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观念

 我来答
carolinewuyan
2016-12-19 · 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1.6亿
展开全部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造、实验探索、猜想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潜在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才有创新。谁发展?谁创新?要求教师应彻底更新教育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坐在那里不是听就是记,绝大多数学生一般都不会打断老师的讲课,一般都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更不会和老师争论什么,而学生的能力,创新思维都在教师主讲时被磨灭掉。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来的。
  新的师生观认为: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及灵感,尊重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独立的人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研究表明,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就不能实现发展,数学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亲身实践、大胆尝试,以增强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下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1)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关怀;(2)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3)相信所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习,都能学好;(4)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特色的教学,使每个学生主都能动积极地发展自我。
  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努力做到“五个凡是”即: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动眼去看,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讲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口去讲,教师不说;凡是学生想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脑去想,教师不启发;凡是学生写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笔去写,教师不示范;凡是学生做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手去做,教师不演示。反之,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后,学生仍然是看不懂的或讲不出来的或想不出来的或写不出来的或做不出来的教师仍然要教、要讲、要思、要写、要做。要把握好以上“五个凡是”,教师就必须十分地了解学生,就必须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否则,不仅教学缺乏针对性,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也不可能处理好。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把对“教师如何教”的设计改变为“学生如何学”的设计,如讲《三角形全等》第一课时,如何找对应边,对应角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找,从已有经验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构建新知识,经历对应规律的形成过程,去体会、感受“三角形全等的对应关系”的对应规律,让学生感觉到是我自己发现的规律,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气质,学会数学思考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异。传统的教学只求整齐划一,教师方法多多,怕学生不知,怕学生考不好,于是满堂灌,强调这强调那,方法逐条介绍给学生。辛辛苦苦传授下去,可是一考,砸了!原因何在?——方法虽多,讲得虽祥,可惜学生感悟不了!而且学生的个性、灵气、创造性全会遭到压抑和磨损。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加强开放性、互动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鼓励学生去想象、思考和探究,激励学生要大胆去尝试、操作。其实让学生辛辛苦苦、历经磨难得出的知识,那才会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例如讲正多边形镶嵌时,教学时想了许多办法或讲解或演示,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若让每位同学动手剪一些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让他们自己拼图,去理解,去合作交流,去寻找规律,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才能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其中实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意识的先天素质是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和创造欲及好奇心与幻想。没有这些特性便无创新意识,更说不上创新能力。要求数学教师中应倍加珍惜和呵护这些特性和创新意识!可教师在备课或在多年来的教学中得出了不少的经验与解题方法,于是在讲课时,把一道题的精妙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呢?犹如看一部好电影,整个过程沉醉于演员的表演,时不时内心发出一句“好”,甚至发出“方法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妙”的感叹。可一节课下来,学生茫茫然:那是自己的东西吗?只会造成学生觉得自己笨,而老师多么聪明,有那么多解法,自己为什么想不到?造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比如在讲直线y=2x-1与y=-x+3的交点时,教师辛辛苦苦在黑板上描点画图,寻找交点,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学生在下面很快便说出其实这就是求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便是交点坐标!虽然教师的讲课被打断,教师或许会感到头疼,但那正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但不能去抑制,而且要加以发扬、鼓励!
  其实有些问题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空间,多给学生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给学生尽兴表现的机会。创设学生体验成功的环境,使学生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突现,意志在细微处磨砺,只有这样,才能让发展与创新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易查分
2020-11-11 · 百度认证:北京易查分网络技术官方账号
易查分
易查分成绩发布系统是一个可以将Excel成绩表转换为在线查询的系统,适合广大学校、班主任、老师使用,无需懂技术,三分钟完成,可以实现查成绩、查作业、填资料、核对资料等功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有简约性:简约性是指教师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语言的简约性体现在提问的次数不要过于频繁。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教学,就频繁地使用提问语,因而使问题难易不当,数量失控。如频繁地使用“为什么”“怎么样”类提问,致使学生来不及思考,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过多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选择问句,因为太容易,学生根本用不着思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孙超1981
2018-04-07 · 孙超,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专业 医师 大庆龙南医院
孙超1981
采纳数:21238 获赞数:7959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下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1)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关怀;
(2)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3)相信所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习,都能学好;
(4)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特色的教学,使每个学生主都能动积极地发展自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新野旁观者
2018-04-0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新野旁观者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6273 获赞数:787083
从事教育行业30年资深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造、实验探索、猜想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潜在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才有创新。谁发展?谁创新?要求教师应彻底更新教育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坐在那里不是听就是记,绝大多数学生一般都不会打断老师的讲课,一般都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更不会和老师争论什么,而学生的能力,创新思维都在教师主讲时被磨灭掉。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来的。
新的师生观认为: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及灵感,尊重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独立的人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研究表明,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就不能实现发展,数学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亲身实践、大胆尝试,以增强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下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1)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关怀;(2)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3)相信所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习,都能学好;(4)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特色的教学,使每个学生主都能动积极地发展自我。
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努力做到“五个凡是”即: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动眼去看,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讲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口去讲,教师不说;凡是学生想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脑去想,教师不启发;凡是学生写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笔去写,教师不示范;凡是学生做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动手去做,教师不演示。反之,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后,学生仍然是看不懂的或讲不出来的或想不出来的或写不出来的或做不出来的教师仍然要教、要讲、要思、要写、要做。要把握好以上“五个凡是”,教师就必须十分地了解学生,就必须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否则,不仅教学缺乏针对性,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也不可能处理好。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把对“教师如何教”的设计改变为“学生如何学”的设计,如讲《三角形全等》第一课时,如何找对应边,对应角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找,从已有经验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构建新知识,经历对应规律的形成过程,去体会、感受“三角形全等的对应关系”的对应规律,让学生感觉到是我自己发现的规律,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气质,学会数学思考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异。传统的教学只求整齐划一,教师方法多多,怕学生不知,怕学生考不好,于是满堂灌,强调这强调那,方法逐条介绍给学生。辛辛苦苦传授下去,可是一考,砸了!原因何在?——方法虽多,讲得虽祥,可惜学生感悟不了!而且学生的个性、灵气、创造性全会遭到压抑和磨损。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加强开放性、互动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鼓励学生去想象、思考和探究,激励学生要大胆去尝试、操作。其实让学生辛辛苦苦、历经磨难得出的知识,那才会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例如讲正多边形镶嵌时,教学时想了许多办法或讲解或演示,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若让每位同学动手剪一些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让他们自己拼图,去理解,去合作交流,去寻找规律,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才能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其中实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意识的先天素质是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和创造欲及好奇心与幻想。没有这些特性便无创新意识,更说不上创新能力。要求数学教师中应倍加珍惜和呵护这些特性和创新意识!可教师在备课或在多年来的教学中得出了不少的经验与解题方法,于是在讲课时,把一道题的精妙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呢?犹如看一部好电影,整个过程沉醉于演员的表演,时不时内心发出一句“好”,甚至发出“方法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妙”的感叹。可一节课下来,学生茫茫然:那是自己的东西吗?只会造成学生觉得自己笨,而老师多么聪明,有那么多解法,自己为什么想不到?造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比如在讲直线y=2x-1与y=-x+3的交点时,教师辛辛苦苦在黑板上描点画图,寻找交点,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学生在下面很快便说出其实这就是求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便是交点坐标!虽然教师的讲课被打断,教师或许会感到头疼,但那正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但不能去抑制,而且要加以发扬、鼓励!
其实有些问题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空间,多给学生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给学生尽兴表现的机会。创设学生体验成功的环境,使学生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突现,意志在细微处磨砺,只有这样,才能让发展与创新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