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甲 您说相声也常说北京话吗?
乙 哎,干吗常说北京话呀!我们说相声就得说北京话呀!
甲 哎!那可不对。
乙 怎么?
甲 你应该说普通话呀!
乙 普通话不就是北京话吗?
甲 错了不是。
乙 怎么?
甲 北京话是北京话,普通话是普通话。
乙 噢!这还不一样哪!
甲 哎,现在推广普通话。
乙 是。
甲 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乙 噢。
甲 以北京音乐为标准音。
乙 这我还不太明白呢!
甲 这你不太明白呢!
乙 不明白。
甲 这你得好好学!你看说普通话的好处大了,因为现在有山南的,海北的,各处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都用方言那就不好懂了,都用普通话就彼此都能懂。
乙 噢!是喽。
甲 您比如说这么一句话吧——
乙 什么话呢?
甲 用普通话说就好懂了:“你看这是什么?”
乙 这句话就是普通话?
甲 哎,你要用北京话就跟这个不一样了。
乙 北京话怎么说呢?
甲 “你这瞜瞜(zhei)是什么?”
乙 噢,瞜瞜。
甲 瞜瞜这(zhei)是什么?普通话说:“这是什么?”是不是啊?
乙 是是,就在字正。
甲 哎你要到天津这句话就变了。
乙 天津话怎么说?
甲 “你看看这(jie) 是(si)嘛(ma)?”
乙 哎!这是天津话。
甲 是吧?
乙 哎。
甲 到上海话,又不同了。
乙 上海话又怎么说哪?
甲 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 这啊?
甲 “你(nong)看(ku)看(ku)这 (di)是(ge)什么(sa me zi)?”
乙 这这句话我就不懂。
甲 也是这个意思啊:“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 噢,也是这个意思。
甲 对吧。
乙 噢。
甲 要是到我们家乡,这句话又变味了。
乙 您什么地方的?
甲 沧县。
乙 沧县?
甲 沧州嘛!
乙 这句话怎么说哪?
甲 “你瞅瞅这是什么(me)呀?”
乙 噢,这是沧州话。
甲 你要到福建省福州,跟这又不同了。
乙 是啊!
甲 那更不好懂了。
乙 福建话这句怎么说哪?
甲 “你(lu)看(kan)这(zui)是(sai)什么(nao)?”
乙 这句话我更听不懂了。
甲 所以呀,大家都学普通话有好处呀!
乙 是喽。
甲 普通话跟北京话区别不大。
乙 噢!
甲 你要学普通话常听相声有好处。
乙 就能够学普通话。
甲 哎。相声它不是北京话吗?
乙 是啊!
甲 它就是儿化韵多。
乙 噢!儿化韵。
甲 这是最大的区别。普通话说“今天”,“明天”,“后天”。
乙 对啊。
甲 北京话那就不这样了。
乙 怎么说哪?
甲 “今儿”,“明儿”,“后儿”。
乙 对!
甲 没事儿出门儿,遛弯儿,买根冰棍儿。
乙 噢,这是儿化韵。
甲 哎!你看这儿化韵也有它的好处。
乙 那有什么好处啊?
甲 你要写在字上,你写“冰棍”,可是你要说话哪,就得说“冰棍儿”。
乙 啊!冰棍儿。
甲 冰棍儿,它区别词意:冰棍儿,它加这个儿化叫你听这东西不大。
乙 噢!就是小意思。
甲 “哎!您瞧,天热呀!来棵冰棍儿。”
乙 哎。
甲 来棵冰棍儿。这样听着好听,你要不用儿化韵,听着多可怕呀!“今天热啊!你来棵冰棍。”
乙 嗬!
甲 冰棍哪!
乙 那得多大呀!
甲 说的是哪。四人扛着吃?
乙 那怎么吃啊!
甲 是不是?
乙 对。
甲 它能够区别词意。
乙 是喽。
甲 多是用在爱称上。
乙 噢!
甲 用这个儿化。
乙 怎么?
甲 我们看一小孩儿,哎,你看这个小孩儿多好啊,长得跟花儿似的。
乙 夸这个小孩儿。
甲 “你看这小孩儿长得跟花似的。”
乙 对。
甲 他都用儿化。你要不用儿化哪,这意思就差了。
乙 是吗?
甲 哎,你看这个小孩长得跟花似的。
乙 花似的?
甲 “你看这个小孩长得跟花似的。”那孩儿长得跟麻雷子似的,再来一个跟二踢脚似的。
乙 好家伙!这儿放鞭炮哪!
甲 是不是?
乙 啊。
甲 所以说儿化韵有它的好处。
乙 是。
甲 也不能够是话都用儿化韵。
乙 是吗?
甲 你看北京话它就有这一点。
乙 是喽。
甲 儿化韵的地方太多。
乙 噢。
甲 还有重叠儿化哪?
乙 怎么叫做重叠儿化哪?
甲 “胖胖儿的,瘦瘦儿的,忙忙儿的,快快儿的,轻轻儿的。”这都是重叠儿化。
乙 噢,是了。
甲 两个字儿一样,下边加个儿。
乙 噢,这叫重叠儿化。
甲 “这人胖胖儿的,那人瘦瘦的,唉,你去一趟快快儿的。唉!轻轻儿的。”是不是重叠儿化。
乙 是了。
甲 不用儿话不好听:“这人胖胖的,那人瘦瘦的,你快快的,你慢慢的。”
乙 这么说倒是不好听。
甲 北京话可也有这么说的。
乙 还有这么说的哪?
甲 那是大人对小孩儿。
乙 噢。
甲 小孩儿刚一周多,一岁多点儿。
乙 是是。
甲 大人为教他说话。
乙 嗯。
甲 哄孩子这么说。
乙 是啊。
甲 “慢慢走。”
乙 噢。
甲 “我带你上街街。”
乙 嗯。
甲 “叫叔叔,叫姑姑。”
乙 对。
甲 “叫妈妈。带帽帽,穿袜袜,我带你去买肉肉。”
乙 哎,是这么说。
甲 “吃饺饺,买包包。”
乙 嗯。
甲 包子饺子,什么饺饺、包包啊,哄小孩儿。
乙 是喽。
甲 对大人没那么说的。
乙 对大人没有这么说的。
甲 那当然了,我跟你说话:“郭先生,没事儿啊?”
乙 没事。
甲 “咱们出去遛个弯儿。”
乙 走哇。
甲 “我请您吃饭。”
乙 好。
甲 “咱们吃包子,要不然吃饺子。”
乙 好。
甲 “你戴帽子,咱们走。”这好听啊!要是照着哄孩子那样,你能满意吗?“郭先生,没事啊?”
乙 没事啊。
甲 “我带你出去遛遛。”
乙 啊。
甲 “我请你吃包包。”
乙 噢。
甲 “给你买饺饺。你戴上帽帽。”
乙 这好嘛,这么说我成傻子啦!
甲 就说是啊,是吧?
乙 嗯。
甲 这是儿化韵。
乙 是了。
甲 所以学普通话的时候,注意北京话的儿化韵。
乙 是是。
甲 您要听相声学普通话,千万得注意,有的演员爱用方言、土语。
乙 噢,土话啊。
甲 啊。
乙 这个土语说起来也就本地方懂。
甲 哎,离开那地方人家就不懂了,外埠人不大懂。
乙 对。
甲 是吧?
乙 哎。
甲 并且也不好写。
乙 噢,写也没法写。
甲 那属于老北京话。
乙 噢。
甲 您比如说普通话,这两句话挺好懂:“哎,郭先生,昨天我去看你,你没在,我等了很久你也没回来,后来我就走了。”
乙 噢。
甲 你看这话好懂吧?
乙 这话好懂。
甲 “昨天我去看你,等了很久,你也没回来,我就走了。”谁都懂。
乙 是啊。
甲 你要用北京的方言,大部分人不懂。
乙 那怎么说?
甲 “嘿,昨儿我瞜你去了。”
乙 瞜我去了!
甲 “我一瞜你颠儿啦。”
乙 我颠——好嘛!
甲 “遛遛儿等你半天儿,压根儿你也没回来,我一瞧折(念zhe)子了。”
乙 嗯。
甲 “我就撒丫子了。”
乙 撒丫子呀!
乙 哎,干吗常说北京话呀!我们说相声就得说北京话呀!
甲 哎!那可不对。
乙 怎么?
甲 你应该说普通话呀!
乙 普通话不就是北京话吗?
甲 错了不是。
乙 怎么?
甲 北京话是北京话,普通话是普通话。
乙 噢!这还不一样哪!
甲 哎,现在推广普通话。
乙 是。
甲 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乙 噢。
甲 以北京音乐为标准音。
乙 这我还不太明白呢!
甲 这你不太明白呢!
乙 不明白。
甲 这你得好好学!你看说普通话的好处大了,因为现在有山南的,海北的,各处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都用方言那就不好懂了,都用普通话就彼此都能懂。
乙 噢!是喽。
甲 您比如说这么一句话吧——
乙 什么话呢?
甲 用普通话说就好懂了:“你看这是什么?”
乙 这句话就是普通话?
甲 哎,你要用北京话就跟这个不一样了。
乙 北京话怎么说呢?
甲 “你这瞜瞜(zhei)是什么?”
乙 噢,瞜瞜。
甲 瞜瞜这(zhei)是什么?普通话说:“这是什么?”是不是啊?
乙 是是,就在字正。
甲 哎你要到天津这句话就变了。
乙 天津话怎么说?
甲 “你看看这(jie) 是(si)嘛(ma)?”
乙 哎!这是天津话。
甲 是吧?
乙 哎。
甲 到上海话,又不同了。
乙 上海话又怎么说哪?
甲 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 这啊?
甲 “你(nong)看(ku)看(ku)这 (di)是(ge)什么(sa me zi)?”
乙 这这句话我就不懂。
甲 也是这个意思啊:“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 噢,也是这个意思。
甲 对吧。
乙 噢。
甲 要是到我们家乡,这句话又变味了。
乙 您什么地方的?
甲 沧县。
乙 沧县?
甲 沧州嘛!
乙 这句话怎么说哪?
甲 “你瞅瞅这是什么(me)呀?”
乙 噢,这是沧州话。
甲 你要到福建省福州,跟这又不同了。
乙 是啊!
甲 那更不好懂了。
乙 福建话这句怎么说哪?
甲 “你(lu)看(kan)这(zui)是(sai)什么(nao)?”
乙 这句话我更听不懂了。
甲 所以呀,大家都学普通话有好处呀!
乙 是喽。
甲 普通话跟北京话区别不大。
乙 噢!
甲 你要学普通话常听相声有好处。
乙 就能够学普通话。
甲 哎。相声它不是北京话吗?
乙 是啊!
甲 它就是儿化韵多。
乙 噢!儿化韵。
甲 这是最大的区别。普通话说“今天”,“明天”,“后天”。
乙 对啊。
甲 北京话那就不这样了。
乙 怎么说哪?
甲 “今儿”,“明儿”,“后儿”。
乙 对!
甲 没事儿出门儿,遛弯儿,买根冰棍儿。
乙 噢,这是儿化韵。
甲 哎!你看这儿化韵也有它的好处。
乙 那有什么好处啊?
甲 你要写在字上,你写“冰棍”,可是你要说话哪,就得说“冰棍儿”。
乙 啊!冰棍儿。
甲 冰棍儿,它区别词意:冰棍儿,它加这个儿化叫你听这东西不大。
乙 噢!就是小意思。
甲 “哎!您瞧,天热呀!来棵冰棍儿。”
乙 哎。
甲 来棵冰棍儿。这样听着好听,你要不用儿化韵,听着多可怕呀!“今天热啊!你来棵冰棍。”
乙 嗬!
甲 冰棍哪!
乙 那得多大呀!
甲 说的是哪。四人扛着吃?
乙 那怎么吃啊!
甲 是不是?
乙 对。
甲 它能够区别词意。
乙 是喽。
甲 多是用在爱称上。
乙 噢!
甲 用这个儿化。
乙 怎么?
甲 我们看一小孩儿,哎,你看这个小孩儿多好啊,长得跟花儿似的。
乙 夸这个小孩儿。
甲 “你看这小孩儿长得跟花似的。”
乙 对。
甲 他都用儿化。你要不用儿化哪,这意思就差了。
乙 是吗?
甲 哎,你看这个小孩长得跟花似的。
乙 花似的?
甲 “你看这个小孩长得跟花似的。”那孩儿长得跟麻雷子似的,再来一个跟二踢脚似的。
乙 好家伙!这儿放鞭炮哪!
甲 是不是?
乙 啊。
甲 所以说儿化韵有它的好处。
乙 是。
甲 也不能够是话都用儿化韵。
乙 是吗?
甲 你看北京话它就有这一点。
乙 是喽。
甲 儿化韵的地方太多。
乙 噢。
甲 还有重叠儿化哪?
乙 怎么叫做重叠儿化哪?
甲 “胖胖儿的,瘦瘦儿的,忙忙儿的,快快儿的,轻轻儿的。”这都是重叠儿化。
乙 噢,是了。
甲 两个字儿一样,下边加个儿。
乙 噢,这叫重叠儿化。
甲 “这人胖胖儿的,那人瘦瘦的,唉,你去一趟快快儿的。唉!轻轻儿的。”是不是重叠儿化。
乙 是了。
甲 不用儿话不好听:“这人胖胖的,那人瘦瘦的,你快快的,你慢慢的。”
乙 这么说倒是不好听。
甲 北京话可也有这么说的。
乙 还有这么说的哪?
甲 那是大人对小孩儿。
乙 噢。
甲 小孩儿刚一周多,一岁多点儿。
乙 是是。
甲 大人为教他说话。
乙 嗯。
甲 哄孩子这么说。
乙 是啊。
甲 “慢慢走。”
乙 噢。
甲 “我带你上街街。”
乙 嗯。
甲 “叫叔叔,叫姑姑。”
乙 对。
甲 “叫妈妈。带帽帽,穿袜袜,我带你去买肉肉。”
乙 哎,是这么说。
甲 “吃饺饺,买包包。”
乙 嗯。
甲 包子饺子,什么饺饺、包包啊,哄小孩儿。
乙 是喽。
甲 对大人没那么说的。
乙 对大人没有这么说的。
甲 那当然了,我跟你说话:“郭先生,没事儿啊?”
乙 没事。
甲 “咱们出去遛个弯儿。”
乙 走哇。
甲 “我请您吃饭。”
乙 好。
甲 “咱们吃包子,要不然吃饺子。”
乙 好。
甲 “你戴帽子,咱们走。”这好听啊!要是照着哄孩子那样,你能满意吗?“郭先生,没事啊?”
乙 没事啊。
甲 “我带你出去遛遛。”
乙 啊。
甲 “我请你吃包包。”
乙 噢。
甲 “给你买饺饺。你戴上帽帽。”
乙 这好嘛,这么说我成傻子啦!
甲 就说是啊,是吧?
乙 嗯。
甲 这是儿化韵。
乙 是了。
甲 所以学普通话的时候,注意北京话的儿化韵。
乙 是是。
甲 您要听相声学普通话,千万得注意,有的演员爱用方言、土语。
乙 噢,土话啊。
甲 啊。
乙 这个土语说起来也就本地方懂。
甲 哎,离开那地方人家就不懂了,外埠人不大懂。
乙 对。
甲 是吧?
乙 哎。
甲 并且也不好写。
乙 噢,写也没法写。
甲 那属于老北京话。
乙 噢。
甲 您比如说普通话,这两句话挺好懂:“哎,郭先生,昨天我去看你,你没在,我等了很久你也没回来,后来我就走了。”
乙 噢。
甲 你看这话好懂吧?
乙 这话好懂。
甲 “昨天我去看你,等了很久,你也没回来,我就走了。”谁都懂。
乙 是啊。
甲 你要用北京的方言,大部分人不懂。
乙 那怎么说?
甲 “嘿,昨儿我瞜你去了。”
乙 瞜我去了!
甲 “我一瞜你颠儿啦。”
乙 我颠——好嘛!
甲 “遛遛儿等你半天儿,压根儿你也没回来,我一瞧折(念zhe)子了。”
乙 嗯。
甲 “我就撒丫子了。”
乙 撒丫子呀!
展开全部
染艺甲:别人遇到新鲜空气,总想做做深呼吸。
乙: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甲:我二叔不是这样。
乙:他呢?
甲:喜欢一吐为快。
乙:聊点什么呀?
甲:跟聊天没关系。
乙:那怎么叫一吐为快呢?
甲:把痰吐出来,他就痛快了。
乙:这么个一吐为快呀!
甲:早起上班儿,蹬着自行车儿,他能从家门口儿一直吐到单位的大门口儿。
乙:随地吐痰哪!
甲:你以为呢?
乙:这可太不道德了!
甲:要怎么你看骑车人都是走直线,唯独在我二叔后边儿骑车的,都跟那蛇行似的——曲里拐弯的。
乙:怎么回事儿呀?
甲:还用问吗——怕唾沫星子溅到脸上。
乙:这可太不像话了!这一路上,就没人出来管管他吗?
甲:用老北京的话说,叫臊着他;用上班人的话说,叫没那闲工夫儿搭理他;用环卫工人的话说,叫素质低下;用执法人员的话说,叫别让我碰上他。
乙:没说他好的。
甲: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还真就碰上了。我二叔正一吐为快呢,被大喝一声:“你给我下来!”
乙:这口气可也够难接受的。那你二叔呢?
甲:二话没说,乖乖儿地就从那车上下来了。
乙:也是觉着理亏。
甲:“这一路上,你倒是痛快了,别人受得了吗?”
乙:(扮二叔)“我错了!”
甲:“刚知道啊?你是愿打还是愿罚呀?”
乙:(奇怪地)怎么还带打的呀?(扮二叔)“我认罚。”
甲:“认罚呀,把这个戴上。”说着,递过一个口罩来。
乙:“非典都过去了。”
甲:“我是怕你把病传染给别人。还有,把你吐的痰都给收拾干净喽。”
乙:“我还是认打吧!”
甲:“打,也得等你收拾完了再说。”
乙:连罚带打呀!
甲:“再说了,打,我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打你呀——等回了家再说吧!”
乙:还要追家打去呀?谁呀,这么厉害?
甲:你问管我二叔的这个人呀?
乙:啊。
甲:我爷爷呀!
乙:我说的呢!
乙: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甲:我二叔不是这样。
乙:他呢?
甲:喜欢一吐为快。
乙:聊点什么呀?
甲:跟聊天没关系。
乙:那怎么叫一吐为快呢?
甲:把痰吐出来,他就痛快了。
乙:这么个一吐为快呀!
甲:早起上班儿,蹬着自行车儿,他能从家门口儿一直吐到单位的大门口儿。
乙:随地吐痰哪!
甲:你以为呢?
乙:这可太不道德了!
甲:要怎么你看骑车人都是走直线,唯独在我二叔后边儿骑车的,都跟那蛇行似的——曲里拐弯的。
乙:怎么回事儿呀?
甲:还用问吗——怕唾沫星子溅到脸上。
乙:这可太不像话了!这一路上,就没人出来管管他吗?
甲:用老北京的话说,叫臊着他;用上班人的话说,叫没那闲工夫儿搭理他;用环卫工人的话说,叫素质低下;用执法人员的话说,叫别让我碰上他。
乙:没说他好的。
甲: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还真就碰上了。我二叔正一吐为快呢,被大喝一声:“你给我下来!”
乙:这口气可也够难接受的。那你二叔呢?
甲:二话没说,乖乖儿地就从那车上下来了。
乙:也是觉着理亏。
甲:“这一路上,你倒是痛快了,别人受得了吗?”
乙:(扮二叔)“我错了!”
甲:“刚知道啊?你是愿打还是愿罚呀?”
乙:(奇怪地)怎么还带打的呀?(扮二叔)“我认罚。”
甲:“认罚呀,把这个戴上。”说着,递过一个口罩来。
乙:“非典都过去了。”
甲:“我是怕你把病传染给别人。还有,把你吐的痰都给收拾干净喽。”
乙:“我还是认打吧!”
甲:“打,也得等你收拾完了再说。”
乙:连罚带打呀!
甲:“再说了,打,我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打你呀——等回了家再说吧!”
乙:还要追家打去呀?谁呀,这么厉害?
甲:你问管我二叔的这个人呀?
乙:啊。
甲:我爷爷呀!
乙:我说的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马三立的“逗你玩”,单口相声
母亲:“宝宝,妈妈忙去了,咱外边晾的衣服呢。你看着别让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宝宝:“嗯”
来了一小偷,对孩子:“几岁啦?”
宝宝:“5岁”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宝宝:“我叫小虎”
小偷:“你认识我吗?”
宝宝:“不认识”
小偷:“咱们俩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宝宝:“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好好看的”
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的别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单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被单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再不老实,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亲出来了:“咱们的衣服呢?”
宝宝:“拿走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宝宝,妈妈忙去了,咱外边晾的衣服呢。你看着别让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宝宝:“嗯”
来了一小偷,对孩子:“几岁啦?”
宝宝:“5岁”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宝宝:“我叫小虎”
小偷:“你认识我吗?”
宝宝:“不认识”
小偷:“咱们俩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宝宝:“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好好看的”
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的别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单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被单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再不老实,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亲出来了:“咱们的衣服呢?”
宝宝:“拿走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新西游记:树上只有27个果子,你打我们30鞭,你算术老师死得早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3-28
展开全部
哈哈,你那么笨,上网哈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