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大于感性好,还是感性大于理性好.(在永远都不能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因事制宜。
一、感性和理性的含义
1、感性
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有关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形式:①感觉(色、形、味);②知觉(整体);③表象(再现)。
特性:直接性、具体性和丰富性。
②感性行为。感性行为是从情感出发的行为,不加思索,随心所欲。同义词是随性、率性。
2、理性
①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有关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形式:①概念(“苹果”等等);②判断(“苹果是有营养的。”);③推理(“一天一个大苹果,医生从来不找我。”)。
特性:间接性、抽象性和深刻性。
②理性行为。理性行为是由理智控制的行为,三思而行,谨言慎行。同义词是知性、睿智。
从哲学的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与情感关系密切,理性与意志关系密切。
二、感性和理性的调控
人生在世既不能总是“理性大于感性”,也不能一味“感性大于理性”,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应该“感性大于理性”。
有一位医生出身的心理健康专家说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他说得有一定道理,仅就夫妻关系而言,如果凡事都要深思熟虑,那么生活就会索然无味。
2、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应该“理性大于感性”。
仅就夫妻关系而言,发生较大矛盾时,不能感情用事,也需要冷静地心平气和地“讲理”。
在社会交往中更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要讲感情,也要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