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哪些弊端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3-27
展开全部

来源百度搜索:

1、以鼠标代粉笔,以屏幕代黑板。
首先,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些教师放松了对课堂板书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往往直接用电脑打出“板书”,上课时再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了事。那么,是不是我们把该写的都写完了呢?是不是写完了,就不需要再写了呢?何况,在教学中,有时候会产生灵感,那种突然得到的结论,我们能否认它的价值吗?我们能不写吗?所以,完全丢掉粉笔,仅仅依靠鼠标,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教师的板书过程被取消,用多媒体代替,固然省时省力,整体美观,但它失去了教师的示范,失去了师生的交流,也是失去了教师的亲和力。少了教师书写的过程,学生在板书过程中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相应地被取消了。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随手写下的板书具有即时性,是带有感情、有艺术品位的;而计算机中固体化的汉字写得再好,也是脱离实境、少个性的,打出来的“板书”整齐划一,缺乏灵气。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比起电脑设计的“板书”,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的粉笔字板书,面对老师的当堂书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再次,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用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所退化,而语文教师优美的书写,可以直接感召学生的模仿欲望,会对学生的写字练习起推动作用。可以这么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板书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这种示范作用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
2、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每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手握鼠标,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教师也便将课堂拱手让给了多媒体。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3、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和扼杀学生想象力
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所需要的形象,先入为主的视觉刺激在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4、一味追求形式。
课件可以运用多种颜色,有的老师就在颜色上苦下功夫,把课件弄得花花绿绿,滥插动画、声音、图片等,不讲内在质量,只讲形式,逐末折本,好看不中用,没有实际效果。多媒体教学,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

11111
2024-11-15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