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创作的基本规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对联创作必须充分掌握极度的概括特征,以最精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不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避免文辞堆砌的阳春白雪,也要避免庸俗直白的下里巴人。沈德潜大师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思想修养,扩展胸谋,开阔视野。对联在精练程度上比格律诗要求的还要高。对联要做到语言精练、对仗精巧、意象精深,还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只有学识是不够的,必须有长期的生活体验以及浓郁的艺术表现手法。
创作对联,格调虽然重要,但格调只是一种文学技巧,而艺术才是文学的灵魂。格调是死的,艺术则是活的,格调给人以外表的美,而艺术则能给人以内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诗人的思维力、观察力和感染力。像写诗那样去写对联,做到语言饱满,文辞洗练,感情真挚,内容含蓄。构思巧妙、意象清晰、对仗合理、音律优美,这样才能使对联达到诗化的境界。一切体裁的文学作品,其本质都在于抒情和言志,这就要求必须首先做到语言优美而动人,要在联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下面说一说对联在创作中的一些规则:
一、立意
都知道诗词以意为主,对联也是如此。不论说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吧。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立意,也叫命意,是创作一切文学之前提。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深思熟虑和机智的文采。
二、取象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对联立意之后(或者其他文学体裁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意象,即是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或者是说 意象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的东西。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 景 就是我们说的 象。取象,一定要做到自然、真实。其次是要用语贴切,即不可哗众取宠,也不能堆砌华丽辞藻。用语贴切,就是内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真实,有个性、针对性。
找一个对联大家看看吧——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看看这个联,联语气势磅礴,雄浑壮丽,一气呵成。联中字字句句都饱醮真情,用词得体,张驰适度,铿锵有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不过在选取意象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二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纪念史可法的对联。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催人泪下。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而二分明月另有出处。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在扬州。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大家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看看。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
三、言志
这是说的文学宗旨。诗言志,歌咏言。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首先给诗下了定义,认为 言志 就是 持人情性 ,而所含的就是 无邪 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实的思想感情。历代文人一致认为 言志 才是诗的本质,诗不言志,则作者就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言志有两种解释。一是诗必须要言志。二是你不管采取何种手法去写,最终你的志也会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而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
四、抒情
指在作品中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五、章法
对联的章法,和诗之起、承、转、合没什么区别。短联不必苛求,一些长联,可以借鉴诗之章法。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来看下面这副对联:上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句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上联前两句从苏轼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以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这里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
创作对联,格调虽然重要,但格调只是一种文学技巧,而艺术才是文学的灵魂。格调是死的,艺术则是活的,格调给人以外表的美,而艺术则能给人以内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诗人的思维力、观察力和感染力。像写诗那样去写对联,做到语言饱满,文辞洗练,感情真挚,内容含蓄。构思巧妙、意象清晰、对仗合理、音律优美,这样才能使对联达到诗化的境界。一切体裁的文学作品,其本质都在于抒情和言志,这就要求必须首先做到语言优美而动人,要在联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下面说一说对联在创作中的一些规则:
一、立意
都知道诗词以意为主,对联也是如此。不论说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吧。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立意,也叫命意,是创作一切文学之前提。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深思熟虑和机智的文采。
二、取象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对联立意之后(或者其他文学体裁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意象,即是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或者是说 意象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的东西。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 景 就是我们说的 象。取象,一定要做到自然、真实。其次是要用语贴切,即不可哗众取宠,也不能堆砌华丽辞藻。用语贴切,就是内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真实,有个性、针对性。
找一个对联大家看看吧——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看看这个联,联语气势磅礴,雄浑壮丽,一气呵成。联中字字句句都饱醮真情,用词得体,张驰适度,铿锵有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不过在选取意象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二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纪念史可法的对联。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催人泪下。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而二分明月另有出处。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在扬州。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大家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看看。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
三、言志
这是说的文学宗旨。诗言志,歌咏言。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首先给诗下了定义,认为 言志 就是 持人情性 ,而所含的就是 无邪 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实的思想感情。历代文人一致认为 言志 才是诗的本质,诗不言志,则作者就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言志有两种解释。一是诗必须要言志。二是你不管采取何种手法去写,最终你的志也会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而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
四、抒情
指在作品中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五、章法
对联的章法,和诗之起、承、转、合没什么区别。短联不必苛求,一些长联,可以借鉴诗之章法。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来看下面这副对联:上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句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上联前两句从苏轼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以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这里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