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案~急求~!随便哪首都可以!!!!!

tweey5@126.com... tweey5@126.com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e437d44
2011-03-30 · TA获得超过11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5万
展开全部
  5 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