛桑等城市做巡演活动。在1766年11月的最后一天他们回到阔别三年的萨尔茨堡。前后两次乘马车横穿德国的山川、田野和森林,给小莫扎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开始了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
对莫扎特的评价
《牛津音乐大词典》评论说:
莫扎特的才智宏大通博至于令今人不可思议的地步。若以三言两语把他的成就加以归纳,难免流于庸俗。他把童年时代在欧洲宫廷中学到的点滴音乐化为金玉宝藏。他对乐曲的形式感和对称感似乎是与生俱有的,而且他将此天赋与他那半来自学习、半来自直觉的万无一失的技艺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在歌剧中不仅表现出迄今仍无人可及的戏剧感,而且还透过与当时几位最伟大声乐家的接触而扩展了歌唱艺术的天地。由于具有极强的敏锐度与能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洞察人生,他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可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同类人物媲美。他的音乐是超国界的,融合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和德国素材于一炉。他不经由革命的手法,而是通过他所写的音乐的自然优势,改变了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奏鸣曲以及其他许多体裁的创作方向。
杨民望(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评论说:
莫扎特的音乐淳朴优美,由于具有明朗、乐观的素质,常常被誉为"永恒的阳光";他的音乐充满着真挚的温暖,闪耀着自在的欢乐,但有时也含有一些戏剧性甚至悲剧性的因素。当然莫扎特作品中的这种戏剧性因素并没有达到象贝多芬创作中那样成熟的地步,这是因为他是在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革命年代之前成长起来的,而贝多芬则直接受到革命的哺育;更何况莫扎特在三十五岁时便猝然早逝,而在这样的年龄,贝多芬都还没有写出《热情》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呢!
莫扎特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整。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这就是莫扎特在音乐上的功绩所在。
佩基.伍德福特(英国传记作家)评论说:
一些人认为,宫廷艺术的优雅在莫扎特身上达到了顶峰,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代表了未受生活影响的朴实的青春精神。这两种观点离实际情况都相差甚远。无论是简朴的形式还是玲珑剔透的织体,都不能排除他成熟时期作品中饱含的强烈而复杂的情感。他在音乐表面的快乐下总有着一股幽暗的情绪。
仅仅从甜美、优雅、朴素、自然、青春这一堆概念出发,我们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莫扎特的形象。在忧郁、阴冷、悲情十足的另一面,莫扎特显得更成熟、隽永。把这两个莫扎特糅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这位大师的魅力和丰满。
莫扎特的音乐就是这活生生的世界,凝结着欢乐、忧郁和悲凉。热爱生活的人
必然与这位天才的音乐融为一体。死亡意味着什么?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在音乐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种对立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这个灿烂时刻。
卡尔.巴特(现代神学泰斗)评论说:
莫扎特的音乐不同于巴赫,他不是福音;也有别于贝多芬,他不是生活理解。他的音乐并不宣讲学说,更不是表现自我。人们沿着这两个方向从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晚期作品中所作的种种发掘,在我看来,似乎带有极大的人为性,因而极少启发性。莫扎特并不想说什么,他只是歌唱,只是传出声音。因此,他并不强加给听众什么,也不要求他们作出决断或者表明态度,而是让他们感到自由。他曾将人的死亡称作他日日思念的真正的好朋友。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他果真是这么做的。然而,即使对这一点他也没有大肆渲染,而只是让人去猜测。莫扎特也不想宣扬对上帝的赞美,而是实实在在地力行。这表现在他谦恭的态度之中:他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件乐器,只是让人去谛听显然听见的东西,那是来自上帝造物浸润着他、在他心灵中升华,而现在又从心灵中逸出的东西。
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评论说:
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的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莫扎特年表.
1756年 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
1762年 随姐姐和父亲到欧洲各国巡演。
1764年 4月到达伦敦,他最早的三首交响曲即作于此。
1767年 做歌剧《假傻大姐》。
1768年 做歌剧《巴斯钦与巴斯提安》。
1770年 12月,歌剧《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在米兰首演,造成轰动。
1780年 做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尼欧》,1781年1月在慕尼黑上演。
1782年 8月,歌剧《后宫诱逃》首演。
1785年 将所作的六首弦乐四重奏题献给海顿。动笔写《费加罗婚礼》。
1786年 《费加罗婚礼》在维也纳首演。
1787年 D大调第三十八号交响曲(K.504)在布拉格首演,受到极大欢迎。
1787年 完成歌剧《唐乔瓦尼》,完成两首弦乐五重奏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
1788年 5月,动笔写最后三首交响曲,于8月10日全部完成。
1789年 秋,开始写歌剧《女人心》
1791年 开始写歌剧《魔笛》,7月份几近完成。
1791年 改编歌剧《狄托的仁慈》,之后开始写《安魂曲》。
1791年 12月5日去世。《安魂曲》由其学生苏斯迈尔完成。
他在四岁即显露出卓越的作曲才华,更可贵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极快,而且创作的音乐水平极高。莫扎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清新明快的节奏、悦耳动听的旋律、高雅庄重的气质,使他的音乐宛如天籁的声音。人们都说,莫扎特音乐之美,古今无人能及。
音乐神童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诞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乐家,也是萨尔茨堡的宫廷作曲家。莫扎特的姐姐娜妮(Nannerl)是个音乐天份极高的孩子。从五岁起,父亲便开始叫她学习键盘乐器,并对她的学习速度非常满意。而小莫扎特四岁时边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了。莫扎特的学习速度非常惊人;他可以在半小时内学会一整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一位名叫约翰.安德列斯.沙赫勒(Johann
Andreas Schachtner)的宫廷乐手对莫扎特的童年有生动的描述:
"一旦他投身音乐,他的感官就不理会其他活动了。甚至连恶作剧或游戏也得和音乐有关,他才玩得开心。比方,我们玩一种把玩具由一个房间搬运到另一个房间的游戏,谁空着手就要唱歌,或用小提琴拉一首进行曲。"
在沃尔夫冈四岁时,他试作了第一首键盘乐器协奏曲,并首次在舞台上以歌手身份露面,参与歌剧演出。从那时起,歌剧就成为他最衷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当沃尔夫冈快满六岁、而娜妮十一岁时,利奥波德决定将两位杰出的孩子介绍给全世界。
当时巴伐利亚选帝侯亲王在慕尼黑有两个奢华的宫殿,许多音乐家依附其门下。利奥波德决定先带孩子们去那里参加嘉年华会,如果演出成功,再到更远的地方。结果,这场音乐会空前地成功,两个孩子成了慕尼黑嘉年华会谈论的焦点,并被邀至各大家族和皇宫演出。而令小沃尔夫冈最感兴趣的是观赏意大利歌剧,并从此产生了创作歌剧的心愿。
维也纳年代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启程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当时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中心之一。那儿是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皇帝与玛利亚.特丽莎(Maria
Theresia)皇后豪华宫廷的所在地。从十二世纪阿尔伯特一世(Albert
Ⅰ)召集一批乐师组成所谓的"皇室音乐家"以来,维也纳就一直是音乐之都,音乐成为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就曾在维也纳附近的一个伯爵门下任乐长,另一位作曲家格鲁克(Gluck)当时就在皇家宫廷任首席作曲家。这个俯仰呼吸皆音乐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六岁神童沃尔夫冈的到来。
小莫扎特一行刚到维也纳,就在一个私人宫邸做了第一场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后马上召唤他们到宫廷。一位实际参与那场音乐会的人士为我们留下一段叙述:
"当孩子们演奏时,观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满意小精灵--他对莫扎特的戏称--的表现,他还多次和莫扎特闲聊。"当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时,他毫不犹豫的照做了。
"他毅然决然地立刻开始尝试,而且干净利索地弹奏了好几首曲子,让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惊。在他当时的年纪,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来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蔑视来自高贵者的赞美,尤其若是他们对音乐没什么认识,他甚至不太愿意为他们演奏。"
1763年6月,沃尔夫冈七岁,娜妮十二岁时,莫扎特一家开始了他们的第一趟长途旅行--一个持续三年半,走遍欧洲各地的旅程。他们经过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奥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兰克福(Frankfurt)等德国城市。每到一处,都无一例外地引起轰动,各种音乐形式对沃尔夫冈而言都好象吃饭、睡觉一样容易,他几乎不需要任何教导,好象早已知道一切。
巴黎和伦敦之旅
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穿过奥属荷兰,到达巴黎。在这个视世界其他地方为"乡下"的大都会,莫扎特一家一呆就是五个月。老莫扎特带着两个孩子拜访了巴黎许多贵族的宅邸,包括凡尔塞宫。皇室对沃尔夫冈和娜妮非常礼遇,这完全出乎那些高傲的法国贵族的意料之外。稍后沃尔夫冈在所有宫廷权贵面前演奏管风琴,赢得在座每个人的掌声。奇怪的是,沃尔夫冈幼年时获得的掌声和瞩目,竟一点也没让他变得虚荣或骄傲。
1764年4月9日,结束了在巴黎的一系列演出之后,莫扎特一家前往英国伦敦。在那里,他会见了前辈阿贝尔(C.F.Abel)和宫廷作曲家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在莫扎特的一生中,这是个很重大的事件。因为这两个人的创作大大开拓了小莫扎特的眼界。J.
C.巴赫教给沃尔夫冈的另一项重要的技能,就是意大利的如歌快板(Allegro
cantante)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莫扎特一辈子。当然,还有另外一大批音乐家也影响了莫扎特的视野,如阉人男高音曼兹欧里(Manzuoli)。沃尔夫冈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写一出意大利歌剧。他与曼兹欧里册、成为好朋友,曼兹欧里教他唱歌,而他则写咏叹调作为回报。
在英国期间,莫扎特开了一连串的音乐会,被人们成为是"大自然的奇迹"。
1764年夏季,莫扎特一家搬到伦敦乡间修养了七个星期。在此期间,沃尔夫冈以巴赫的作品风格写了一首交响曲,这就是他的第一首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K.16)。不久,他又写了三部交响曲以及许多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其中包括《D大调第四交响曲》(K.19)。
1765年7月24日,沃尔夫冈一家离开了伦敦,在荷兰海牙、日内瓦和洛桑等城市做巡演活动。在1766年11月的最后一天他们回到阔别三年的萨尔茨堡。前后两次乘马车横穿德国的山川、田野和森林,给小莫扎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开始了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
对莫扎特的评价
《牛津音乐大词典》评论说:
莫扎特的才智宏大通博至于令今人不可思议的地步。若以三言两语把他的成就加以归纳,难免流于庸俗。他把童年时代在欧洲宫廷中学到的点滴音乐化为金玉宝藏。他对乐曲的形式感和对称感似乎是与生俱有的,而且他将此天赋与他那半来自学习、半来自直觉的万无一失的技艺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在歌剧中不仅表现出迄今仍无人可及的戏剧感,而且还透过与当时几位最伟大声乐家的接触而扩展了歌唱艺术的天地。由于具有极强的敏锐度与能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洞察人生,他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可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同类人物媲美。他的音乐是超国界的,融合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和德国素材于一炉。他不经由革命的手法,而是通过他所写的音乐的自然优势,改变了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奏鸣曲以及其他许多体裁的创作方向。
杨民望(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评论说:
莫扎特的音乐淳朴优美,由于具有明朗、乐观的素质,常常被誉为"永恒的阳光";他的音乐充满着真挚的温暖,闪耀着自在的欢乐,但有时也含有一些戏剧性甚至悲剧性的因素。当然莫扎特作品中的这种戏剧性因素并没有达到象贝多芬创作中那样成熟的地步,这是因为他是在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革命年代之前成长起来的,而贝多芬则直接受到革命的哺育;更何况莫扎特在三十五岁时便猝然早逝,而在这样的年龄,贝多芬都还没有写出《热情》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呢!
莫扎特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整。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这就是莫扎特在音乐上的功绩所在。
佩基.伍德福特(英国传记作家)评论说:
一些人认为,宫廷艺术的优雅在莫扎特身上达到了顶峰,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代表了未受生活影响的朴实的青春精神。这两种观点离实际情况都相差甚远。无论是简朴的形式还是玲珑剔透的织体,都不能排除他成熟时期作品中饱含的强烈而复杂的情感。他在音乐表面的快乐下总有着一股幽暗的情绪。
仅仅从甜美、优雅、朴素、自然、青春这一堆概念出发,我们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莫扎特的形象。在忧郁、阴冷、悲情十足的另一面,莫扎特显得更成熟、隽永。把这两个莫扎特糅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这位大师的魅力和丰满。
莫扎特的音乐就是这活生生的世界,凝结着欢乐、忧郁和悲凉。热爱生活的人
必然与这位天才的音乐融为一体。死亡意味着什么?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在音乐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种对立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这个灿烂时刻。
卡尔.巴特(现代神学泰斗)评论说:
莫扎特的音乐不同于巴赫,他不是福音;也有别于贝多芬,他不是生活理解。他的音乐并不宣讲学说,更不是表现自我。人们沿着这两个方向从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晚期作品中所作的种种发掘,在我看来,似乎带有极大的人为性,因而极少启发性。莫扎特并不想说什么,他只是歌唱,只是传出声音。因此,他并不强加给听众什么,也不要求他们作出决断或者表明态度,而是让他们感到自由。他曾将人的死亡称作他日日思念的真正的好朋友。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他果真是这么做的。然而,即使对这一点他也没有大肆渲染,而只是让人去猜测。莫扎特也不想宣扬对上帝的赞美,而是实实在在地力行。这表现在他谦恭的态度之中:他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件乐器,只是让人去谛听显然听见的东西,那是来自上帝造物浸润着他、在他心灵中升华,而现在又从心灵中逸出的东西。
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评论说:
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的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莫扎特年表.
1756年 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
1762年 随姐姐和父亲到欧洲各国巡演。
1764年 4月到达伦敦,他最早的三首交响曲即作于此。
1767年 做歌剧《假傻大姐》。
1768年 做歌剧《巴斯钦与巴斯提安》。
1770年 12月,歌剧《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在米兰首演,造成轰动。
1780年 做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尼欧》,1781年1月在慕尼黑上演。
1782年 8月,歌剧《后宫诱逃》首演。
1785年 将所作的六首弦乐四重奏题献给海顿。动笔写《费加罗婚礼》。
1786年 《费加罗婚礼》在维也纳首演。
1787年 D大调第三十八号交响曲(K.504)在布拉格首演,受到极大欢迎。
1787年 完成歌剧《唐乔瓦尼》,完成两首弦乐五重奏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
1788年 5月,动笔写最后三首交响曲,于8月10日全部完成。
1789年 秋,开始写歌剧《女人心》
1791年 开始写歌剧《魔笛》,7月份几近完成。
1791年 改编歌剧《狄托的仁慈》,之后开始写《安魂曲》。
1791年 12月5日去世。《安魂曲》由其学生苏斯迈尔完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启程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当时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中心之一。那儿是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皇帝与玛利亚.特丽莎(Maria Theresia)皇后豪华宫廷的所在地。从十二世纪阿尔伯特一世(Albert Ⅰ)召集一批乐师组成所谓的"皇室音乐家"以来,维也纳就一直是音乐之都,音乐成为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就曾在维也纳附近的一个伯爵门下任乐长,另一位作曲家格鲁克(Gluck)当时就在皇家宫廷任首席作曲家。这个俯仰呼吸皆音乐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六岁神童沃尔夫冈的到来。
小莫扎特一行刚到维也纳,就在一个私人宫邸做了第一场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后马上召唤他们到宫廷。一位实际参与那场音乐会的人士为我们留下一段叙述:
"当孩子们演奏时,观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满意小精灵--他对莫扎特的戏称--的表现,他还多次和莫扎特闲聊。"当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时,他毫不犹豫的照做了。
"他毅然决然地立刻开始尝试,而且干净利索地弹奏了好几首曲子,让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惊。在他当时的年纪,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来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蔑视来自高贵者的赞美,尤其若是他们对音乐没什么认识,他甚至不太愿意为他们演奏。"
1763年6月,沃尔夫冈七岁,娜妮十二岁时,莫扎特一家开始了他们的第一趟长途旅行--一个持续三年半,走遍欧洲各地的旅程。他们经过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奥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兰克福(Frankfurt)等德国城市。每到一处,都无一例外地引起轰动,各种音乐形式对沃尔夫冈而言都好象吃饭、睡觉一样容易,他几乎不需要任何教导,好象早已知道一切。
小莫扎特一行刚到维也纳,就在一个私人宫邸做了第一场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后马上召唤他们到宫廷。一位实际参与那场音乐会的人士为我们留下一段叙述:
"当孩子们演奏时,观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满意小精灵--他对莫扎特的戏称--的表现,他还多次和莫扎特闲聊。"当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时,他毫不犹豫的照做了。
"他毅然决然地立刻开始尝试,而且干净利索地弹奏了好几首曲子,让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惊。在他当时的年纪,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来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蔑视来自高贵者的赞美,尤其若是他们对音乐没什么认识,他甚至不太愿意为他们演奏。"
1763年6月,沃尔夫冈七岁,娜妮十二岁时,莫扎特一家开始了他们的第一趟长途旅行--一个持续三年半,走遍欧洲各地的旅程。他们经过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奥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兰克福(Frankfurt)等德国城市。每到一处,都无一例外地引起轰动,各种音乐形式对沃尔夫冈而言都好象吃饭、睡觉一样容易,他几乎不需要任何教导,好象早已知道一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莫扎特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 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 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终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当然,想要完整的评论莫扎特的音乐,绝非这区区近千字能够表达的。而想要真正地体会莫扎特,最主要地还是去听他的作品,而他的千余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 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 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终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当然,想要完整的评论莫扎特的音乐,绝非这区区近千字能够表达的。而想要真正地体会莫扎特,最主要地还是去听他的作品,而他的千余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