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构造控制的金矿成矿作用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许多研究人员对“三江”地区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叶庆同等,1992;刘增乾等,1993;吕伯西等,1993;莫宣学等,1993;肖荣阁等,1993;侯立玮等,1994;胡云中等,1995;李兴振等,1999)。叶庆同等(1992)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的定义(程裕淇等,1979;1983),把“三江”造山带中、新生代原生金矿床划分为:①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成矿系列(含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亚系列和与正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亚系列);②与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系列。李兴振等(1999)根据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的构造背景与环境、定位空间以及相对准确的成矿时代,同时按照构造阶段、构造单元(岩浆单元)、构造期和矿床类型等,提出“三江”造山带构造成矿系列划分方案,“三江”造山带金矿床分为:①碰撞期斑岩成矿(亚)系列(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斑岩型Au矿床)和②推覆-剪切带成矿(亚)系列(推覆-剪切带中金矿床)。陈智梁等(1997)根据矿化特征,把前陆逆冲带大渡河金矿田的原生金矿床划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王小春(2000)对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金矿床原生金矿床从构造单元和矿化形式进行了类型划分。叶庆同等(1992)的成矿系列划分和李兴振等(1999)的构造成矿系列划分把新生代金矿床成矿作用作为“三江”造山带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成矿作用演化的一个阶段考虑,划分的金矿床分布范围主要为“三江”造山带。陈智梁等(1997)的金矿床分类针对前陆逆冲带大渡河金矿田的金矿床,王小春等(2000)的金矿床分类主要松潘-甘孜造山带和前陆逆冲带,两者没有从成矿系列或构造-成矿系列划分。王登红等(2002)主要根据金矿床定年结果,认为“三江”造山带和扬子陆块西缘新生代金矿床有新生代初(60Ma左右)、始新世末—渐新世初(35Ma左右)、渐新世初(25Ma左右)和中新世后期(10Ma左右)等四个成矿集中期。
已有金矿床成矿定年资料表明(表4-1),“三江”造山带和相邻扬子陆块西缘大部分原生金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地壳陆内汇聚阶段。新生代金矿床的形成年龄集中于60Ma左右、45Ma左右、35Ma左右、25Ma左右和中新世后期(<10Ma左右),说明在整个新生金矿床成矿作用都在发生。金矿床成矿作用作为地壳演化作用的一部分,是一定时期构造-岩浆(或沉积)-成矿作用的结果。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的定义(程裕淇等,1979;程裕淇等,1983)、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成矿作用伴随的岩浆岩特征,划分与构造演化阶段一致的构造成矿系列(李兴振等,1999),新生代内生金矿床可以分为:①走滑-逆冲推覆金矿床成矿(亚)系列。该系列金矿床形成于新生代不同时间(表4-9),与走滑-逆冲断裂构造关系密切;②走滑-斑岩金矿床(亚)系列。该系列金矿床空间上与偏碱性斑岩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西缘(“三江”造山带前陆逆冲带),与走滑构造作用关系密切,主要为金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主要为35Ma左右(表4-9)。外生金矿床分为③表生成矿系列,进一步划分为表生富集金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砂金矿床成矿亚系列。表生富集金矿床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原生金矿石或金矿化岩石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由于气候、地形、地质运动合适,其中的金发生迁移、富集形成表生富集金矿床。北衙、上芒岗和银厂坡三个金矿床主要由表生作用形成。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与富金岩石、气候、环境和生物富集作用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