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子的植物都有哪些?它们的特点都有什么?
2019-06-15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一般人们只知道动物可以吃植物,很难想象有的植物以动物为食。但自然界中以动物为食的植物却多达500种以上。
最高级的捕虫植物要算猪笼草。猪笼草又叫食虫草、猪仔笼、担水桶、公仔瓶(Neppenthes mirabiliis),为猪笼草科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植物,最高可达3米。猪笼草的叶子基部宽而扁平,中脉伸出形成卷须状,卷须顶部生出一个囊状物,囊状物边缘内卷,内有半瓶水液,成为一个罐子,上面有个盖,此盖一部分与囊状物的口相连,盖可以打开或闭合,它的作用是引诱昆虫和防止雨水进入罐中。由于“小瓶子”的形状与南方人运猪用的笼子相似,所以叫猪笼草。猪笼草的捕虫袋有美丽的色彩,捕虫袋下面还有一个出水口,可以防止袋内积水过多,掉入袋内的小动物再浮到水面上逃走。瓶口分泌蜜汁,以引诱昆虫。由于边缘内卷,如果昆虫跌落瓶中,虫子爬不出来,只能淹死于囊内的水中。囊底能分泌黏液与消化液,用来溶解虫体,最后将其消化和吸收。猪笼草原产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猪笼草由于叶外形优美,形状奇特,似一个个小小猪笼悬立空中,观赏价值极高,也可药用,性味甘凉,可清热止咳、利尿,主治急慢性肝炎,叶片可制作凉茶,能避暑消热。
捕蝇草、貉藻和茅膏菜为茅膏菜科草本植物。光萼茅膏菜(Drosera peltatavar.glabrata)为茅膏菜科的一种食虫植物,植株高10~25厘米,球茎直径可达0.8厘米。它的叶子于近地面着生,成莲座状,叶片上长着许多刚毛,当昆虫接触叶面时,刚毛会自动包围小虫。毛毡苔叶上的水珠与动物的消化液一样,带黏性,可以把虫包起来并消化掉。茅毡苔常生在池沼地带,由于叶面积的限制,被捕食的昆虫个体较小,一般体长在1厘米以下,而以0.5厘米以下的昆虫所占比例较大。从江西东乡的观察来看,捕食的昆虫多属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如蚊、蝇、蚁和蚜虫等。毛毡苔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省。
貉藻(Aldrovanda)是茅膏菜科中唯一的浮游水生植物。无根,茎上有节,常6~9小叶在节上轮生。叶片自中肋内折回去,成一个口袋样子,上面长着感应性的刚毛。貉藻就用这种叶片捕捉虫子,小动物一触及到叶子的内侧,中肋就立刻向里卷曲,叶片迅速闭合,中肋四周的消化腺随即分泌消化酶,将捕获物分解吸收。然后叶片又张开,继续捕食。
狸藻(Utricularia)为狸藻科植物。狸藻不是藻,是高等植物,因为它长期生活在水中,与没有根、茎、叶分化的藻类植物相似,故名狸藻。狸藻的根已退化,茎细嫩柔软,可随水流漂荡。狸藻的水生叶上有很多小口袋状的捕虫囊。捕虫囊的囊口上生有一个只能向内开的盖子,盖子上长着绒毛,当水里的小虫游过来触动绒毛时,小盖子向内打开,小虫便游入囊中。狸藻属植物在我国有17种,其中5种为水生植物。当鱼缸中的游鱼触动了植株,小花就会像蝴蝶似的在水面上空抖动,犹如飞蝶嬉耍。狸藻的外形与金鱼藻相似,但它的茎比金鱼藻柔韧,很适合在鱼缸中布景。
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为多年生植物,原产北美东南部。叶基生,莲座状,叶柄宽大呈叶片状,叶近圆形,边缘有长刺毛,小虫飞落在叶上触动刺毛时,叶片迅速闭合,将昆虫捕获消化后,经过5~12天,叶片会重新开启。经过3~5次的用餐之后,该陷阱叶片就不再执行捕捉猎物的功能,仅在之后的2~3个月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就从植物上脱落,再长出新的叶片。如果你有幸拥有一盆捕蝇草,不要没完没了拿它寻开心,因为叶片在10次未成功觅食的连续关闭后,就会丧失对刺激的反应能力。捕蝇草主要是因为栖息在酸性沼泽地,某些必要养料供应不足,才取食动物的。
眼镜蛇草(Darlingtonia californiea)为瓶子草科多年生食虫植物。叶基生,莲座状,叶筒高30~60厘米,顶部下弯,具有白色点纹的头盔和2个分叉的附属物,似昂首吐舌的眼镜蛇。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湿润地区。
瓶子草(Sarracenia purrpurea)为瓶子草科多年生食虫植物。叶基生,中空如小瓶状,边有翅,顶上有盖。瓶中分泌黏液和消化液。小虫误入瓶内将被粘住随即被消化、吸收。原产北美洲。
植物之所以食虫,是由于它们多生长在缺乏养分和其他矿质养料的土壤或沼泽中,根系不发达。为了获得氮素养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中,它们的叶子逐渐变化,演绎形成各种奇妙的捕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