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8-03-27 · 国家定点培训基地,专注培养汽车人才。
云南万通汽车学校
云南万通汽修学校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学校坏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建有新能源汽车实训厅、整车实训厅、电器实训厅、汽车美容实训厅等20余个实训大厅,开设三十多个汽车技术专业。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发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人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思想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出来的。俗话说的“聪明的人会说话”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语言交际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小学生,被教师、同学、朋友、亲人赏识的机会相对会多一些,“小时侯很会讲的,人越大越不肯开口。”这是调查中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反映。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开始不愿或不善表达。以课堂发言为例:小学生最踊跃、初中生寥寥无几、高中生根本不回答,以至于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设课堂提问部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愿说,老师就不问,老师越不问,学生表达能力就越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而且还得讲究文明礼貌。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语言能力、人际礼貌、环境身份协调、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达到“准确、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的基本要求后,再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阶段要求,如“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生动;把话说得有文采”等,并对有语言表达方面特长的学生,提出“把话说得有感染力”等更高的培养标准。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口语交际理性化。口语交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交往理性,是个体生存的元能力和基本状态,是其社会化的载体和内容。简单地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且“听”与“说”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演讲”一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参与的双方缺乏亲近感。
2、口语交际基础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3、口语交际主动化。学习口语交际,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4、口语交际社会化、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个人内在意识的强化,超越自我,走向社会,在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潇洒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有口才、会交际而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做到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下面就此谈谈一些尝试。
(1)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
2、通过课外活动,开辟口语交际的新途径。
(1)开展校内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实际、语文教学、语文兴趣小组相结合,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比赛、看动作即兴表演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拥有了口语交际的机会。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口语交际素材。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街道、农村、部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春游、军训、远足旅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参观采访本镇有特色的文化家庭,让学生们接触社会,熟悉火热的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增长才干。
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比如: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我爱画画》时,先让学生猜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什么?当学生猜出谜底(“画”)后,再告诉学生:“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校园,雄伟壮丽的三峡,漂亮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顺势揭示课题---《我爱画画》。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可以唤起他们浓厚的说话兴趣,让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对画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猴子是怎么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还要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这一类。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出来的。俗话说的“聪明的人会说话”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语言交际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小学生,被教师、同学、朋友、亲人赏识的机会相对会多一些,“小时侯很会讲的,人越大越不肯开口。”这是调查中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反映。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开始不愿或不善表达。以课堂发言为例:小学生最踊跃、初中生寥寥无几、高中生根本不回答,以至于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设课堂提问部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愿说,老师就不问,老师越不问,学生表达能力就越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而且还得讲究文明礼貌。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语言能力、人际礼貌、环境身份协调、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达到“准确、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的基本要求后,再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阶段要求,如“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生动;把话说得有文采”等,并对有语言表达方面特长的学生,提出“把话说得有感染力”等更高的培养标准。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口语交际理性化。口语交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交往理性,是个体生存的元能力和基本状态,是其社会化的载体和内容。简单地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且“听”与“说”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演讲”一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参与的双方缺乏亲近感。
2、口语交际基础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3、口语交际主动化。学习口语交际,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4、口语交际社会化、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个人内在意识的强化,超越自我,走向社会,在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潇洒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有口才、会交际而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做到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下面就此谈谈一些尝试。
(1)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
2、通过课外活动,开辟口语交际的新途径。
(1)开展校内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实际、语文教学、语文兴趣小组相结合,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比赛、看动作即兴表演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拥有了口语交际的机会。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口语交际素材。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街道、农村、部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春游、军训、远足旅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参观采访本镇有特色的文化家庭,让学生们接触社会,熟悉火热的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增长才干。
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比如: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我爱画画》时,先让学生猜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什么?当学生猜出谜底(“画”)后,再告诉学生:“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校园,雄伟壮丽的三峡,漂亮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顺势揭示课题---《我爱画画》。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可以唤起他们浓厚的说话兴趣,让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对画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猴子是怎么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还要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这一类。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