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师项橐典故
展开全部
转自某网友
兖州城西北旧关村,原为古城西关外,称“达巷党”,当年孔子任中都宰,往来憩息于此。《论语·子罕》:“达巷堂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儿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地方。
相传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一日行至兖州西关(今旧关),遇见一个小孩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孔子凑近一看,见小孩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
孔子刚刚走过,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说:“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孔子以为小孩误解自己,便解释说:“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过,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
小孩不以为然地说:“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
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顽皮中显露才智,有心试探他一番,故意为难地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没想到那小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回答:“对,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这如何办呢?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说着,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大人,那座城画好了,请上路前行吧。”
见到这么聪颖的孩子,孔子顿起爱才之心,就约他一路同行。因为是冬天,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只有松树和柏树仍挂着绿,小孩指着路过的几棵松树问孔子:“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天再冷也能枝茂叶青?”
孔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
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哲理,感叹地说:“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两人走到护城河时,正巧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小孩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
小孩摇摇头说:“老先生,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
孔子暗自佩服这小孩子才智过人。
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领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挥舞着器丧棍边走边唱,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哭的。
孔子心里老大不快,正想走过去教训他们一番,却被那小孩拉住了胳膊。待到送葬的人走远,孔
兖州城西北旧关村,原为古城西关外,称“达巷党”,当年孔子任中都宰,往来憩息于此。《论语·子罕》:“达巷堂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儿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地方。
相传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一日行至兖州西关(今旧关),遇见一个小孩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孔子凑近一看,见小孩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
孔子刚刚走过,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说:“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孔子以为小孩误解自己,便解释说:“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过,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
小孩不以为然地说:“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
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顽皮中显露才智,有心试探他一番,故意为难地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没想到那小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回答:“对,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这如何办呢?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说着,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大人,那座城画好了,请上路前行吧。”
见到这么聪颖的孩子,孔子顿起爱才之心,就约他一路同行。因为是冬天,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只有松树和柏树仍挂着绿,小孩指着路过的几棵松树问孔子:“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天再冷也能枝茂叶青?”
孔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
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哲理,感叹地说:“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两人走到护城河时,正巧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小孩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
小孩摇摇头说:“老先生,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
孔子暗自佩服这小孩子才智过人。
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领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挥舞着器丧棍边走边唱,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哭的。
孔子心里老大不快,正想走过去教训他们一番,却被那小孩拉住了胳膊。待到送葬的人走远,孔
展开全部
孔子师项橐
《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
《淮南子.修务训》:“夫项讬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能明也!”
此说又见《史记.甘茂列传》附“甘罗”、《论衡.知实篇》、刘向《新序.杂事五》、《淮南子.说林训》高诱注、《太平御览》卷四〇四引《春秋后语》等。事参见《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橐相问书》、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一“项橐考”。
项橐“为师”于圣人,不过一时一事之穷难,因孔子谦逊求教,此事便成为千古谈论的话题。
《三字经》:“昔孔子,师项橐。”《警世通言》卷三:“项橐曾为孔子师,荆公反把子瞻嗤。为人第一谦虚为,学问茫茫无尽期。”
《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
《淮南子.修务训》:“夫项讬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能明也!”
此说又见《史记.甘茂列传》附“甘罗”、《论衡.知实篇》、刘向《新序.杂事五》、《淮南子.说林训》高诱注、《太平御览》卷四〇四引《春秋后语》等。事参见《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橐相问书》、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一“项橐考”。
项橐“为师”于圣人,不过一时一事之穷难,因孔子谦逊求教,此事便成为千古谈论的话题。
《三字经》:“昔孔子,师项橐。”《警世通言》卷三:“项橐曾为孔子师,荆公反把子瞻嗤。为人第一谦虚为,学问茫茫无尽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