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自学难吗?有没有好的方法?日语怎么写?
展开全部
日语(日本语:平假名にほんご,片假名ニホンゴ,罗马音nihon go),简称日语、日文,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日本的官方语言。 日文书写
日语复杂的书写系统是其一大特征,其书写系统包括了日语汉字(大多数的汉字又有音读及训读两种念法)、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同时也可以以日语罗马字转写为拉丁字母。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ローマ字)书写成拉丁字母。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日语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 在音韵方面,除了促音“っ”和拨音“ん”外,开音节(open syllable)语言的特征强烈,且具有音拍(mora)。在重音方面,属于音高重音(pitch accent)。在语序方面,句子由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构成,属于主宾谓结构,且是具代表性的话题优先语言之一。在形态学(morphology)上,属于黏着语。 在语汇方面,除了自古传下来的和语外,还有中国传入的汉字词。近来由各国传入的外来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在对人表现上,日语显得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等的区别,以及发达的敬语体系。而在方言的部份,以日本东部及西部两者间的差异较大,称为关东方言和关西方言。此外,对于失聪者,有对应日语文法及音韵系统的日本手语存在。 和日语相近的有琉球语。概说日语主要使用于日本。在日本侵略并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及大陆部分地区、香港、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习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语名字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语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地使用日语。
编辑本段语系与沿革
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且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参看日语#日语的词汇)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 从语言学上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这就是意味着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然而,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一般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字体系包括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其中,相对于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汉字曾被称作“真名”。虽然中国人对汉字并不陌生,但遇到诸如:“峠”、“畑”、“凪”、“辻”等汉字时,还是会感到困惑。这些字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现在中文中所使用的“腺”字,也是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创造的。当然日语汉字的发音同中文不同,但是可以用假名来表示,而且一个汉字通常都有多个读音。如“木”有“き、もく、ぼく”等多个读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汉字传到日本后,这个汉字本身的汉语读音也随之传入,这种读音称为“音读”,如上例中的“もく、ぼく”;而日语中固有词语假借汉字表示该意义时的读音,成为“训读”。如上例中的“き”。有一些日语发音也同于中文,如“海军”用日文发音成"kai gun"。 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所讲的语言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却是来自于汉语。我国唐代的时候发展非常鼎盛。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所以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字。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虽然现在的日文字已经有所改变,但有一部分的发音和中文非常类似或接近。 日本现仍有许多当地方言。在诸如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以东京话为基础的标准日语已逐渐推广到整个国家,但特别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讲的方言继续保持繁荣,并保留着其威望。 日语用英语说为:Japanese
编辑本段学好日语的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一点一点分析,容易懂.。 2.多做题,容易掌握语法。 3.多说,可以读出正宗的日语。 4.多听,有利于熟悉日语的环境。 5.偶尔找一些小文章背一背,增强语感。 6.多读些日本的文学作品,熟悉日语。 7.多问,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 学日语的用处: 1.留学日本 2.吸收日本的先进技术,用于中国
3.了解日本的文化 4.向日本展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 5.丰富自己的知识 6.锻炼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7.使自己成为语言文明的传播者 为减少字数,有关内容请参见日语学习条目。 [1]
编辑本段语言特性
音韵学
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 中的浊辅音,而不是 "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与英语一个主要区别是,日语没有重读的重音:每个音节的重音相同。英语音节有时会被拉长,但在日语中,一连串的音节在发音时如节拍器一样规则。跟英语一样,日语有一种高低声调的重音系统。
日语中假名的来历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 (译文:这是日语课本)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个”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后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
日语里的汉字
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本语”是汉字。“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日本语”的读音为“にほんご”(发音“ni hon go”)。在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当于日语中汉字“日本语”的拼音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它们大部与其汉语意思有关,但读音往往不同。 尽管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汉字可达50000个,但现在使用的数目要小得多。1946年,文部省将通用和正式使用字的数目定在1850个,包括小学和初中所教的996个字。这一单子在1981年被略有扩大的1945个字的单子所代替,尽管大多相同。报纸以外的出版物不受此单子的局限。而且,许多读者了解词义的汉字的数目比标准的公立学校的课程所教的汉字多得相当多。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除在现行1945个汉字的基础上新收录“俺”、“冈”、“赂”等196个字外,还将删除“匁”等5个字。该委员会最快将于2010年6月向日本文科相汇报新常用汉字表,预计将在2010年内公布。[2] 2010年的此次修改工作结合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普及使复杂汉字也变得易用的社会现状。这将是1981年现行常用汉字表制定以来首次被修改。委员会根据组词频率高、汉字比假名更易领会等标准进行选定。虽然仅在固有名词中出现的汉字原则上不在收录之列,但都道府县名称中所用的“冈”、“熊”、“茨”、“栃”、“崎”、“梨”、“阜”、“奈”、“阪”、“媛”和“鹿”共11个通用性较高的字被新收录在方案之中。此外,近畿的“畿”、韩国的“韩”也将添加至新表中。应内阁法制局的要求,最终方案中还增加了“法律中常用”的“勾”、“赂”等4个汉字。“郁”等笔画较多的汉字也将收录在内。[2]日语的国字
日语里“ 国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是日本国的文字, 包括汉字、假名等用来记录日语的所有的文字符号;二是日本人创造的假名, 以区别于由中国传去的汉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的汉字。但日本人通常所说的“ 国字” , 是指第三种意思。这时的“ 国字”又叫“ 和字” 、“ 俊字” 、“ 和俗字” 、“ 和制汉字”等。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三种意思的“ 国字” 。 汉字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舍弃汉字的音而用其形和义来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 如用“ 山” 表示“ やま”,用“ 海”表示“ うみ””等。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 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不同, 所以日 语里有些概念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也就找不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汉 字的结构自造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如造“ 榊” (读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树, 造“ 辻” (读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 造“峠”( 读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 造“ 躾”( 读作しつけ)字表示礼节、礼貌上的教养、管教。 国字的大部分是用六书的“会意法”创造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会意法造的国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为平滑的“一”字组合表示“滑”、“发滑”(注:该词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十”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 但是战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汉字的政策,绝大部分国字已经废弃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所以日语学习者大可不必担心。
音読、训読、熟字训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音和“训读”音。 部分词例如下: 音读词例: 青年(せいねん)、技术(ぎじゅつ)、恋爱(れんあい)、翡翠(ひすい)、読书(どくしょ)、人(じん,にん)、幸福(こうふく)、 训读词汇: 青い(あおい)、术(すべ)、恋(こい)、好き(すき)、読む(よむ)、人(ひと)、幸せ(しあわせ)、汉字的音读、训读 汉字“海”可以读成“カイ”也可以读成“うみ”。“カイ”是它的音读,“うみ”是它的训读。 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训读是将与汉字的意思相对应的“和语”————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 “史·宪·巨”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贝·又·咲(さ)く”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日语里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训读发音。比如“生”,音读可读作“セイ·ショウ”,训读可读作“いきる·いかす·いける·うまれる·うむ·おう·はえる·はやす·き·なま”等。 同上面所说的,汉字每个字都有与之对应的音读、训读,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比如“梅雨”,它的发音为“つゆ”,不能把每个汉字分别读什么区分开来。我们把这类发音叫做“熟字训”。以下这些也是“熟字训”: 田舎(いなか) 时雨(しぐれ) 相扑(写作“相扑”,すもう) 土产(みやげ) 为替(かわせ)红叶(もみじ) 吹雪(ふぶき) 足袋(たび) 日和(ひより)
假名学习的预备知识
这是日语的字母表,左上方用较黑粗线框起来的就是五十音图。下面我们对它来进行分析。 清音 假名中最基础的就是五十个清音了,称为“五十音”,不少原来想自学日语的朋友就是被它挡在了门外。你不要看它们很多,就被吓住了。其实,它们是有规律的。它们每五个一行,一共是十行。下面就是“五十音图”了,你花几秒钟大概看一下,不需要记住任何东西,有个印象就行。
あ段 い段 う段 え段 お段
あ行 あ い う え お
か行 か き く け こ
さ行 さ し す せ そ
た行 た ち つ て と
な行 な に ぬ ね の
は行 は ひ ふ へ ほ
ま行 ま み む め も
や行 や (い) ゆ (え) よ
ら行 ら り る れ ろ
わ行 わ (い) (う) (え) を
五十音图中,横排的叫做“行”,竖排的叫做“段”,每一行或列以它们该行或列的第一个假名命名。另外,加括号的假名是和其它重复的。 を与お 同音不同字,不过を只用于助词中。 但是,你现在看着它们一定还是很头痛的。没关系,我们再来看看用日语的罗马字组成的五十音图。
a段 i段 u段 e段 o段
a行 a i u e o
ka行 ka ki ku ke ko
sa行 sa si/shi su se so
ta行 ta ti/chi tu/tsu te to
na行 na ni nu ne no
ha行 ha hi hu/fu he ho
ma行 ma mi mu me mo
ya行 ya (i) yu (e) yo
ra行 ra ri ru re ro
wa行 wa (i) (u) (e) o
注明:斜线之前是该行该段所对应的罗马字,即训令式罗马字。而斜线后是该假名的读音,即平文式罗马字。 罗马字,它们与假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篇日语,可以完全换成罗马字。从这个由罗马字组成的“五十音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是有规律的。其中,第一行是“a、i、u、e、o”,其它的每行都是在这五个音的前面加上一个声母。比如第二行是在第一行的基础上加一个“k”,就是“ka、ki、ku、ke、ko”;第三行是加上“s”,就是“sa、shi、su、se、so”。每行五个假名的声调统一都是三声,一声,一声,三声,一声。看到了吧,并不是很难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罗马字近似的看作假名的拼音。“a、i、u、e、o”这样的罗马字的发音大致和汉语拼音一样,不同之处在于“e”在这里读作“ai”,ra行其实应分别读作“la li lu le lo”假名す的读音介于“si”(汉语拼音)“su”之间,假名的书写是挺难练的,但一共只上面这五十种(还有几个是重复的),其它的基本都是根据它们演变出来的。 浊音 日语中有二十个浊音,它们由是二十个清音的右上角加两点变出来的。比如,由か变成的辅音就是が。这二十个清音是四行,分别是“か(ka)行”、“さ(sa)行”、“た(ta)行”、“は(ha)行”。 半浊音 半浊音一共只有五个,它们是由“は(ha)行”的元音演化而来的,写法是在元音的右上角写一个小圈,如は的半浊音就是ぱ。 拨音 拨音一共只有一个,就是ん,读音为自成音节的鼻音(读音近似于汉语里的语气词“嗯”)。 鼻浊音 鼻浊音是一种特殊的读法,一共有五个。即大多数时候当か(ka)行的五个浊音出现在词中或词尾时,读音分别由ga gi gu ge go 变成 nga ngi ngu nge ngo (“ng”的发音与南方大多数方言中的“我”的声母相同)。举一个例子,使用鼻浊音时,ごご(下午)的读音就由go go 变成了go ngo。不过在有些单词中却不能使用鼻浊音,但我不清楚。(どぅも ありがとぅございました,简称ありがどぅ(谢谢)是读鼻浊音的。) 另外还需要知道的是,鼻浊音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为使日语发音柔和才使用的。虽然现在正规的NHK播音员、日本天皇及皇室成员还在读,但普通日本国民却已停用。不过为了说出标准的日语,我们还是要读的。好吧,这就像中文的地方口音,日文也有。在中国有些人学很多种地方口音当做时尚,其实真正标准的就是普通话。日语也一样,鼻浊音或是浊音都是标准的,就像中国普通话。你要不说成鼻浊音或是浊音人家日本人也懂,就像有些你的家乡人给你说家乡话你懂一样。 长音 日语的音节有短音和长音的区别,长音的长度大约是短音的一倍,占二拍。前面出现的七十一个假名,除拨音以外,都代表一个短音。这些短音除作助词的假名以外都有相应的长音,长音单词和短音单词的意思不同,因为必须严格区分长短音。 长音的标记的规则如下: あ段假名后加“あ” い段假名后加“い” う段假名后加“う” え段假名后加“い” 或者“え” お段假名后加“う”或者“お” 外来语用全部用长音符号“ー” 简单地记就是:该假名接该段元音(即"あ い う え お "),え段接い,お段接う则构成长音,其中“え”接“ぇ”,“お”接“ぉ”较少,如“姉(ねえ)さん”(姐姐)、大(おお)きい(大的)。 促音 发完一个音后,憋住呼吸,迅速做好后续假名的发音准备,停顿一拍后气流爆破而出,这种发音叫做“促音”。 促音一般发生在か行、さ行、た行、和わ行假名的前面。初学日语的人往往发不好促音。注意发音时必须占有一拍的长度。 促音用写得稍小偏下的“っ”或“ッ”表示,各占一格(竖写时小写偏右)。 音变 1.同一汉字中,あ段假名后接い,两个音的读音变为汉语里的“ai”,例如:会社(かいしゃ) ;2.か,た,ぱ行假名只要不出现在词首,一般读不送气音(近似于浊音),例如:机(つくえ) 拗音 きゃ キャ きゅ キュ きょ キョ ぎゃ ギャ ぎゅ ギュ ぎょ ギョ しゃ シャ しゅ シュ しょ ショ じゃ ジヤ じゅ ジュ じょ ジョ ちゃ チャ ちゅ チュ ちょ チョ にゃ ニャ にゅ ニュ にょ ニョ ひゃ ヒャ ひゅ ヒュ ひょ ヒョ びゃ ビャ びゅ ビュ びょ ビョ ぴゃ ピャ ぴゅ ピュ ぴょ ピョ みゃ ミャ みゅ ミュ みょ ミョ りゃ リャ りゅ リュ りょ リョ 它的读法也不难,直接把前一个假名和后一个拼起来就行了。 连浊 是指通过清音浊化表明该词是复合词。 在复合词中,如果后方词素以清音/k/, /s/, /t/, /h/中的其中一个开头,将分别按以下规律产生变化。其中前面三个是单纯的有声化,而至于第四个,由于在日语历史中有过p->h的变化(唇音退化),可以说是不符合规律的。 k->g s->z t->d h->b 连浊属于“被夹在元音中的音会有声化”这种同化现象中的一种。 另外,/g/音在日本东部的很多地区会变成鼻浊音,在东北方言中/d/音之前等处也会伴有鼻音。根据《日本大文典》等资料,带有前鼻音的发音在古时应用得更加广泛。因为这一点,有人认为连浊是置于词语之间的「の」的残留形式,有人认为连浊是插入了鼻音(辅音插入),另有一说认为这与菲律宾等南岛语族中通过在单词间加入鼻音来表示复合的用法有关联,但不知道哪种说法是准确的。阻止连浊的条件 连浊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会因各种各样的条件被阻止。但是每个条件中又都有例外,而且就算没有阻止条件,也有很多词语会偶发性的不发生连浊。因此,至少在现代语里,连浊是否发生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阻止连浊的条件。 1.语种的限制 连浊在原则上只限于和语(固有的日语词),汉语(音读的汉语词)和外来语不发生连浊。但是,在汉语中也有一部分已经被一般化和日常化的词语会发生连浊。 かぶしき+かいしゃ→かぶしきがいしゃ(株式会社) ふうふ+けんか→ふうふげんか(夫妇喧哗) 从西方引进的外来语几乎都不发生连浊。其中的例外有比较早期的时候从葡萄牙语中传入并固定下来的「あまがっぱ」「いろはがるた」等发生连浊的词语。 2.Lyman法则 如果复合词的后方词素中已经包含了浊音,连浊会被阻止。这被称为Lyman(ライマン)法则。 はる+かぜ→はるかぜ おお+とかげ→おおとかげ 但是,也有「なわばしご」等极为稀少的特列。 另外,也有说法称在以前,前方词素中包含的浊音也会阻止连浊。在「ながしま(长岛)」和「なかじま(中岛)」等例子中可以看出这种痕迹。 3.右分支限制 在由三个以上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中,如果某个词素先与右方的词素结合,那么该词素不发生连浊。 「おじろわし」(尾白鹫):{〔お+しろ〕+わし}因为是“白尾的,海雕”(尾が白い、鹫),所以要连浊。 「もんしろちょう」(纹白蝶):{もん+〔しろ+ちょう〕}因为是“有花纹的,白蝶”(纹のある、白い蝶),所以不连浊。 4.语义的限制 如果前方词素对后方词素不是起到修饰作用,而是两者语义并列,那么不发生连浊。 くさき(草木)、としつき(年月) 其他 在姓氏中,有的包含连浊和不连浊两种读法。普遍认为在日本东部连浊的情况比较多(「山崎」在日本东部读作「やまざき」,在日本西部读作「やまさき」)。 比起不连浊的词语,发生连浊的词语有着比较强的口音变单调的倾向。
总结
清音、浊音、半浊音、拨音,它们就是假名,再加上汉字,就构成了日文。而汉字的读音也是假名的读音组成的。比如日语中汉字“爱”,它的发音就是“あい”,用罗马字表示就是“a i”,连起来读就是中文汉字“爱”的音了。(当然这个是巧合了,中日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不同的。)而如果你不写日语中的汉字“爱”,而写假名“あい”,别人也知道这是“爱”字。可见,假名除了本身可以构成日语成分外,对于日语中的汉字,它不仅能表其音,还能表其义。
日语复杂的书写系统是其一大特征,其书写系统包括了日语汉字(大多数的汉字又有音读及训读两种念法)、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同时也可以以日语罗马字转写为拉丁字母。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ローマ字)书写成拉丁字母。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日语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 在音韵方面,除了促音“っ”和拨音“ん”外,开音节(open syllable)语言的特征强烈,且具有音拍(mora)。在重音方面,属于音高重音(pitch accent)。在语序方面,句子由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构成,属于主宾谓结构,且是具代表性的话题优先语言之一。在形态学(morphology)上,属于黏着语。 在语汇方面,除了自古传下来的和语外,还有中国传入的汉字词。近来由各国传入的外来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在对人表现上,日语显得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等的区别,以及发达的敬语体系。而在方言的部份,以日本东部及西部两者间的差异较大,称为关东方言和关西方言。此外,对于失聪者,有对应日语文法及音韵系统的日本手语存在。 和日语相近的有琉球语。概说日语主要使用于日本。在日本侵略并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及大陆部分地区、香港、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习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语名字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语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地使用日语。
编辑本段语系与沿革
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且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参看日语#日语的词汇)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 从语言学上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这就是意味着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然而,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一般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字体系包括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其中,相对于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汉字曾被称作“真名”。虽然中国人对汉字并不陌生,但遇到诸如:“峠”、“畑”、“凪”、“辻”等汉字时,还是会感到困惑。这些字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现在中文中所使用的“腺”字,也是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创造的。当然日语汉字的发音同中文不同,但是可以用假名来表示,而且一个汉字通常都有多个读音。如“木”有“き、もく、ぼく”等多个读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汉字传到日本后,这个汉字本身的汉语读音也随之传入,这种读音称为“音读”,如上例中的“もく、ぼく”;而日语中固有词语假借汉字表示该意义时的读音,成为“训读”。如上例中的“き”。有一些日语发音也同于中文,如“海军”用日文发音成"kai gun"。 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所讲的语言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却是来自于汉语。我国唐代的时候发展非常鼎盛。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所以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字。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虽然现在的日文字已经有所改变,但有一部分的发音和中文非常类似或接近。 日本现仍有许多当地方言。在诸如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以东京话为基础的标准日语已逐渐推广到整个国家,但特别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讲的方言继续保持繁荣,并保留着其威望。 日语用英语说为:Japanese
编辑本段学好日语的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一点一点分析,容易懂.。 2.多做题,容易掌握语法。 3.多说,可以读出正宗的日语。 4.多听,有利于熟悉日语的环境。 5.偶尔找一些小文章背一背,增强语感。 6.多读些日本的文学作品,熟悉日语。 7.多问,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 学日语的用处: 1.留学日本 2.吸收日本的先进技术,用于中国
3.了解日本的文化 4.向日本展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 5.丰富自己的知识 6.锻炼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7.使自己成为语言文明的传播者 为减少字数,有关内容请参见日语学习条目。 [1]
编辑本段语言特性
音韵学
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 中的浊辅音,而不是 "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与英语一个主要区别是,日语没有重读的重音:每个音节的重音相同。英语音节有时会被拉长,但在日语中,一连串的音节在发音时如节拍器一样规则。跟英语一样,日语有一种高低声调的重音系统。
日语中假名的来历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 (译文:这是日语课本)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个”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后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
日语里的汉字
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本语”是汉字。“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日本语”的读音为“にほんご”(发音“ni hon go”)。在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当于日语中汉字“日本语”的拼音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它们大部与其汉语意思有关,但读音往往不同。 尽管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汉字可达50000个,但现在使用的数目要小得多。1946年,文部省将通用和正式使用字的数目定在1850个,包括小学和初中所教的996个字。这一单子在1981年被略有扩大的1945个字的单子所代替,尽管大多相同。报纸以外的出版物不受此单子的局限。而且,许多读者了解词义的汉字的数目比标准的公立学校的课程所教的汉字多得相当多。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除在现行1945个汉字的基础上新收录“俺”、“冈”、“赂”等196个字外,还将删除“匁”等5个字。该委员会最快将于2010年6月向日本文科相汇报新常用汉字表,预计将在2010年内公布。[2] 2010年的此次修改工作结合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普及使复杂汉字也变得易用的社会现状。这将是1981年现行常用汉字表制定以来首次被修改。委员会根据组词频率高、汉字比假名更易领会等标准进行选定。虽然仅在固有名词中出现的汉字原则上不在收录之列,但都道府县名称中所用的“冈”、“熊”、“茨”、“栃”、“崎”、“梨”、“阜”、“奈”、“阪”、“媛”和“鹿”共11个通用性较高的字被新收录在方案之中。此外,近畿的“畿”、韩国的“韩”也将添加至新表中。应内阁法制局的要求,最终方案中还增加了“法律中常用”的“勾”、“赂”等4个汉字。“郁”等笔画较多的汉字也将收录在内。[2]日语的国字
日语里“ 国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是日本国的文字, 包括汉字、假名等用来记录日语的所有的文字符号;二是日本人创造的假名, 以区别于由中国传去的汉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的汉字。但日本人通常所说的“ 国字” , 是指第三种意思。这时的“ 国字”又叫“ 和字” 、“ 俊字” 、“ 和俗字” 、“ 和制汉字”等。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三种意思的“ 国字” 。 汉字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舍弃汉字的音而用其形和义来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 如用“ 山” 表示“ やま”,用“ 海”表示“ うみ””等。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 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不同, 所以日 语里有些概念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也就找不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汉 字的结构自造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如造“ 榊” (读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树, 造“ 辻” (读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 造“峠”( 读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 造“ 躾”( 读作しつけ)字表示礼节、礼貌上的教养、管教。 国字的大部分是用六书的“会意法”创造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会意法造的国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为平滑的“一”字组合表示“滑”、“发滑”(注:该词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十”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 但是战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汉字的政策,绝大部分国字已经废弃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所以日语学习者大可不必担心。
音読、训読、熟字训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音和“训读”音。 部分词例如下: 音读词例: 青年(せいねん)、技术(ぎじゅつ)、恋爱(れんあい)、翡翠(ひすい)、読书(どくしょ)、人(じん,にん)、幸福(こうふく)、 训读词汇: 青い(あおい)、术(すべ)、恋(こい)、好き(すき)、読む(よむ)、人(ひと)、幸せ(しあわせ)、汉字的音读、训读 汉字“海”可以读成“カイ”也可以读成“うみ”。“カイ”是它的音读,“うみ”是它的训读。 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训读是将与汉字的意思相对应的“和语”————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 “史·宪·巨”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贝·又·咲(さ)く”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日语里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训读发音。比如“生”,音读可读作“セイ·ショウ”,训读可读作“いきる·いかす·いける·うまれる·うむ·おう·はえる·はやす·き·なま”等。 同上面所说的,汉字每个字都有与之对应的音读、训读,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比如“梅雨”,它的发音为“つゆ”,不能把每个汉字分别读什么区分开来。我们把这类发音叫做“熟字训”。以下这些也是“熟字训”: 田舎(いなか) 时雨(しぐれ) 相扑(写作“相扑”,すもう) 土产(みやげ) 为替(かわせ)红叶(もみじ) 吹雪(ふぶき) 足袋(たび) 日和(ひより)
假名学习的预备知识
这是日语的字母表,左上方用较黑粗线框起来的就是五十音图。下面我们对它来进行分析。 清音 假名中最基础的就是五十个清音了,称为“五十音”,不少原来想自学日语的朋友就是被它挡在了门外。你不要看它们很多,就被吓住了。其实,它们是有规律的。它们每五个一行,一共是十行。下面就是“五十音图”了,你花几秒钟大概看一下,不需要记住任何东西,有个印象就行。
あ段 い段 う段 え段 お段
あ行 あ い う え お
か行 か き く け こ
さ行 さ し す せ そ
た行 た ち つ て と
な行 な に ぬ ね の
は行 は ひ ふ へ ほ
ま行 ま み む め も
や行 や (い) ゆ (え) よ
ら行 ら り る れ ろ
わ行 わ (い) (う) (え) を
五十音图中,横排的叫做“行”,竖排的叫做“段”,每一行或列以它们该行或列的第一个假名命名。另外,加括号的假名是和其它重复的。 を与お 同音不同字,不过を只用于助词中。 但是,你现在看着它们一定还是很头痛的。没关系,我们再来看看用日语的罗马字组成的五十音图。
a段 i段 u段 e段 o段
a行 a i u e o
ka行 ka ki ku ke ko
sa行 sa si/shi su se so
ta行 ta ti/chi tu/tsu te to
na行 na ni nu ne no
ha行 ha hi hu/fu he ho
ma行 ma mi mu me mo
ya行 ya (i) yu (e) yo
ra行 ra ri ru re ro
wa行 wa (i) (u) (e) o
注明:斜线之前是该行该段所对应的罗马字,即训令式罗马字。而斜线后是该假名的读音,即平文式罗马字。 罗马字,它们与假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篇日语,可以完全换成罗马字。从这个由罗马字组成的“五十音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是有规律的。其中,第一行是“a、i、u、e、o”,其它的每行都是在这五个音的前面加上一个声母。比如第二行是在第一行的基础上加一个“k”,就是“ka、ki、ku、ke、ko”;第三行是加上“s”,就是“sa、shi、su、se、so”。每行五个假名的声调统一都是三声,一声,一声,三声,一声。看到了吧,并不是很难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罗马字近似的看作假名的拼音。“a、i、u、e、o”这样的罗马字的发音大致和汉语拼音一样,不同之处在于“e”在这里读作“ai”,ra行其实应分别读作“la li lu le lo”假名す的读音介于“si”(汉语拼音)“su”之间,假名的书写是挺难练的,但一共只上面这五十种(还有几个是重复的),其它的基本都是根据它们演变出来的。 浊音 日语中有二十个浊音,它们由是二十个清音的右上角加两点变出来的。比如,由か变成的辅音就是が。这二十个清音是四行,分别是“か(ka)行”、“さ(sa)行”、“た(ta)行”、“は(ha)行”。 半浊音 半浊音一共只有五个,它们是由“は(ha)行”的元音演化而来的,写法是在元音的右上角写一个小圈,如は的半浊音就是ぱ。 拨音 拨音一共只有一个,就是ん,读音为自成音节的鼻音(读音近似于汉语里的语气词“嗯”)。 鼻浊音 鼻浊音是一种特殊的读法,一共有五个。即大多数时候当か(ka)行的五个浊音出现在词中或词尾时,读音分别由ga gi gu ge go 变成 nga ngi ngu nge ngo (“ng”的发音与南方大多数方言中的“我”的声母相同)。举一个例子,使用鼻浊音时,ごご(下午)的读音就由go go 变成了go ngo。不过在有些单词中却不能使用鼻浊音,但我不清楚。(どぅも ありがとぅございました,简称ありがどぅ(谢谢)是读鼻浊音的。) 另外还需要知道的是,鼻浊音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为使日语发音柔和才使用的。虽然现在正规的NHK播音员、日本天皇及皇室成员还在读,但普通日本国民却已停用。不过为了说出标准的日语,我们还是要读的。好吧,这就像中文的地方口音,日文也有。在中国有些人学很多种地方口音当做时尚,其实真正标准的就是普通话。日语也一样,鼻浊音或是浊音都是标准的,就像中国普通话。你要不说成鼻浊音或是浊音人家日本人也懂,就像有些你的家乡人给你说家乡话你懂一样。 长音 日语的音节有短音和长音的区别,长音的长度大约是短音的一倍,占二拍。前面出现的七十一个假名,除拨音以外,都代表一个短音。这些短音除作助词的假名以外都有相应的长音,长音单词和短音单词的意思不同,因为必须严格区分长短音。 长音的标记的规则如下: あ段假名后加“あ” い段假名后加“い” う段假名后加“う” え段假名后加“い” 或者“え” お段假名后加“う”或者“お” 外来语用全部用长音符号“ー” 简单地记就是:该假名接该段元音(即"あ い う え お "),え段接い,お段接う则构成长音,其中“え”接“ぇ”,“お”接“ぉ”较少,如“姉(ねえ)さん”(姐姐)、大(おお)きい(大的)。 促音 发完一个音后,憋住呼吸,迅速做好后续假名的发音准备,停顿一拍后气流爆破而出,这种发音叫做“促音”。 促音一般发生在か行、さ行、た行、和わ行假名的前面。初学日语的人往往发不好促音。注意发音时必须占有一拍的长度。 促音用写得稍小偏下的“っ”或“ッ”表示,各占一格(竖写时小写偏右)。 音变 1.同一汉字中,あ段假名后接い,两个音的读音变为汉语里的“ai”,例如:会社(かいしゃ) ;2.か,た,ぱ行假名只要不出现在词首,一般读不送气音(近似于浊音),例如:机(つくえ) 拗音 きゃ キャ きゅ キュ きょ キョ ぎゃ ギャ ぎゅ ギュ ぎょ ギョ しゃ シャ しゅ シュ しょ ショ じゃ ジヤ じゅ ジュ じょ ジョ ちゃ チャ ちゅ チュ ちょ チョ にゃ ニャ にゅ ニュ にょ ニョ ひゃ ヒャ ひゅ ヒュ ひょ ヒョ びゃ ビャ びゅ ビュ びょ ビョ ぴゃ ピャ ぴゅ ピュ ぴょ ピョ みゃ ミャ みゅ ミュ みょ ミョ りゃ リャ りゅ リュ りょ リョ 它的读法也不难,直接把前一个假名和后一个拼起来就行了。 连浊 是指通过清音浊化表明该词是复合词。 在复合词中,如果后方词素以清音/k/, /s/, /t/, /h/中的其中一个开头,将分别按以下规律产生变化。其中前面三个是单纯的有声化,而至于第四个,由于在日语历史中有过p->h的变化(唇音退化),可以说是不符合规律的。 k->g s->z t->d h->b 连浊属于“被夹在元音中的音会有声化”这种同化现象中的一种。 另外,/g/音在日本东部的很多地区会变成鼻浊音,在东北方言中/d/音之前等处也会伴有鼻音。根据《日本大文典》等资料,带有前鼻音的发音在古时应用得更加广泛。因为这一点,有人认为连浊是置于词语之间的「の」的残留形式,有人认为连浊是插入了鼻音(辅音插入),另有一说认为这与菲律宾等南岛语族中通过在单词间加入鼻音来表示复合的用法有关联,但不知道哪种说法是准确的。阻止连浊的条件 连浊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会因各种各样的条件被阻止。但是每个条件中又都有例外,而且就算没有阻止条件,也有很多词语会偶发性的不发生连浊。因此,至少在现代语里,连浊是否发生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阻止连浊的条件。 1.语种的限制 连浊在原则上只限于和语(固有的日语词),汉语(音读的汉语词)和外来语不发生连浊。但是,在汉语中也有一部分已经被一般化和日常化的词语会发生连浊。 かぶしき+かいしゃ→かぶしきがいしゃ(株式会社) ふうふ+けんか→ふうふげんか(夫妇喧哗) 从西方引进的外来语几乎都不发生连浊。其中的例外有比较早期的时候从葡萄牙语中传入并固定下来的「あまがっぱ」「いろはがるた」等发生连浊的词语。 2.Lyman法则 如果复合词的后方词素中已经包含了浊音,连浊会被阻止。这被称为Lyman(ライマン)法则。 はる+かぜ→はるかぜ おお+とかげ→おおとかげ 但是,也有「なわばしご」等极为稀少的特列。 另外,也有说法称在以前,前方词素中包含的浊音也会阻止连浊。在「ながしま(长岛)」和「なかじま(中岛)」等例子中可以看出这种痕迹。 3.右分支限制 在由三个以上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中,如果某个词素先与右方的词素结合,那么该词素不发生连浊。 「おじろわし」(尾白鹫):{〔お+しろ〕+わし}因为是“白尾的,海雕”(尾が白い、鹫),所以要连浊。 「もんしろちょう」(纹白蝶):{もん+〔しろ+ちょう〕}因为是“有花纹的,白蝶”(纹のある、白い蝶),所以不连浊。 4.语义的限制 如果前方词素对后方词素不是起到修饰作用,而是两者语义并列,那么不发生连浊。 くさき(草木)、としつき(年月) 其他 在姓氏中,有的包含连浊和不连浊两种读法。普遍认为在日本东部连浊的情况比较多(「山崎」在日本东部读作「やまざき」,在日本西部读作「やまさき」)。 比起不连浊的词语,发生连浊的词语有着比较强的口音变单调的倾向。
总结
清音、浊音、半浊音、拨音,它们就是假名,再加上汉字,就构成了日文。而汉字的读音也是假名的读音组成的。比如日语中汉字“爱”,它的发音就是“あい”,用罗马字表示就是“a i”,连起来读就是中文汉字“爱”的音了。(当然这个是巧合了,中日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不同的。)而如果你不写日语中的汉字“爱”,而写假名“あい”,别人也知道这是“爱”字。可见,假名除了本身可以构成日语成分外,对于日语中的汉字,它不仅能表其音,还能表其义。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84.htm
展开全部
如果基础没有打好自学是有难度的。最好先到象朝日外语这样的学校去打基础,然后再自学就比较可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3-29
展开全部
还行吧 我就是自学的
日语五十音图背下来
其次 买一本日语初级书
买套练习题
日语五十音图背下来
其次 买一本日语初级书
买套练习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