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篇阅读文章
两篇阅读材料彼此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有共同的主题。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有关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主要以体现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注意:请标明...
两篇阅读材料彼此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有共同的主题。
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有关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主要以体现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注意: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阅读文章(1):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如散文,微型小说等
阅读文章(2):以说明,议论为主的报道性较强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 展开
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有关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主要以体现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注意: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阅读文章(1):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如散文,微型小说等
阅读文章(2):以说明,议论为主的报道性较强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空 巢
文/朱以撒
南方很难看到空巢。
茂密的枝条浓郁的绿色,总是把内部遮盖得严严实实,让人的目光难以穿透绿色进入内部,因此弄不清绿色的内部隐藏着什么秘密。这种遮蔽是没有季节性的,无论是春夏或者秋冬,一概如此。但如果冬日去北方,空巢就很清晰的进入眼帘了。
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
空巢是没有什么实用意义的,空巢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到淡淡的怅惘。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朋友说不少房子没人住,只是每月请人来打扫打扫罢了。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只不过在这里,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尽管屋瓦上长出衰草,天井的缝罅漫上青苔,外人还是羡慕这种大家族的团圆、集合,有时就爱上门说说话儿,沾点旺气回去。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末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求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杖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每次冬天我到北方,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一句中,“歆羡”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村民对空巢的态度?(4分)
2、从全文看,文中写了哪些空巢?为什么会有这些空巢出现?请分条作答。(6分)
3、文中说“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其中寄寓了作者对空巢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来写空巢。请结合文章,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
(2)现在,空巢现象越来越多,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80字以上)(4分)
二、
“八卦研究”别亵渎了学术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司马相如骗钱、骗色、骗婚,还包二奶”;“徐霞客风流遍于足下”;“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如此等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而这几天又有人宣称:“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也有才,但好赌、好酒、好色。”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人们常把追逐明星隐私、热衷名人琐事的报道者称为“狗仔队”,称呼中充满了不屑。而研究历史人物不去关心人家的成就、思想和贡献,不去关心那些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却对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兴味盎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这样的“研究成果”多了,是学术界的尴尬和不幸。对于把“八卦”当学术来“钻研”的学者,人们不禁要奉劝一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适逢社会转轨之际,需要也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研究点什么不比研究这些好?
退而求其次。也许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接纳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不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即便如此,既然冠名“学术”,就该拿出个学术的样子,遵循学术的准则: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断言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仅凭李清照爱打麻将就断言她是赌棍,写了26首涉酒诗就推定她是酒鬼,写了一句“今夜纱厨枕簟凉”,就认定她是色鬼;仅凭瑶姬给大禹送过“红宝书”(丹玉之书)就说大禹有婚外情,这种结论下得是否也太过武断?按这种思维,中华历史将新增多少古惑仔、赌棍、色鬼、酒鬼及婚外情?纵观“八卦学术”,“也许”、“可能”、“大概”充斥其中,“戏说”、“大话”、“恶搞”极尽其能,又哪有学术研究科学、严肃、严谨的影子?如果这类“八卦学术”也能位列学术,岂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遗憾的是,一些学者非但没有树立标杆,反而一味媚俗,迎合大众对八卦隐私的“低级趣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追逐名利,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大肆炒作,大抖“包袱”,“八卦研究”透出的浮躁、铜臭、名利熏心,别说为正直学者所不耻,即便是普通公众,也羞于为之。这种学者越多,人们对学者的印象就越打折扣,这种“学术”影响越大,对学术的清誉破坏就越重。对于这种学者,应该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还学者和学术一个本来的面貌。
空 巢
文/朱以撒
南方很难看到空巢。
茂密的枝条浓郁的绿色,总是把内部遮盖得严严实实,让人的目光难以穿透绿色进入内部,因此弄不清绿色的内部隐藏着什么秘密。这种遮蔽是没有季节性的,无论是春夏或者秋冬,一概如此。但如果冬日去北方,空巢就很清晰的进入眼帘了。
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
空巢是没有什么实用意义的,空巢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到淡淡的怅惘。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朋友说不少房子没人住,只是每月请人来打扫打扫罢了。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只不过在这里,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尽管屋瓦上长出衰草,天井的缝罅漫上青苔,外人还是羡慕这种大家族的团圆、集合,有时就爱上门说说话儿,沾点旺气回去。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末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求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杖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每次冬天我到北方,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一句中,“歆羡”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村民对空巢的态度?(4分)
2、从全文看,文中写了哪些空巢?为什么会有这些空巢出现?请分条作答。(6分)
3、文中说“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其中寄寓了作者对空巢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来写空巢。请结合文章,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
(2)现在,空巢现象越来越多,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80字以上)(4分)
二、
“八卦研究”别亵渎了学术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司马相如骗钱、骗色、骗婚,还包二奶”;“徐霞客风流遍于足下”;“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如此等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而这几天又有人宣称:“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也有才,但好赌、好酒、好色。”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人们常把追逐明星隐私、热衷名人琐事的报道者称为“狗仔队”,称呼中充满了不屑。而研究历史人物不去关心人家的成就、思想和贡献,不去关心那些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却对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兴味盎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这样的“研究成果”多了,是学术界的尴尬和不幸。对于把“八卦”当学术来“钻研”的学者,人们不禁要奉劝一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适逢社会转轨之际,需要也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研究点什么不比研究这些好?
退而求其次。也许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接纳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不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即便如此,既然冠名“学术”,就该拿出个学术的样子,遵循学术的准则: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断言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仅凭李清照爱打麻将就断言她是赌棍,写了26首涉酒诗就推定她是酒鬼,写了一句“今夜纱厨枕簟凉”,就认定她是色鬼;仅凭瑶姬给大禹送过“红宝书”(丹玉之书)就说大禹有婚外情,这种结论下得是否也太过武断?按这种思维,中华历史将新增多少古惑仔、赌棍、色鬼、酒鬼及婚外情?纵观“八卦学术”,“也许”、“可能”、“大概”充斥其中,“戏说”、“大话”、“恶搞”极尽其能,又哪有学术研究科学、严肃、严谨的影子?如果这类“八卦学术”也能位列学术,岂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遗憾的是,一些学者非但没有树立标杆,反而一味媚俗,迎合大众对八卦隐私的“低级趣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追逐名利,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大肆炒作,大抖“包袱”,“八卦研究”透出的浮躁、铜臭、名利熏心,别说为正直学者所不耻,即便是普通公众,也羞于为之。这种学者越多,人们对学者的印象就越打折扣,这种“学术”影响越大,对学术的清誉破坏就越重。对于这种学者,应该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还学者和学术一个本来的面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