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尤其是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的今天,毕业往往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
但是当前社会中的机遇也非常多,各行各业也都愿意接纳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竞争与机遇共存的情况。
大学生竞争:
进入到大学校园,经常听到的就是各种扩招的消息,而且经常听到学长学姐抱怨大学生太多,找工作太难。
这是当今社会教育普及的一种表现,毕竟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开始努力进入大学,而大学门槛的降低,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进修。虽然大学生数量增加,但是大学的专业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往往会根据专业进行区分,从而降低行业竞争的压力。
大学不再是非常有优越性的光环,大学也需要奋斗努力,每年的大学校招就可以看到,公司和企业都会让学生提供成绩单,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拿到工作机会。
大学生机遇:
虽然大学生数量增加,竞争压力增加,但大学生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就业机会,每年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但大学生虽然有机遇,是否能够把握机遇,依旧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我学院的学长,年年都拿学院奖学金,并且拥有各类大学生竞赛的证书,是学院里的“传奇人物”,由于拿到过全国性的大学生竞赛奖项,因此被很多公司看中,虽然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外省的设计公司预定。
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伴随着众多机遇,而大学就是培养个人能力的最佳平台。
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作为学生就可以在大舞台上发光,自然就可以轻松进入社会!
推荐于2017-11-24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2011-03-29
1、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也有专家认为,就业和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经济形势波动有关系。从总体上讲,经济危机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弱。而假如不扩招,要么是高中生失业,要么是农民工失业,扩招只是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没有改变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上大学的人还是要找工作,就业总数在增加,难度肯定也会相应加大。
2、“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人们对这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身环境形势,或者说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两种观点并没有什么是一不二的!
3、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
4、大学生薪酬预期仍与企业有差距.就业起点的平台最重要,就业起点的薪水不是最重要的!
5、大学生对国企、机关单位、外企的青睐形成新的“独木桥”现象。应届往届大学生都对这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大学生创业遭遇冷落,是极少数大学生选择。
6.毕业生和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中,对“品德素质”认知差异最大。“.品德”被大学生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重视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深圳人才网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树立自信,保持冷静,不要被就业难吓倒,积极充电,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2、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学为了用”,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等着用就行,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3、重视品德素质,不要一天到晚想着耍小聪明,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耍小聪明的才是真正的“愚人”!再说招聘方眼睛都很辣,你的小伎俩逃不过他们眼睛的!
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被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
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
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
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五、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