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楼房内的人应选择卫生间等开间较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在户外场所,则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时,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结实牢固的物体,实际上却很危险。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道、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另外,室外的人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在商场、超市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危险的是发生混乱。这时应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在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一旦因地震造成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措施。工作人员说,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对于病人等特殊人群,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不可缺少。因此,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十分必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同时,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
雷电:
“防”重于一切
据我市气象观测站统计,从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我市共发生34次雷电,今年到现在共发生8次,其中5次发生在2月份。
记者从我市防雷中心了解到,我市6、7、8月份是雷雨天气的集中时期,电闪雷鸣成为重要的天气现象。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较多,身处其中的市民要有较强的防雷电意识。根据人身处的环境,防雷中心为市民提供了如下的防雷知识。
身处室外时: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等物体扛在肩上;不要在水中游泳以及其他水上运动;不要开摩托、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不要狂奔。身处室内时: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同时拔掉所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另外,根据户内、户外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外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雷设施,主要由避雷带、针、网、引下线、接地体等部分构成,在高层建筑物中间隔一定距离还要设置均压环等措施,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建筑物顶部设置的避雷带、针,即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主要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由于内部防雷装置包涵的设施设备、线路较多,在当前家庭不是很普及,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相对少些。但主要设备是浪涌保护器(SPD),俗称避雷器,安装在各种电器设备端以及线路上,对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进行防护,建筑物内的各种接地也是内部防雷装置之一,如建筑物基础接地、电源线路的重复接地、卫生间内等电位连接端子箱等。
洪水:
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行动
随着汛期临近,防洪工作愈加紧迫。万一群众被洪水围困该如何自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以超说,能否脱离险境取决于是否具备较充分的防灾知识及相应的准备,以及能否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行动。
“首要是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情绪,防止恐惧心理,避免由于精神崩溃而造成的混乱。特别是青壮年或地方干部应及时安抚被困人员,共同采取自救行动。”王以超说,被困时,有防洪和自救经验的人员应当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判断洪水的可能发展趋势、所在位置的危险性以及有无可能采取措施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做出转移决定时要特别慎重。当暴雨来临时,如果家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同时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若已经被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漂浮的物品做水上转移。
如果洪水来得太快来不及转移则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暂停避险,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求援,尽快与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告知具体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地方已难自保,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救生器材从水上转移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套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固定物(例如树、水泥柱等),把绳子在固定物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个固定物,逐渐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另外,室外的人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在商场、超市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危险的是发生混乱。这时应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在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一旦因地震造成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措施。工作人员说,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对于病人等特殊人群,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不可缺少。因此,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十分必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同时,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
雷电:
“防”重于一切
据我市气象观测站统计,从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我市共发生34次雷电,今年到现在共发生8次,其中5次发生在2月份。
记者从我市防雷中心了解到,我市6、7、8月份是雷雨天气的集中时期,电闪雷鸣成为重要的天气现象。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较多,身处其中的市民要有较强的防雷电意识。根据人身处的环境,防雷中心为市民提供了如下的防雷知识。
身处室外时: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等物体扛在肩上;不要在水中游泳以及其他水上运动;不要开摩托、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不要狂奔。身处室内时: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同时拔掉所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另外,根据户内、户外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外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雷设施,主要由避雷带、针、网、引下线、接地体等部分构成,在高层建筑物中间隔一定距离还要设置均压环等措施,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建筑物顶部设置的避雷带、针,即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主要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由于内部防雷装置包涵的设施设备、线路较多,在当前家庭不是很普及,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相对少些。但主要设备是浪涌保护器(SPD),俗称避雷器,安装在各种电器设备端以及线路上,对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进行防护,建筑物内的各种接地也是内部防雷装置之一,如建筑物基础接地、电源线路的重复接地、卫生间内等电位连接端子箱等。
洪水:
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行动
随着汛期临近,防洪工作愈加紧迫。万一群众被洪水围困该如何自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以超说,能否脱离险境取决于是否具备较充分的防灾知识及相应的准备,以及能否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行动。
“首要是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情绪,防止恐惧心理,避免由于精神崩溃而造成的混乱。特别是青壮年或地方干部应及时安抚被困人员,共同采取自救行动。”王以超说,被困时,有防洪和自救经验的人员应当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判断洪水的可能发展趋势、所在位置的危险性以及有无可能采取措施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做出转移决定时要特别慎重。当暴雨来临时,如果家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同时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若已经被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漂浮的物品做水上转移。
如果洪水来得太快来不及转移则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暂停避险,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求援,尽快与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告知具体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地方已难自保,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救生器材从水上转移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套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固定物(例如树、水泥柱等),把绳子在固定物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个固定物,逐渐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