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两个文学社团是什么?写出重要作家和他们的艺术追求
展开全部
1、文学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重要作家: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
艺术追求: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会址设在北京。
2、创造社
艺术追求: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后期创造社受当时国际国内左倾思潮影响,理论倡导和文学活动不免带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对待鲁迅、茅盾等作家表现出了偏激的情绪。
然而大部分成员在参加革命实践,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新兴无产阶级文艺方面,以及倡导革命文学和革命文学理论建设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展开全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一、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会刊)
受其影响,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于新文化作家的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二、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5)作品风格: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一、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会刊)
受其影响,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于新文化作家的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二、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5)作品风格: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参考资料: 百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会刊)
受其影响,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于新文化作家的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作家代表作品:张资平《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冯沅君《菤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
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5)作品风格: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会刊)
受其影响,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于新文化作家的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作家代表作品:张资平《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冯沅君《菤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
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5)作品风格: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