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资料

 我来答
草莓大蒜兔9
2011-04-01 · TA获得超过5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6万
展开全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6课《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闪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揭题导入。

  一上课,我先板书课题《桥》。同学们,你们认为桥有什么用处?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导入:有时,桥在危急时刻还可救人性命。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桥》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桥吧!

  这一导入,把学生从生活带入课堂,带入课文情境。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教师言语诱发:课前已经请大家预习课文了,看到你们了张张充满自信的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那么通过预习,大家都了解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对下一环节学习目标的校正。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考察纠正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从感情上对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的情景。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以后再请学生看书,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首先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那个山洪暴发的村庄,然后再来感受语言文字,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2、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可来到木桥前,人们都停住了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后交流(因为老汉像一座山一样站在木桥前。)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什么?(感受到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之高,的确是全村人都拥戴的党支部书记。)

  那么,老汉是怎样组织村民们过桥的?从中你又能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用笔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做批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并辅以感情朗读。

  “响鼓要用重锤敲。”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用充足的时间,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主读、划、批、注,钻研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领学生深究并作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最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再一次感受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引读第三部分。这位老太太是谁?(是老汉的妻子,小伙子的母亲,小伙子也是老汉的儿子。)同学们,读到这里,请你们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或一个动作来表达此刻心中的感受吧!

  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学生作品最好能有充分展示和评价的时间,使得学生能互相启发,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4、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5、学习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