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

 我来答
倔强华叔
2018-07-0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倔强华叔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44756 获赞数:770144
曾获市级县级先进工作者。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 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一步一步来,争取都能做到,勤思勤习,会好的。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10-09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109万
展开全部
孩子天性质朴,天真烂漫,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是呵护在怀里的小宝贝,依赖性和惰性日趋明显。如果家长稍不监督,就会出现作业不及时完成,目中无人,散漫的性格。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由于学科任务依然是占主导地位,很多孩子成绩很好,却没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更加重视政治道德教育,而忽视一些基本细节的道德素质养成。所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粗野、毫无礼貌、拖拉磨蹭、马虎散漫、懒惰任性、”等不良倾向。而“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以下将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原则、途经和方法来阐述。
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目标
我国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具体包括:
首先,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个人认为这个目标就是学校更加重视政治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各方面都不成熟,爱国教育自然十分必要,但是只需孩子没有什么大的偏差,可以适当弱化这方面的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发展其对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对所遭遇的道德现象进行初步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矫正自己的行为。我认为这方面是重点内容,最普遍的就是对是非能力的判断,比如乱扔纸屑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这是个不道德的行为,从而约束自己不去乱扔纸屑。
再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儿童要自觉提高道德认识。老师、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跟随在孩子身边,孩子需要自己多思考、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道德认识,能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主要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影响。所以在行为习惯养成时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除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以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做人。
我的班上有一个孩子,十分聪明,可是价值取向却十分扭曲。他认为自己家中很有钱,不需要用功读书。所以对同学、老师都不尊重,上课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经过多次教育,收效甚微。我近乎绝望。后来我联系了他家长,得知家长十分溺爱这个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而且舍不得孩子受苦,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乖,我们家有钱,你不用担心。我进行一次家访,和孩子家长谈了许久,矫正家长思想,告知其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问题,面对失败。而且很多事情并非钱能解决的。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明白要靠自身努力才能有美好未来。从此像变了一个人,和同学和睦相处,也能尊敬师长。
(二)疏导原则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我国古代孔子很循循善诱,他的学生颜回对其老师做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理,欲罢不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困惑,他们不能一下子就明白,这需要一个长期反复教育过程。在我班上还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作业匆忙,字迹潦草,而且认为有做完就好了。现在的孩子普遍十分贪玩,他们能明白作业要即使完成,却不能将要完成好作业记在心中。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十分头疼。这个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其认识到写好作业将有利于考试得高分。每个孩子都希望得高分,潜移默化之中,将形成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身为师长我们要充分尊重与信赖学生,同时也必须对他们思想和行为严格要求。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扰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须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较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皮革马利翁效应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最后还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好。
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用直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自然是难不倒孩子,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得到这个分数。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没有用尺子。我狠心都将其扣掉。这样孩子才能牢记在心。并且在以后的作业与考试中,孩子都养成用尺子的好习惯。这种耐心、细心、用心的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要有计划的进行,做好衔接工作,毕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逐步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家长们要耐心细致,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五)因材施教原则
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他擅长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我们班有两个孩子都不爱讲卫生,每次检查指甲时候,都是黑黑长长的。但是一个孩子性格内向,每次被我批评后都不停掉眼泪。另一个孩子活泼开朗则无关紧要,还会和我开玩笑说:“老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对于这两个孩子,我真是有点手足无措,我都是极其严厉地批评。但是依然收效甚微。后来我抓住这两个孩子特点,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养成讲卫生的习惯。第一个孩子内向,但是做事细心认真,我就让她有空时候就去办公室整理作业,每次伸出脏兮兮的手时,孩子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第二个孩子外向,却极其好面子,有一次我将他的手展示给一个一年级女生看,他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于是都改了这个坏习惯。
三、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
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个人更倾向于思想品德课,班主任工作,及一些课外活活动。
思想品德课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是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促使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对学生教育。
我们学校有诸多活动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例如:晨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习作宣传栏、表扬栏等等。在这些活动下,孩子们听多了,思考多了,良好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我校开展“每周养成一个良好习惯”活动。第一周是“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对于这周活动效果显著。学生看到老师都能敬礼问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也不忘“谢谢”,做错事也能即时道歉。整个学校洋溢着和谐的气氛,让人身心愉悦。
四、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一)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比如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在说服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也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波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当然,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去叩开孩子心灵的窗户。
我校晨会之际,许多老师都会先讲述一个道德小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孩子们注意,孩子听得认真,还会动脑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样印象深刻,又达到教育目的,实属一举两得。
(二)榜样法
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伟人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等。我们要激起孩子们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让其心灵为之惊叹。学生在受到榜样熏陶之后,要把这份感情、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爱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份情感。
(三)锻炼法
切记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时冷时热都无益于品德培养。所以学生要自觉,但师长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督促、检查。
(四)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表扬有利于学生对良好思想、行为的长期发展,而批评处分则可以帮组他们改正缺点、错误。当然在表扬批评时,要做到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