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分析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方克定先生在2004年第一届中国探矿者年会上说,矿产勘查费用经过14年持续下降后略见好转,接近20亿元(2002),远远不够。十几年来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度下降,勘查规模缩小,新增矿产地数量减少,矿产资源可供性下降。这个严峻形势必将成为包括能源在内的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推动力。总起来看,当前的矿产勘查规模和找矿成果未见明显起色,仍是制约我国矿业发展的“瓶颈”。非油气矿产勘查业—采矿业—原材料加工业前轻后重的局面仍很明显。实际上,近20年来我国地质勘查经费和工作量投入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地质勘查工作与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目前中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1949年以后的30年(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地质勘探发现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实现了地质工作超前一到两个五年计划的先行性目标,中国的矿产资源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增长,矿产资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一方面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正在高强度地开采;另一方面新的矿产资源储量由于地质勘探投入不足,探明储量增长缓慢,已经出现严重的入不敷出局面。统计显示,全国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1989年为633.7万m,到2001年下降到281.1万m;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1992年为20.57亿元,2001年下降为12.3亿元。目前矿产资源的开采实际上是在消耗20年前大量地质勘探投入积累的勘查成果。

从河北省矿产资源统计年报来看,近年来矿产资源储量总体呈现负增长。1986年以来,全省累计消耗地质储量约77亿t,同期新探明地质储量只有41.3亿t,总储量净减35.7亿t,消耗量为增加量的1.9倍。35种主要矿产目前已有25种出现短缺和不足,按现在的资源量,到2010年不能保证经济建设需要的矿产将达到30种。而河北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拉动,矿业及其相关产业对河北省经济的支撑度达40%,矿业利税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额的50.2%。每万元产值耗矿量高达6.64 t,初步统计,全省99%的一次能源,87%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矿产资源,表明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扭转矿产资源储量负增长的不利局面,是实现全省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地质勘查业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地勘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中国地质勘查业走向春天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我们不妨略加分析一下近年来中国地质勘查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首先,近20 年来,矿产资源后备勘查基地严重不足,勘查风险不断加大,找矿前期工作亟待加强。目前中国的地质勘查工作,屡屡出现急功近利现象,人心浮躁,人们急于近期见到找矿效果,工作量安排上多为泛泛的地质理论研究和地质问题探讨,找矿前期区域性矿产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深入细致的普查工作得不到重视,从而造成矿产勘查工作无法按照“带中选区,区中求点,先地表,后地下”的程序进行科学部署,这一方面造成一些成矿带上先期安排的项目结束后,后续勘查选区接替不上,特别是有突破前景的重点成矿区带“等米下锅”的现象尤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性矿产调查停滞,形成新增矿点和矿化点数量减少,即使有勘查资金也难以部署地质勘查工作量,形成欲速则不达的被动局面。其次,技术装备落后,勘查方法缺乏针对性。开展有色金属勘查没有物探设备,或物探设备陈旧,缺乏熟悉物探方法的专业技术人员。物化探方法有效性试验做得不够,使方法技术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勘查过程中,针对具体矿种、不同矿床类型、特殊景观条件,在勘查手段、技术方法、勘查程序的选择上均缺乏针对性或不规范(王瑞江,2004)。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地质勘查人才严重缺乏。目前中国地质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到地质队工作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地质工作长期生活在野外一线,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另一方面地质队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又十分窘迫,因此,已经严重挫伤了为地质事业奋斗了几代地质人的积极性,现在地质勘查业人才断层与“十年浩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质找矿的主体队伍———地质队正在逐渐削弱。改变人才现状,唯有从源头做起,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教育和产业政策倾斜上吸引人才,加大投入。否则,20 年来由于不重视地质勘查,其负效应才刚刚开始,所形成的矿产资源危机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像的,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没有大量的地质人员长期深入野外一线去工作,将对国家的矿产资源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不难设想,野外一线地质工作者全部沦为“打工仔”,10年后谁来找矿?第四,野外勘查、矿区勘探与当前许多理论前沿产生脱节,理论没有有效地实现指导找矿,科研人员热衷于理论探讨和发表论文,大量的地质专著多数与找矿没有直接关系;而野外施工往往出现随意性,严重影响了地质找矿效果。目前我国地质界形成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中心的地科院(包括水勘院、全国环境总站、航遥中心等)及其八大区所的所谓“地质野战军”,这是一支学历层次比较高的技术队伍,是当前中国地质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研究唯一可以与科研院校共同主宰中国地质科学前缘的主导力量,对于中国地质科学在世界地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这支队伍为地质科学做出的成绩是不容怀疑的。然而,我们所有的地质人都很清楚,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科学,特别是野外实践是任何书本、理论和室内均不可替代的。一名出色的地质工作者,必定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不懈的野外工作实践练就一身认识岩石、地层、矿物的基本功,同时又是分析构造现象,建立矿床模型的高手,需要一生的理论更新和长期的野外观察,一句话,地质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紧密的科学之一。从地质学的特点出发,大量的地质工作应该主要集中在野外实践,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却永远也难以代替实践。对于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来说,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野外一线去,才能真正解决找矿实践问题,也才能解决国家矿产资源危机问题。对于大量的野外地质工作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野外观察实践的基本功更重要,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总是从野外现场取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根基。实践意义显得比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解决中国地质工作者理论与实践如何更好的结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从上述存在问题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阻碍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和矿产资源停滞不前局面的主要是体制问题,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问题。加强地质工作,解决矿产资源问题国务院正在着手制定新的产业政策,相信中国地质工作的春天不久就会到来。中国的矿产资源(矿产地)为什么一直没有增长势头,除了近十几年地质勘查实际投入不足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地质勘探经费投入的大部分没有在地质勘探实物工作量中,换句话,近年来地勘费增长主要使用在研究专题和地质大调查的预查工作中,对于普查工作基本处于投入最少(因风险较大),而商业性地质工作按照市场趋向利益最大化的法则,其主要投入必然在地质工作相对风险较小的详查和勘探阶段,因此,出现普查阶段缺位,长期积累下来,造成矿产地越来越少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地质勘查加大有效投入,国家产业政策有力支持,在矿产资源日趋紧张的中东部地区,进一步找矿的难度加大,矿产勘查成本不断提高,地质勘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河北省作为一个资源大省,还能不能保持矿产资源大省地位,寻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进一步争取向矿产资源强省的目标迈进?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地勘单位的改革紧紧围绕着解决国家矿产资源危机问题展开,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均围绕着解决国家矿产资源危机问题,相信用3到5年时间,在地质工作者,特别是野外一线地质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努力下,就一定会不断缓解矿产资源紧张的局面。河北省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只要政策措施有利,按照温家宝总理所指示的,解决危机矿山资源问题,“要充分发挥现有地质队伍的作用”。我们相信,长期有着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地质队员们,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找矿,科学部署,潜心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兴尊重野外实践经验的务实精神,全面开展新一轮的地质找矿工作,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