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及矿体地质评价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评价
鲁春-红坡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的碰撞后拉张和裂陷导致的成谷、成盆作用及其裂谷作用过程中的“双峰式”火山岩浆活动,为喷流-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盆地-火山-成矿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在鲁春-红坡“双峰式”火山岩带中,除已有的鲁春锌-铜-铅(银)多金属矿床以外,近年来,以鲁春矿区为典型代表的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于该带中发现了新的矿点和矿化线索。在鲁春矿区北部的相同层位中尚有布研拉渣锌-铜-铅(银)多金属矿点及地球化学异常区,在鲁春-红坡“双峰式”火山岩带南端的相同层位中还发现了红坡牛场铜-金(铅-锌-银)矿点及地球化学异常区,显示出很好的找矿地质前景。
(二)鲁春矿区的矿体地质评价
(1)鲁春Zn-Cu-Pb(Ag)多金属矿床是产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裂谷盆地中的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属同生层控型矿床,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Zn-Cu-Pb(Ag)多金属矿床的优越地质条件,赋矿盆地保存尚好,找矿前景很好。
(2)鲁春矿区的含矿岩系厚度大(大于200m),空间延伸较稳定(约3600m),Zn-Cu-Pb(Ag)矿体(层状矿体)呈多层状顺层产出。含矿岩系可划分上含矿层和下含矿层两个层位,除上含矿层出露区地表及浅部有一定数量的工程控制矿体外,下含矿层中没有工程揭露或控制矿(化)体,从已出露各地质点的情况看,下含矿层中还有多层矿(化)体分布,进一步工作可望找到新的矿(化)体。
(3)鲁春矿区的原矿体储量计算的最低工业品位指标为:w(Cu)≥0.5%,w(Pb)≥1.55%,w(Zn)≥3.0%,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最低工业品位指标:w(Cu)≥0.5%,w(Pb)≥0.7%,w(Zn)≥1.0%(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6),且矿区内有相当数量的工程取样未揭穿和完全控制矿体,因此鲁春矿床的资源潜力仍很大。
(4)鲁春矿区中除主要有用组分Zn、Cu、Pb分别能圈出矿体形成矿床规模外,矿体中伴生有相当高的Ag组分。已有分析成果显示,单工程取样的矿石中含Ag为2.7~990.2g/t,平均含Ag为64.6g/t,矿石组合分析含Ag为24.0~157.0g/t,选矿样中含Ag为47.0g/t,矿石简项分析平均含Ag为47.75g/t。亦即矿石中伴生Ag品位均大于20.0g/t,平均可达47.0g/t,远远高于Zn-Cu-Pb矿床中伴生Ag的最低工业品位2.0g/t。同时对矿化绿泥板岩、硅质岩和矿石中的含Au性进行了分析,伴生Au为0.02~0.06g/t,亦达到Zn-Cu-Pb矿床中伴生Au的最低工业品位0.02g/t(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6)。鲁春矿区中伴生元素Au、Ag均可回收利用,从而提高矿床中有用组分的综合利用价值。
2024-11-1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