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学史(初中0

 我来答
波斯菊74
2011-04-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万
展开全部
1.力学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1638年 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17世纪 (伽利略理想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
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 17世纪 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
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 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 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17世纪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 1798年 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957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 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另有:
①“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②17世纪,第谷•布拉赫为开普勒提供了观测数据,被誉为天才的观测家。
③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2、电磁学: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1785年 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 1913年 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美国物理学富兰克林 1752年 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
并发明避雷针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1826年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荷兰科学家昂尼斯 1911年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
象——超导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 1841~1842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
后来称为焦耳定律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1820年 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
力)的观点。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1831年 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1837年 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 1834年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美国物理学家霍尔 观察到在匀强磁场中放置一个矩形截面的载流导体,当磁场方向
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在与磁场、电流方向都垂直的方向上出现了电势差。
美国物理学亨利 1835年 发现自感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1864年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
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1887年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电磁场的存在

3.热学
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1827年 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
运动。
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 19世纪中叶 最后确定能
量守恒定律。
克劳修斯 1850年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
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 1851年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
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1848年 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法国科学家玻意耳 发现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压强与体积
成反比——玻意耳定律
法国科学家查理 发现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压强与热力
学温度成正比——查理定律
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 发现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
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4.波动学、光学、波粒二象性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17世纪 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1690年 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 发现多普勒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1864年 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
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马可尼
和俄国波波夫 1894年 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1895年 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荷兰数学家斯涅耳 1621年 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1801年 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 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1900年 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
而是一份一份的,
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 1922年 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
粒子性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5.原子物理学:
瑞士的巴耳末 1885年 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1913年 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
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1897年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
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1909年-1911年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1919年用α
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1896年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 1932年 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
的组成
法国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 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
射性元素钋和镭及其衰变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 用α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
正电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发现了放
射性同位素
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 1939年 用中子轰击铀核实验中,发现铀核发生裂变
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 1942年 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
1964年 提出夸克模型

6.相对论: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1900年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
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爱因斯坦 1905年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另有:
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孙说:“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即: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