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军强势的攻击中国军队做出了什么决定?
5月14日,日军第28旅团凭借化学武器和重炮的猛烈攻击,突破菏泽的外围阵地,把菏泽城四面围困起来。
防守菏泽,又是一场血战。李必蕃指挥的第23师,有一支以工兵为主的骨干队伍,擅长防守,敢打硬仗。看到日军猛烈的进攻,李必善知道菏泽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守城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对官兵们说:“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阵地,绝不能后退,不能再让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狼奔豕突了。”
日军攻城的炮火越来越猛烈,排炮几乎没有间隙,接二连三地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日本鬼子冲上来了。李必蕃师长一声令下,官兵们一齐向鬼子射击,机枪喷出了一条火龙,打得鬼子东倒西歪。在日军一次接一次的炮击中,菏泽的防御阵地被炸成一片废墟,村庄在燃烧,树林在燃烧。部队伤亡越来越大,有些排的官兵全部牺牲在抗日的阵地上,有的连只有几名伤兵还坚守在阵地上。
鬼子越来越近了。师参谋长黄启东英勇殉国了,刘冠雄团长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李必蕃师长看了看身边的几名随从,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冲出战壕。在激战中,李必蕃师长身负重伤。随从副官急忙把李师长搀扶下来,组织直属连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傍晚,满身是鲜血的李必蕃被救护到菏泽以南5余公里的曲只集。李必蕃从昏迷中醒来,得知菏泽已经被日军占领,悔恨交加,决定以一死来激励将士们继续抗日。他吃力地取出一份地图,写下了“愿我同胞,努力杀贼”的遗言,趁护理人员不注意,猛地举起手枪,在自己头上开了一枪。
李必蕃以身殉国,在全国反响强烈。国民政府追晋李必蕃为陆军中将。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大公报》等报刊,纷纷登载文章,赞扬李必蕃的爱国精神。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代表郭沫若、吴玉章、罗炳辉等人率领代表团,参加李必蕃的追悼大会,并送了一块刻有“民族之光”的大匾。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必蕃为革命烈士。
菏泽失守那天,日军第14师团主力攻占曹县,第16师团主力攻占金乡。部署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没有能够阻止日军的进攻,致使中国军队徐州地区的防线被日军突破。这一突破,对徐州地区的防御产生了重大影响。
5月15日,沿津浦铁路北上的日军第3师团攻占大营集以后,在第9师团左翼支队的配合下,向徐州挺进。
日军连续进攻的炮声,大片领土的失陷,迫使国民政府的一些高级将领重新认识徐州地区的军事态势。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军队,未能有效地抗击日军的进攻,短短10天时间,南北两路日军即完成了对徐州地区的合围,这使蒋介石等人感到十分意外。国民政府一些高级将领开始意识到,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狭小平原地区同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决战,是不现实的,要消灭日军,必须另谋他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徐州。
蒋介石下达的命令是:“避免决战,撤离徐州。”
5月16日,李宗仁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下达了第5战区各部队脱离徐州战场的命令。司令长官作出的撤退部署是:刘汝明指挥第68军占据徐州有利地形,掩护各部队撤出徐州战场。第24集团军留在苏北。第69军同海军陆战队一起,在鲁南、鲁中地区开展游击战。第5战区主力部队分成5路,分别向徐州西南方向突围,向河南、安徽边界的山区撤退。李宗仁部署完撤退任务以后,静静地坐在指挥室里,心情格外沉重。
李宗仁的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个念头:数十万部队撤到桐柏山区,退到江南的水网稻田地,“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是否可行呢?
5月18日,李宗仁同白崇禧、刘斐等第5战区长官部的人员一起,在第31军和第7军1个师的掩护下,从萧县以南地域突围,向阜阳前进。一路上,日军的飞机不时地临空侦察。为了免遭意外,李宗仁一行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整整在途中行军7天7夜,终于到达阜阳。
第5战区的主力部队突围进入西南山区以后,在桐柏山、大洪山开辟据点,抗击日寇。
5月19日,第68军完成了掩护第5战区各部队撤离徐州的任务,即放弃徐州。当日,日军占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