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图程序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编图基础资料的准备
1)全面收集省(区、市)范围内1:5万、1:20万,或1:25万地质调查资料,包括图件、报告及原始图件和记录等。
2)全面收集区内有关侵入岩的专题研究成果,特别是与内生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侵入岩方面的专题研究资料;尤其是近十年来有关数据资料。
3)收集矿床预测组提供的矿点(矿化点)、矿床、矿田分布图(1:5万~1:20万比例尺),作为侵入岩浆构造编图的重要参考。
4)收集各种地球物理资料(1:5万~1:20万比例尺),包括区域岩石圈埋深等值线图、区域莫霍面埋深等值线图、代表性地区地学断面综合解释图、浅埋深地球物理异常解释图等等,作为推测隐伏岩体、研究区域剥蚀深度、区域构造演化等的参考。
5)收集各种航卫片解释资料(1:5万~1:20万比例尺),重点地段需要有大比例尺(1:5万及更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片,以帮助侵入体解体和边界的勾绘,以及岩浆热、流体辐射范围的确定。
6)收集区域地球化学测量综合研究成果以及成矿元素趋势分析等值线图,对所有浓聚中心进行登记,并与侵入岩不同级别编图单位进行对比,以确定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的可能贡献。
7)收集构成大地构造相(亚相)侵入岩浆岩建造类型分布图和大型变形构造分布图(1:50万比例尺),以大地构造相主要边界作为侵入岩浆构造图的编图边界参考依据。构成侵入岩浆岩大地构造相(亚相)的侵入岩浆岩建造类型,应该反映其岩石或岩石组合,因此为了预测矿产资源的目的和要求,应该表示构成某种大地构造相或亚相的建造类型(岩石组合)。
(二)编制区域侵入岩研究工作程度图
各省(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区域侵入岩区工作程度图(1:50万比例尺),作为编制专题图件的前提和基础。
(三)对基础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填制相关卡片
1)按实测剖面和路线为单元填制侵入岩体建造构造研究原始记录表;
2)全面研究侵入岩体特征:时代、期次、产状、岩体特征、岩性特征、侵位特征、演化特征等;
3)分析侵入岩体建造构造及控制侵入岩的区域构造,侵入接触构造及控制侵入接触构造的区域构造特征;
4)划分构造岩浆旋回,确定旋回(或期次)的时段;
5)分析划分岩侵入岩建造类型,分析岩石组合,确定岩体大地构造环境;
6)划分区域侵入岩浆构造带,分析其规模、产状、边界、活动期次及与控制侵入岩浆构造、控制侵入接触构造的关系,建立区域侵入岩浆带构造体系;
7)分析大地构造与区域侵入岩浆构造带关系(演化、空间、物质);
8)分析侵入岩建造类型、岩石组合、侵入岩浆构造带与成矿作用关系(时间、空间、物质);
9)对不同构造岩浆旋回(期次)分别完成上述程序,形成不同图层。
(四)编制专题地质图并建立数据库
按照统一数据格式,划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使用GIS平台完成全过程编图及建库。
(五)按要求编写说明书
(六)整理综合研究成果(图件、报告和数据库)并按要求提交

2025-03-1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