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目前的环境问题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分的,资源的实质就是环境,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环境。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巨大的生态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近20年来,我国在总体上承袭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事实证明,此种模式只能带来更严重的污染。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现状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水体污染现状 (1)、地表水体严重污染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1年的统计调查的139座主要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V类水质水库有8座。四大海区沿岸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重点河口、海湾、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2)、地下水体严重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的评价,污染较重的城市有76个,占64%,污染较轻的城市39个,占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个,不足3%。
(3) 、降水酸化正成为新的污染源
调查表明,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约因素,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大气污染现状
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大城市的空气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污染最严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个;污染程度较重的城市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50一60年代严重污染时期的水平,1998年大气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污染类型可分为煤烟型、汽车尾气型、煤烟+汽车尾气型和复合型。
3、噪声污染现状
“目前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产生的噪声(54%),其次是施工产生的噪声(16.9%)和生活中的噪声(15.9%)。另外商业经营产生的噪声(12.7%)也有一层以上的提及率。”在部分城市的比较中,北京的噪声污染情况最为严重,24%的居民认为噪声很大,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噪声指数(2.81)高于其它城市。噪声污染最小的城市是厦门,其污染指数只有2.17。
4、固体废弃物现状
主要原因:①环境因素。全社会对固体废物的处置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②技术因素。我国目前综合利用的科技水平、加工设备、生产工艺等都比较落后,因投入少,科技开发能力弱,制约着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产业的发展;③政策因素。国家制定的关于固体废物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且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法律解释,缺乏实际操作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及管理措施从以下几点(1)污染控制正逐渐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清洁生产。(2)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3)废物的再生利用也将成为环境管理的重点,从而使环境保护不再只是消极地增加成本,而是从积极角度出发,将其视为产生效益的行业。
1、水体污染现状 (1)、地表水体严重污染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1年的统计调查的139座主要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V类水质水库有8座。四大海区沿岸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重点河口、海湾、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2)、地下水体严重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的评价,污染较重的城市有76个,占64%,污染较轻的城市39个,占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个,不足3%。
(3) 、降水酸化正成为新的污染源
调查表明,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约因素,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大气污染现状
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大城市的空气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污染最严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个;污染程度较重的城市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50一60年代严重污染时期的水平,1998年大气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污染类型可分为煤烟型、汽车尾气型、煤烟+汽车尾气型和复合型。
3、噪声污染现状
“目前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产生的噪声(54%),其次是施工产生的噪声(16.9%)和生活中的噪声(15.9%)。另外商业经营产生的噪声(12.7%)也有一层以上的提及率。”在部分城市的比较中,北京的噪声污染情况最为严重,24%的居民认为噪声很大,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噪声指数(2.81)高于其它城市。噪声污染最小的城市是厦门,其污染指数只有2.17。
4、固体废弃物现状
主要原因:①环境因素。全社会对固体废物的处置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②技术因素。我国目前综合利用的科技水平、加工设备、生产工艺等都比较落后,因投入少,科技开发能力弱,制约着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产业的发展;③政策因素。国家制定的关于固体废物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且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法律解释,缺乏实际操作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及管理措施从以下几点(1)污染控制正逐渐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清洁生产。(2)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3)废物的再生利用也将成为环境管理的重点,从而使环境保护不再只是消极地增加成本,而是从积极角度出发,将其视为产生效益的行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