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语文题
1.为之请制,国之害也这两句其中的之分别是什么含义?2.之在什么时候为定语后置的标志?3.判断句的标志是什么呢,该怎样翻译呢?谢谢解答,小妹表示无限的感谢...
1.为之请制,国之害也 这两句其中的之分别是什么含义?
2.之在什么时候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判断句的标志是什么呢,该怎样翻译呢?
谢谢解答,小妹表示无限的感谢 展开
2.之在什么时候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判断句的标志是什么呢,该怎样翻译呢?
谢谢解答,小妹表示无限的感谢 展开
展开全部
1。出自《左传》,第一个之是代词,做“他”讲;第二个是助词,做“的”讲。
2.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3.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
“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是”充当主语的如上句。
“是”充当谓语的如: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是”的意思是“认为……是对的”,即认为汲黯的意见是对的。
“是”充当定语的如:
“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为系词的“是”,是后来发展而成的。判断“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在“是”的前面另有名词性(或代词)成分存在。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汉代的用例。
很显然,这两句的“是”已经成为系词。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祝学习进步!!
2.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3.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
“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是”充当主语的如上句。
“是”充当谓语的如: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是”的意思是“认为……是对的”,即认为汲黯的意见是对的。
“是”充当定语的如:
“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为系词的“是”,是后来发展而成的。判断“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在“是”的前面另有名词性(或代词)成分存在。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汉代的用例。
很显然,这两句的“是”已经成为系词。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祝学习进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