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鼠疫?
鼠疫是可以治疗的,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鼠疫的病死率降低至5%-10%。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鼠疫,比如败血症型鼠疫,也是爆发型鼠疫,是最凶险的一种类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这些病人是有一定病死率的。
一、鼠疫的治疗方法
1、如果发现或者是确诊鼠疫的患者,应该马上就地隔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还要进行疫期的处理。
2、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急性期的时候要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热量供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对于高烧的患者,可以适当的用退烧的药物,有明显烦躁、疼痛的患者可以用镇静剂。
3、对中毒症状很严重的患者,可以用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在用糖皮质激素的期间,要规范的用抗生素,一定要用有效的抗生素,比如四环素类的药物。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的情况下要对症治疗。
二、病原治疗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2、对症治疗烦躁不安或疼痛者用镇静止痛剂。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有心衰或休克者,及时强心和抗休克治疗。
3、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疗法;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腺鼠疫淋巴结肿,可用湿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未化脓切勿切开,以免引起全身播散。
三、鼠疫的症状
1、人感染了以后,如果是经过皮肤,也就是鼠蚤叮咬皮肤感染的,首先出现的是腺鼠疫,也就是淋巴结的肿大,病人会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特别明显。
2、如果腺鼠疫进一步发展可能会继发出肺鼠疫,肺鼠疫主要表现出发热、咳嗽,大量的咯血,胸痛这些症状,严重的会死于呼吸衰竭。
扩展资料:
一、鼠疫的传播渠道
1、带毒鼠的排泄物污染尘埃后,通过呼吸道传播;
2、进食被带毒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消化道传播;
3、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和排泄物导致感染的接触性传播;
4、以及经胎盘传播和由鼠身上的革螨造成的虫媒传播等。
5、在各种传播途中通过伤口较易实现传播,因为,带毒鼠的唾液中含有较高滴度的出血热病毒。
二、鼠疫的危害
1、肺鼠疫以往的病散高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及时应用,病死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哗基行隔离,就地治疗。早期、联合、足量的应用敏感抗生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肺鼠疫首选链霉素,同时要注意给予对症治疗。
2、肺鼠疫是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应冲芦尺该重视肺鼠疫的预防,包括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也就是加强国际检疫以及严格的灭鼠灭蚤。再次要注意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性服药以及疫苗的预防接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2024-10-30 广告
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患者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口罩,穿高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药物治疗
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 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梁闭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2.庆大霉素 分次静滴。
3.四环素和氯霉素 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不能口服时改静滴;热退后即改口服。
4.磺胺药 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口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
5.双嘧啶或复方新诺明。
6.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 研究报道鼠疫杆菌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最好,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次之,大环内酯类较差。但这些抗生素是否可完全替代链霉素尚有颂枯待进一步验证。
其他治疗
1.入院时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野渣洞护理和诊治患者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口罩,穿高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2011-03-28
腺鼠疫成人链霉素一天用量2.0-3.0(肌注),首次1.0G以后每4-6小时注射0.5g直至体温下降,退热后继续给药3天凳斗每次洞粗谨1.0-2.0g分2-4次注射。
通过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可治疗鼠疫,如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磺胺药。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有症状病人应到卫生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鼠疫病原治疗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2、四环素和氯霉素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不能口服时改静滴;热退后即改口服。
3、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口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
4、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研究报道鼠疫杆菌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最好,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次之,大环内酯类较差。但这些抗生素是否可完全替代链霉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鼠疫治疗原则
严格的隔离消毒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行樱院时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
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护理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患者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目的。
三、感染鼠疫的常见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轻型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重者会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一般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就应该接受医疗观察。
四、鼠疫的预防
为了防止鼠疫传播,需避免与咳嗽者密切接触(相距2米以内),并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并使用驱虫剂。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是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对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要强调管理好牧羊犬只,最好是栓养自家的狗猫等宠物,使这些猫犬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染源:
1、鼠疫病人
鼠疫病人为重要的传染源,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腺鼠疫可并发败血症而导致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造成人鼠疫的大流行。
此外,直接接触患者的痰、脓液,病兽的皮、血、肉,吸入染菌尘土、以口嚼蚤、进食未煮熟野生啮齿动物等,也有感染患病的机会。
2、啮齿档姿丛动物是人类感染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家栖啮齿动物主要为褐家鼠、黄胸鼠、黑家鼠。由于此种鼠类的家栖性和人类接触的密切关系,通过鼠的寄生蚤,造成对人类的感染。
野栖啮齿类,主要有喜独居、有冬眠习性的旱獭、黄鼠等,它们在鼠疫的延续流行,构成自然疫源地疾患和造成家、野鼠之间的交叉感染等方面都起着较为重要作用。它即是鼠疫疫源地的保菌者,又是传播媒介的宿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册世度百科-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