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美经贸关系有什么具体意义?意义是指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即,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重要影响在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
美国是技术实力最强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结构、商品价格、收入水平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等可以用图-1说明。
图-1中,横轴表示技术水平和商品的技术等级(这包括商品的技术性能以及商品的质量等级两个方面),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F线表示商品等级与商品价格的关系。F曲线斜率递增的含义是,商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供给的垄断程度也越高,而且供求关系的对比也随之越为悬殊,致使商品的价格以更大的比例上升。F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代表收入。
从生产的技术能力方面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在它所能生产的商品的范围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的扩展和增加。如由oa扩展至ob,再扩展至oc等等。但各个国家实际的生产范围与它在技术能力上能够生产的产品的范围可能并不;致。首先,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结构的变化和需求等级的上升会导致实际生产的等级系列高低两端都在右移,即生产系列整体会右移和上升,如由ob移至ac等。其次,在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可能并不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商品,而是通过进口来满足自己的一部分需求。在这一点上,技术水平越高的国家选择的余地越大,从而选择的结果越好。例如,当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达到c点时,它能够在oc段来选择生产项目,而当一个国家只达到ob段时,它就只能在ob段做出选择。
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商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价格也随之更高。由于价格水平决定着成本水平,高价格不仅能使国家承担起获得一流技术人才的高成本,并因此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使国家形成高价格和高收入的良性循环式的增长。因此,只要具备技术条件,每个国家都会尽可能选择高端商品去生产,放弃或部分放弃低端商品的生产,同时通过进口来满足对低端商品的需求,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当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达到c点时,它实际的生产范围和主导产业将可能集中在bc段,并将增加价值低的ob段放弃,改为进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分工和贸易关系并非基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是基于技术实力。
每个国家能够选择的产业和贸易等级是由它的技术实力强制决定的,不存在人为超越的可能性。当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最大在b点时,它的产业等级最高不能超过b点,一些在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上并不具备条件,但却试图通过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人为提升产业等级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只是在生产一些与发达国家主导产业同类商品中的低端商品(在性能、质量方面),并将自己生产的低端商品替代了进口的高端商品视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谓的赶超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幻觉。
中美两国由于技术实力的差异,各自所能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是不同的。图中的oc段为美国在技术上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ob为中国在技术上所能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其中虽然oc段为美国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但由于美国自己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等级较高的部分,并且高端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较高,因此,美国主要生产bc段的商品。bcc′b′代表美国从高端商品的生产中获得的收入。然而由于它的需求结构为ac段,所以,美国需要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ab段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中国而言,其技术实力决定了它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为ob段,obb′o′为它所得的收入。图中的bc段为中国的技术能力所不能够达到的高技术等级区域,需要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但进口必需有出口来支付,由于中国只能生产技术等级相对较低的商品,所以,它需要向美国出口低技术等级的商品来换取高技术等级的商品。其中,ab段是美国需求范围内的商品,也是中国能够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系列。因此,中美贸易关系的内容是,中国向美国出口ab段的商品来换取美国生产的bc段的商品。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对两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对中美两国资源配置的影响。中美贸易会改善美国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对中国资源配置不会产生影响。仅仅就中美两国而言,贸易之前,美国必须生产它所需要的全部ac段的商品。但在贸易之后,美国可以将它的资源全部集中在bc段,完全放弃或部分放弃ab段商品的生产,并通过全部进口或部分进口来满足对ab段商品的需求。资源配置的这种变化可以使美国在同等资源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商品总量。中国的情况则不同,贸易之前中国生产ob段的商品,贸易之后它的生产结构依然是ob段。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不能选择b点之上的商品生产,也不能放弃接近o点的低端商品的生产,因为这些商品都在它的需求范围之内,因此,中美贸易并不会改善中国国内生产资源配置的状况。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虽然国际贸易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但这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不能获得这方面的好处。技术水平越高,从而可生产的商品的范围越宽的国家,资源配置改善的状况越为明显。反之,技术水平越低、选择范围越窄的国家,资源配置改善的可能性越小。虽然中美贸易并不能够改善中国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通过进口技术设备并进行模仿来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同时中美贸易可以使中国获得自己不能够生产的较高端的消费品,因此,中美贸易对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都是重要的。
2.对中美两国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的影响。对中国方面来说,bc段的商品是中国不能生产的,因此,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不会直接损害中国的生产和就业。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对美国的影响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它可以分为贸易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来分析。第一,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则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影响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如果美国依然生产一部分ab端的商品,则中国的出口对美国的同类产业的生产和就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到美国的就业总水平。这是因为两国的出口商品的类型不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是使用较多劳动的低技术等级的商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则是使用较少劳动的高技术等级的商品,因此,当进出口额相同时,美国因进口而减少的就业数量要大于因出口而增加的就业数量,美国的总就业人数会因中美贸易而减少。第二,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情况。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存在顺差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既会降低美国的就业,又会降低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就业和国民收入水平都会由于中美贸易而提高。由于中国贸易顺差的数额巨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中美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不利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3.对美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等级商品中,使用的要素主要是资本(资本是技术的载体)和高技术等级的劳动力。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使用的要素主要是低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因此,中美贸易的结果是提高了美国资本所有者和高技术劳动者的收入,但却降低了低技术工人的收入,这就使美国国内高收入者的收入上升,低收入者的收入下降,使美国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恶化。由于中国是一个低技术等级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因此,中美贸易对美国收入分配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影响大得多。
4.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虽然从生产、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看,中美贸易对美国是不利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产生。但多年来中美贸易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大,美国方面对不断增大的中美贸易逆差也并没有采取较为严厉的手段予以制止,显然美国从中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代价。美国从中美贸易中所得的利益首先是资源配置状况的改善,但资源配置改善的好处最终会落实在对美国极为有利的贸易条件上。
低技术等级商品的进入门槛很低,在全世界有广泛的供给来源,有些供给是现实的,有些则是潜在的。如数量众多的比中国还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是高度竞争性的商品,因此市场价格很低,而且美国自己也能够生产这类商品,这起着进口替代的作用,所以,中国的低技术等级商品必须以很低的价格才能够进入到美国市场。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大多数都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生产的,因此这些商品的价格都较高。中美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情况见图-2。
图-2中,X轴表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等级商品,即所谓的资本密集型商品;Y轴表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低技术等级商品,即所谓的劳动密集型商品。
根据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不同,即人均资本量不同的两个国家,各自国内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k为美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k′为中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中美两国之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应该在k与k′之间。也就是说,中国向美国出口一单位y商品所能够换取的x商品的数量至少以k′线斜率的倒数值表示。当交换比例低于此数时,中国会停止从美国进口,改为自己生产。因此,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只能是均等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的基础并不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说的人均资本量差异,而是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是技术等级较低的商品,这些商品美国自己可以生产,但低廉的价格使得美国人不愿意生产,或不愿意充分生产,转为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反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都是高技术等级的资本物品或高端的消费品。中国进口这些商品不是由于这些商品在国内生产的机会成本较高,而是中国自己的技术能力无法生产这类商品。因此,中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不是k′线,而是Y轴,中美两国之间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在k线与Y轴之间。在这个范围之内,如下原因导致了实际的交换比例线大幅度地向Y轴靠近。首先,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供给以及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上看,第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以及增长效率低下使得中国对美国高技术等级的资本设备有强烈的需求,为此必须通过对美国大量出口以获得支付手段。第二,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社会保障较严重的缺乏。这一方面限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致使其经济增长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并因此对美国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供给;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对美国高端消费品较大规模的需求。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致使以上情况尤为显著。其次,从美国商品对中国的供给以及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上看,第一,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大多数为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生产的商品。虽然中国市场庞大,但由于这些商品在全世界有广泛的需求,因此,美国商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第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低技术商品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够生产,它们之间是相互替代和高度竞争的,而且美国自己也生产一定数量的Y商品,这使得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并不高,除非中国商品的价格是全球最低的价格。
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两国之间相互供给的规模以及相互需求的强度,中美两国之间不对等的供求关系以及需求强度使得贸易利益的分配对美国极为有利,对中国则极为不利。这种供求关系以及分配状况是由双方技术实力的差异决定的。不仅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是这种状况,中国与欧盟以及中国与日本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情况都是如此。从加工制造业看,国际分工是按技术实力分为不同等级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分工的高端,并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处于优势的地位。中国等技术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并接受极为不利的贸易条件。
二、中美贸易关系前景展望
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于美国。从供给因素上看,第一,后发国家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具有某种优势,这种优势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后发国家对发达国家现成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要比发达国家从无到有的技术创新来的容易和廉价。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以数量增长为主的阶段,经济增长的主体是加工制造业,而美国的经济则早已转入到了以生活质量提高为主的阶段,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以及环境的改善方面。这使得中国在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上都要快于美国。第三,从劳动要素的供给上看,中美两国的劳动者个人在工作和闲暇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较高的人均收入使得美国人在劳动与闲暇的选择上已经较大地倾向于放弃劳动所得而选择享受闲暇时间。中国的情况则相反,这使得中美两国劳动的供给有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增长率。
从需求方面看,作为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市场对许多产品的需求已接近饱和,中国则需求潜力巨大。虽然中国国内恶劣的收入分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依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在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均快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差异将日益缩小,中国的生产范围与美国生产范围重合的部分会越来越大。这里还是借用上面图-1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美国来说,研发和技术创新使得美国能够生产的商品种类增多,在图形上是c点向右移动。另一方面,需求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的生产区段在整体上也会向右移动。美国在国际分工中依然会占据高端部分。中国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当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时,它的产业范围相应变宽,产业等级会上升,这在图形上表现为在b点向右移动的同时,整个的产业区段都会向右移动。然而由于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于美国,所以中国产业区段中高端b点右移的速度要快于美国c点右移的速度,也就是说两国产业重合的区段ab部分将越来越大,而美国领先于中国的区段bc部分则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将会出现如下的变化。
第一,两国的经济将会由互补型为主逐渐变为相互竞争为主,贸易摩擦也会相应的增大。贸易的来源会由技术实力的差距逐步转向规模经济和商品的差异性等。这种情况和日美当年贸易冲突和摩擦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期间,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日美两国的产业范围以及产业等级不断的接近,导致两国的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随之上升。中美两国之间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中美之间竞争和贸易摩擦增大的情况还与中国国内市场增长的情况以及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关。如果未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不能够随着GDP的增长而有相应程度的增长,并因此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大程度的依赖美国市场,而且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依然不能够随着两国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灵活地做出变化和调整,则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大。
第二,在贸易条件方面。贸易条件的变化来自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中国技术较快速度的进步会产生进口替代的效果,使中国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并使贸易条件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发生在中国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使中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好处,国民的福利会因此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在全球范围内降低较高技术等级商品的价格,使全世界的不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受益。如果印度等大国也出现与中国一样的技术进步和经济较快的增长,则情况更是如此。从美国方面来看,在中美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大的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变得对美国越来越不利。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大量的转移利益的时代将会终结,两国之间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争以及贸易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第三,如果未来中美经济的互补性降低,竞争性增大,而贸易条件不再对美国如此有利,如果中国依然是现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则中美之间在政治上的对抗性以及军事方面潜在冲突的可能性都将增大。
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对美国而言,它当然会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来保持足够的bc段,从而保证它的产业等级始终处于中国之上,并以此维持自己在生产上的垄断以及贸易上的优势地位。对中国而言,则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来缩小bc段,以减少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由于中美两国贸易量巨大,贸易利益的改善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只有尽可能的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并通过改善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增大国内市场需求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才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并因此使国民的福利水平得以较显著的提高。
美国是技术实力最强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结构、商品价格、收入水平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等可以用图-1说明。
图-1中,横轴表示技术水平和商品的技术等级(这包括商品的技术性能以及商品的质量等级两个方面),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F线表示商品等级与商品价格的关系。F曲线斜率递增的含义是,商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供给的垄断程度也越高,而且供求关系的对比也随之越为悬殊,致使商品的价格以更大的比例上升。F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代表收入。
从生产的技术能力方面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在它所能生产的商品的范围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的扩展和增加。如由oa扩展至ob,再扩展至oc等等。但各个国家实际的生产范围与它在技术能力上能够生产的产品的范围可能并不;致。首先,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结构的变化和需求等级的上升会导致实际生产的等级系列高低两端都在右移,即生产系列整体会右移和上升,如由ob移至ac等。其次,在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可能并不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商品,而是通过进口来满足自己的一部分需求。在这一点上,技术水平越高的国家选择的余地越大,从而选择的结果越好。例如,当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达到c点时,它能够在oc段来选择生产项目,而当一个国家只达到ob段时,它就只能在ob段做出选择。
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商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价格也随之更高。由于价格水平决定着成本水平,高价格不仅能使国家承担起获得一流技术人才的高成本,并因此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使国家形成高价格和高收入的良性循环式的增长。因此,只要具备技术条件,每个国家都会尽可能选择高端商品去生产,放弃或部分放弃低端商品的生产,同时通过进口来满足对低端商品的需求,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当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达到c点时,它实际的生产范围和主导产业将可能集中在bc段,并将增加价值低的ob段放弃,改为进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分工和贸易关系并非基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是基于技术实力。
每个国家能够选择的产业和贸易等级是由它的技术实力强制决定的,不存在人为超越的可能性。当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最大在b点时,它的产业等级最高不能超过b点,一些在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上并不具备条件,但却试图通过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人为提升产业等级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只是在生产一些与发达国家主导产业同类商品中的低端商品(在性能、质量方面),并将自己生产的低端商品替代了进口的高端商品视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谓的赶超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幻觉。
中美两国由于技术实力的差异,各自所能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是不同的。图中的oc段为美国在技术上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ob为中国在技术上所能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其中虽然oc段为美国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但由于美国自己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等级较高的部分,并且高端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较高,因此,美国主要生产bc段的商品。bcc′b′代表美国从高端商品的生产中获得的收入。然而由于它的需求结构为ac段,所以,美国需要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ab段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中国而言,其技术实力决定了它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为ob段,obb′o′为它所得的收入。图中的bc段为中国的技术能力所不能够达到的高技术等级区域,需要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但进口必需有出口来支付,由于中国只能生产技术等级相对较低的商品,所以,它需要向美国出口低技术等级的商品来换取高技术等级的商品。其中,ab段是美国需求范围内的商品,也是中国能够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系列。因此,中美贸易关系的内容是,中国向美国出口ab段的商品来换取美国生产的bc段的商品。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对两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对中美两国资源配置的影响。中美贸易会改善美国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对中国资源配置不会产生影响。仅仅就中美两国而言,贸易之前,美国必须生产它所需要的全部ac段的商品。但在贸易之后,美国可以将它的资源全部集中在bc段,完全放弃或部分放弃ab段商品的生产,并通过全部进口或部分进口来满足对ab段商品的需求。资源配置的这种变化可以使美国在同等资源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商品总量。中国的情况则不同,贸易之前中国生产ob段的商品,贸易之后它的生产结构依然是ob段。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不能选择b点之上的商品生产,也不能放弃接近o点的低端商品的生产,因为这些商品都在它的需求范围之内,因此,中美贸易并不会改善中国国内生产资源配置的状况。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虽然国际贸易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但这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不能获得这方面的好处。技术水平越高,从而可生产的商品的范围越宽的国家,资源配置改善的状况越为明显。反之,技术水平越低、选择范围越窄的国家,资源配置改善的可能性越小。虽然中美贸易并不能够改善中国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通过进口技术设备并进行模仿来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同时中美贸易可以使中国获得自己不能够生产的较高端的消费品,因此,中美贸易对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都是重要的。
2.对中美两国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的影响。对中国方面来说,bc段的商品是中国不能生产的,因此,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不会直接损害中国的生产和就业。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对美国的影响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它可以分为贸易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来分析。第一,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则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影响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如果美国依然生产一部分ab端的商品,则中国的出口对美国的同类产业的生产和就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到美国的就业总水平。这是因为两国的出口商品的类型不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是使用较多劳动的低技术等级的商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则是使用较少劳动的高技术等级的商品,因此,当进出口额相同时,美国因进口而减少的就业数量要大于因出口而增加的就业数量,美国的总就业人数会因中美贸易而减少。第二,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情况。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存在顺差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既会降低美国的就业,又会降低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就业和国民收入水平都会由于中美贸易而提高。由于中国贸易顺差的数额巨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中美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不利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3.对美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等级商品中,使用的要素主要是资本(资本是技术的载体)和高技术等级的劳动力。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使用的要素主要是低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因此,中美贸易的结果是提高了美国资本所有者和高技术劳动者的收入,但却降低了低技术工人的收入,这就使美国国内高收入者的收入上升,低收入者的收入下降,使美国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恶化。由于中国是一个低技术等级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因此,中美贸易对美国收入分配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影响大得多。
4.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虽然从生产、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看,中美贸易对美国是不利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产生。但多年来中美贸易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大,美国方面对不断增大的中美贸易逆差也并没有采取较为严厉的手段予以制止,显然美国从中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代价。美国从中美贸易中所得的利益首先是资源配置状况的改善,但资源配置改善的好处最终会落实在对美国极为有利的贸易条件上。
低技术等级商品的进入门槛很低,在全世界有广泛的供给来源,有些供给是现实的,有些则是潜在的。如数量众多的比中国还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是高度竞争性的商品,因此市场价格很低,而且美国自己也能够生产这类商品,这起着进口替代的作用,所以,中国的低技术等级商品必须以很低的价格才能够进入到美国市场。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大多数都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生产的,因此这些商品的价格都较高。中美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情况见图-2。
图-2中,X轴表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等级商品,即所谓的资本密集型商品;Y轴表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低技术等级商品,即所谓的劳动密集型商品。
根据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不同,即人均资本量不同的两个国家,各自国内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k为美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k′为中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中美两国之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应该在k与k′之间。也就是说,中国向美国出口一单位y商品所能够换取的x商品的数量至少以k′线斜率的倒数值表示。当交换比例低于此数时,中国会停止从美国进口,改为自己生产。因此,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只能是均等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的基础并不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说的人均资本量差异,而是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是技术等级较低的商品,这些商品美国自己可以生产,但低廉的价格使得美国人不愿意生产,或不愿意充分生产,转为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反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都是高技术等级的资本物品或高端的消费品。中国进口这些商品不是由于这些商品在国内生产的机会成本较高,而是中国自己的技术能力无法生产这类商品。因此,中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不是k′线,而是Y轴,中美两国之间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在k线与Y轴之间。在这个范围之内,如下原因导致了实际的交换比例线大幅度地向Y轴靠近。首先,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供给以及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上看,第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以及增长效率低下使得中国对美国高技术等级的资本设备有强烈的需求,为此必须通过对美国大量出口以获得支付手段。第二,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社会保障较严重的缺乏。这一方面限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致使其经济增长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并因此对美国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供给;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对美国高端消费品较大规模的需求。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致使以上情况尤为显著。其次,从美国商品对中国的供给以及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上看,第一,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大多数为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生产的商品。虽然中国市场庞大,但由于这些商品在全世界有广泛的需求,因此,美国商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第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低技术商品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够生产,它们之间是相互替代和高度竞争的,而且美国自己也生产一定数量的Y商品,这使得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并不高,除非中国商品的价格是全球最低的价格。
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两国之间相互供给的规模以及相互需求的强度,中美两国之间不对等的供求关系以及需求强度使得贸易利益的分配对美国极为有利,对中国则极为不利。这种供求关系以及分配状况是由双方技术实力的差异决定的。不仅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是这种状况,中国与欧盟以及中国与日本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情况都是如此。从加工制造业看,国际分工是按技术实力分为不同等级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分工的高端,并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处于优势的地位。中国等技术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并接受极为不利的贸易条件。
二、中美贸易关系前景展望
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于美国。从供给因素上看,第一,后发国家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具有某种优势,这种优势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后发国家对发达国家现成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要比发达国家从无到有的技术创新来的容易和廉价。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以数量增长为主的阶段,经济增长的主体是加工制造业,而美国的经济则早已转入到了以生活质量提高为主的阶段,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以及环境的改善方面。这使得中国在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上都要快于美国。第三,从劳动要素的供给上看,中美两国的劳动者个人在工作和闲暇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较高的人均收入使得美国人在劳动与闲暇的选择上已经较大地倾向于放弃劳动所得而选择享受闲暇时间。中国的情况则相反,这使得中美两国劳动的供给有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增长率。
从需求方面看,作为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市场对许多产品的需求已接近饱和,中国则需求潜力巨大。虽然中国国内恶劣的收入分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依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在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均快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差异将日益缩小,中国的生产范围与美国生产范围重合的部分会越来越大。这里还是借用上面图-1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美国来说,研发和技术创新使得美国能够生产的商品种类增多,在图形上是c点向右移动。另一方面,需求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的生产区段在整体上也会向右移动。美国在国际分工中依然会占据高端部分。中国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当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时,它的产业范围相应变宽,产业等级会上升,这在图形上表现为在b点向右移动的同时,整个的产业区段都会向右移动。然而由于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于美国,所以中国产业区段中高端b点右移的速度要快于美国c点右移的速度,也就是说两国产业重合的区段ab部分将越来越大,而美国领先于中国的区段bc部分则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将会出现如下的变化。
第一,两国的经济将会由互补型为主逐渐变为相互竞争为主,贸易摩擦也会相应的增大。贸易的来源会由技术实力的差距逐步转向规模经济和商品的差异性等。这种情况和日美当年贸易冲突和摩擦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期间,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日美两国的产业范围以及产业等级不断的接近,导致两国的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随之上升。中美两国之间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中美之间竞争和贸易摩擦增大的情况还与中国国内市场增长的情况以及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关。如果未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不能够随着GDP的增长而有相应程度的增长,并因此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大程度的依赖美国市场,而且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依然不能够随着两国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灵活地做出变化和调整,则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大。
第二,在贸易条件方面。贸易条件的变化来自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中国技术较快速度的进步会产生进口替代的效果,使中国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并使贸易条件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发生在中国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使中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好处,国民的福利会因此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在全球范围内降低较高技术等级商品的价格,使全世界的不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受益。如果印度等大国也出现与中国一样的技术进步和经济较快的增长,则情况更是如此。从美国方面来看,在中美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大的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变得对美国越来越不利。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大量的转移利益的时代将会终结,两国之间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争以及贸易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第三,如果未来中美经济的互补性降低,竞争性增大,而贸易条件不再对美国如此有利,如果中国依然是现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则中美之间在政治上的对抗性以及军事方面潜在冲突的可能性都将增大。
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对美国而言,它当然会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来保持足够的bc段,从而保证它的产业等级始终处于中国之上,并以此维持自己在生产上的垄断以及贸易上的优势地位。对中国而言,则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来缩小bc段,以减少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由于中美两国贸易量巨大,贸易利益的改善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只有尽可能的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并通过改善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增大国内市场需求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才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并因此使国民的福利水平得以较显著的提高。
参考资料: http://bbs.news.163.com/bbs/zhongmei/169446278.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