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说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种病症可以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降低与否来判断是否得病。
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凝血的作用,而其降解的产物则具有抗凝的作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生理特点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一)高凝期:各种病因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微血栓大量形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二)消耗性低凝期:凝血酶和微血栓的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减少,同时因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增强,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表现。
(三)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凝血酶及XIIa等激活了纤溶系统,使大量的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加上FDP形成,使纤溶和抗凝作用大大增强,故此期出血十分明显。
纤维蛋白原减少约占70%左右的DIC病例,纤维蛋白原低于200mg/dl。在原有较高纤维蛋白水平或DIC的早期阶段,纤维蛋白原降低不显著,定量测定正常,动态观察就可见到纤维蛋白原有持续减少的倾向,一般低于150mg/dl时,即有诊断意义。纤维蛋白原滴定度半定量的方法简便,有实用价值。
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凝血的作用,而其降解的产物则具有抗凝的作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生理特点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一)高凝期:各种病因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微血栓大量形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二)消耗性低凝期:凝血酶和微血栓的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减少,同时因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增强,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表现。
(三)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凝血酶及XIIa等激活了纤溶系统,使大量的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加上FDP形成,使纤溶和抗凝作用大大增强,故此期出血十分明显。
纤维蛋白原减少约占70%左右的DIC病例,纤维蛋白原低于200mg/dl。在原有较高纤维蛋白水平或DIC的早期阶段,纤维蛋白原降低不显著,定量测定正常,动态观察就可见到纤维蛋白原有持续减少的倾向,一般低于150mg/dl时,即有诊断意义。纤维蛋白原滴定度半定量的方法简便,有实用价值。
邦迅医药科技
2024-08-05 广告
2024-08-05 广告
邦迅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中国上市前CRO+CDMO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公司秉承“Point Share”的服务理念,通过灵活的合作模式、专业技术人员、丰富的项目服务经验,以及全过程合规管理工具,打...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迅医药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