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楼拜 莫泊桑 都德 左拉 伊万·屠格涅夫的资料
展开全部
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另一部重要作品《情感教育》(1869)通过1848年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懦弱颓废,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福楼拜抨击最力的是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没落。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示,创作一套长达600万字、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巨著《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最为重要。他还写了三部曲《三城市》、《卢尔德》(1894)、《罗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书》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作家死后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义》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钱》、《妇女乐园》亦十分著名。
1908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磨坊文札》以都德故乡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的苦恼和不幸,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一生写过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示,创作一套长达600万字、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巨著《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最为重要。他还写了三部曲《三城市》、《卢尔德》(1894)、《罗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书》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作家死后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义》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钱》、《妇女乐园》亦十分著名。
1908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磨坊文札》以都德故乡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的苦恼和不幸,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一生写过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展开全部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莫泊桑(1850-1893年)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卜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父亲是交易所的经纪人,母亲酷爱文学。已去世的舅舅阿尔弗来·勒·普瓦是诗人和小说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阅读和写。他十三岁在卢昂市上中学时,在老师——著名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了多种体裁的写作。1870年在卢昂中学毕业后,二十岁的莫泊桑对巴黎入大学读法律。就在这一年爆发了普法战争,他应征入伍,在军队后勤部工作,直到1871年战争结束后退役。在这期间,他亲身感受到法国在战争中的惨痛失败。离开军队后,他到了巴黎,从1872年开始,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供职。七十年代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时期。他一方面观察生活,积极从事创作;一方面创作上得到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指导。在些期间还有一个故事流传:据说有一天,莫泊桑问老师福楼拜写作的秘诀。福楼拜笑首说,你每天到巴黎郊外走一走,把看到的、听到的仔细地记录下来。只要你这样做了,三年后再来找我,那时我一定会告诉你写作的秘诀。福楼拜还教导他用精确的,而不近似的语言来描写所观察到的事物: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莫泊桑的确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
经过十年的磨砺,莫泊难能可贵的第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不说《羊脂球》,在《梅塘之夜》上发表,使他一跃登上了法国文坛。公众一致称赞它是一篇杰作,欢呼法国文坛出现了一颗新星。从些,他进入了写作的高峰。
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书简》 发表两年后,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 1840-1902),法国小说家,自然主义创始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做过打包工人和记者。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九十年代中,起而为被诬告犯叛国罪的犹太裔军官德莱弗斯辩护,对奉行民族沙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了长期斗争。
左拉从六十年代中开始提出自然主义创作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从事文学创作,按生物学定律描写人,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的一切方面。其自身创作,由于受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不能全力以赴对事物作社会和阶级的分析,挖掘现象深处的本质,更不能从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引出革命的结论。但他强调深入体察社会,大量掌握生活素材,所遵循的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小说最先反映了帝国主义初期的商业、财政状况和产业无产者非人的劳动、生活条件,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秩序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可是存有改良主义幻想。主要作品有《卢贡一卢卡尔家族》共二十卷,重要的有《萌芽》、《金钱》、《崩溃》、《小酒店》等)、《三名城》三 部曲(《鲁尔德》、《罗马》、《巴黎》)和未完成的《四福音书》(《多产》、《劳动》、《真理》)等长篇小说以及相当数量的中短篇小说。在艺术上,左拉的作品以场景壮阔,气魄宏大,文体粗犷遒劲,喜作夸张描写和大量的细节描写著称。
《萌芽》(1885)是左拉的代表作。小说以煤矿工人罢工为背景,描写了矿工的悲惨生活。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莫泊桑(1850-1893年)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卜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父亲是交易所的经纪人,母亲酷爱文学。已去世的舅舅阿尔弗来·勒·普瓦是诗人和小说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阅读和写。他十三岁在卢昂市上中学时,在老师——著名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了多种体裁的写作。1870年在卢昂中学毕业后,二十岁的莫泊桑对巴黎入大学读法律。就在这一年爆发了普法战争,他应征入伍,在军队后勤部工作,直到1871年战争结束后退役。在这期间,他亲身感受到法国在战争中的惨痛失败。离开军队后,他到了巴黎,从1872年开始,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供职。七十年代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时期。他一方面观察生活,积极从事创作;一方面创作上得到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指导。在些期间还有一个故事流传:据说有一天,莫泊桑问老师福楼拜写作的秘诀。福楼拜笑首说,你每天到巴黎郊外走一走,把看到的、听到的仔细地记录下来。只要你这样做了,三年后再来找我,那时我一定会告诉你写作的秘诀。福楼拜还教导他用精确的,而不近似的语言来描写所观察到的事物: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莫泊桑的确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
经过十年的磨砺,莫泊难能可贵的第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不说《羊脂球》,在《梅塘之夜》上发表,使他一跃登上了法国文坛。公众一致称赞它是一篇杰作,欢呼法国文坛出现了一颗新星。从些,他进入了写作的高峰。
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书简》 发表两年后,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 1840-1902),法国小说家,自然主义创始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做过打包工人和记者。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九十年代中,起而为被诬告犯叛国罪的犹太裔军官德莱弗斯辩护,对奉行民族沙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了长期斗争。
左拉从六十年代中开始提出自然主义创作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从事文学创作,按生物学定律描写人,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的一切方面。其自身创作,由于受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不能全力以赴对事物作社会和阶级的分析,挖掘现象深处的本质,更不能从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引出革命的结论。但他强调深入体察社会,大量掌握生活素材,所遵循的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小说最先反映了帝国主义初期的商业、财政状况和产业无产者非人的劳动、生活条件,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秩序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可是存有改良主义幻想。主要作品有《卢贡一卢卡尔家族》共二十卷,重要的有《萌芽》、《金钱》、《崩溃》、《小酒店》等)、《三名城》三 部曲(《鲁尔德》、《罗马》、《巴黎》)和未完成的《四福音书》(《多产》、《劳动》、《真理》)等长篇小说以及相当数量的中短篇小说。在艺术上,左拉的作品以场景壮阔,气魄宏大,文体粗犷遒劲,喜作夸张描写和大量的细节描写著称。
《萌芽》(1885)是左拉的代表作。小说以煤矿工人罢工为背景,描写了矿工的悲惨生活。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福楼拜
【作者简介】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世代为医的家庭,学过法律。他一直住在家乡卢昂从事创作。
福楼拜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另一部重要作品《情感教育》(1869)通过1848年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懦弱颓废,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福楼拜抨击最力的是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没落。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示,创作一套长达600万字、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巨著《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最为重要。他还写了三部曲《三城市》、《卢尔德》(1894)、《罗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书》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作家死后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义》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钱》、《妇女乐园》亦十分著名。
1908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磨坊文札》以都德故乡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的苦恼和不幸,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一生写过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作者简介】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世代为医的家庭,学过法律。他一直住在家乡卢昂从事创作。
福楼拜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另一部重要作品《情感教育》(1869)通过1848年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懦弱颓废,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福楼拜抨击最力的是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没落。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示,创作一套长达600万字、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巨著《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最为重要。他还写了三部曲《三城市》、《卢尔德》(1894)、《罗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书》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作家死后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义》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钱》、《妇女乐园》亦十分著名。
1908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磨坊文札》以都德故乡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的苦恼和不幸,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一生写过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伊万.屠格涅夫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作品《春潮》介绍写于1871年的《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 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 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柠檬汁,适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 女郎的美貌和气质使他产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匆匆离去,爱情种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 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 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与作者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 但不能说这是自传体小说,因为作者只是采用了自己经历中的一件事作为小说的引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春潮》发表后受到广泛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俄国评论界的反应则褒贬不一,后来的文学史家和传记作者在论及屠格涅夫创作时对它较少提及或几乎不提。 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开始所说的那样,小说不像作者其他许多小说那样总是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不过《春潮》在艺术上仍是成功之作。 无论杰玛这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的少女形象,还是萨宁这个青年贵族的多余人的虚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这个外表华美内心丑恶的坏女人形象,都刻画得极为成功。代表作《父与子》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作品《春潮》介绍写于1871年的《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 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 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柠檬汁,适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 女郎的美貌和气质使他产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匆匆离去,爱情种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 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 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与作者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 但不能说这是自传体小说,因为作者只是采用了自己经历中的一件事作为小说的引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春潮》发表后受到广泛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俄国评论界的反应则褒贬不一,后来的文学史家和传记作者在论及屠格涅夫创作时对它较少提及或几乎不提。 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开始所说的那样,小说不像作者其他许多小说那样总是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不过《春潮》在艺术上仍是成功之作。 无论杰玛这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的少女形象,还是萨宁这个青年贵族的多余人的虚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这个外表华美内心丑恶的坏女人形象,都刻画得极为成功。代表作《父与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