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港的历史沿革

 我来答
霸王TA24F
2016-06-01 · TA获得超过19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4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14万
展开全部

台中港位于台中县梧栖镇,港口经纬度为北纬24度17分40点3秒,东经120度29分27点3秒。梧栖古称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渔为生,故又为“网罟寮”,因位居鳌峰山西麓也称鳌西。公元1891年(光绪17年)地方士绅集议更名,乃取“凤非梧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栖。公元1895年(光绪21年),满清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公元1938年日本拟订筑港计划,并订名为新高港。1944年日本战争失利后,全部工程陷于停顿。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拓展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量急剧增加,致基隆﹑高雄两港逐渐发生拥挤情况,台湾当局另辟新港以应需要。1968年8月展开新港港址调查研究,1969年7月完成新港港址调查报告,报经台当局“行政院”核定台中港为商、工、渔业的综合性国际新港。
1971年2月1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10月31日于北堤抛下第一车块石,台中港建港工程展开。 台中港港区范围北起大甲溪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东以临港路为界,西临台湾海峡,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5至4.5公里,总面积约3,793公顷,其中陆域面积占2,820公顷,水域面积占973公顷;包括商港﹑工业港及渔港三部份,分阶段执行。
第一阶段兴建计划分三期施工,自1973年10月31日进行第一期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启用通航,其后的第二及第三期工程至1983年6月己全部完成。
第二阶段建港计划则配合台中港业务成长需要赓续办理。
台中港已兴建的营运码头共47座,总长度11,224公尺,货柜8座、客运1座、榖类2座、煤炭4座、管道8座、水泥3座、散杂货20座及废铁1座。
码头后线储转区的仓栈设施有杂货通栈13座,水泥筒仓22座,堆货场8处,货柜场3处,液体货储槽255座。
台中港提供业者良好的投资环境,栈埠装卸及仓储业务多开放民间投资经营,全港拥有许多自动化的装卸仓储设备,作业效率高。
在该港投资的公司计有45家,总投资金额约3,472亿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