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迟”的成语有:姗姗来迟,迟徊不决,迟疑顾望,美人迟暮,欲速反迟等等。
1、姗姗来迟,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shān lái chí,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释义:一直站立盼望着,为什么偏偏姗姗来迟。
2、迟徊不决,汉语成语,拼音读chí huái bù jué,意思是犹言迟疑不决。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为朝廷计,与其迟徊不决以启天下之疑,何如明示政纲以箝党人之口。”
释义:为朝廷计算,与其延迟徘徊不决让天下的疑问,如何明确表示政治法令来堵住党人之口。
3、迟疑顾望,汉语成语,拼音是chí yí gù wàng,意思是迟疑观望。
出处: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
释义:现在如果发的,我死后可信任的,如果犹豫观望,就要杀了他。
4、美人迟暮,汉语成语,读音是měi rén chí mù,意思是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释义: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啊,自己也要老了的忧虑凄然而生。
5、欲速反迟,读音yù sù fǎn chí,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释义: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解释】: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示例】:什么事竟使你~。★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近义词】:缓不济急、蜗行牛步
【反义词】:争先恐后
【语法】:作谓语、宾语;表示迟到的意思
欲速反迟
【拼音】:yù sù fǎn chí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宋·刘克庄《答陈璘司户》:“老来怯酬唱,欲速反成迟。”
说时迟,那时快
【拼音】: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解释】: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示例】:~,她一棍劈将下来。
【语法】:作分句;旧小说用语
事不宜迟
【拼音】:shì bù yí chí
【解释】:宜:可以,应该。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四折:“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示例】:好计!我和你便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近义词】: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当务之急
【反义词】:来日方长、旷日持久
【语法】:作谓语、分句;指不宜拖延
……
【迟迟吾行】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迟徊不决】犹言迟疑不决。
【迟徊观望】犹言迟疑观望。
【迟回观望】犹言迟疑观望。
【迟眉钝眼】指眼神呆滞,不灵活。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迟日旷久】犹言旷日持久。
【迟疑不断】犹言迟疑不决。
【迟疑不定】犹言迟疑不决。
【迟疑不决】形容拿不定主意。
【迟疑顾望】犹言迟疑观望。
【迟疑观望】指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迟疑未决】形容拿不定主意。
【迟疑坐困】迟疑:犹豫不决;坐:遂,于是。因为犹豫不决而陷于困境中。
【毫不迟疑】毫:一点儿。一点儿也不迟疑。
【马迟枚疾】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同“马工枚速”。
【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凌迟重辟】凌迟:即剐刑,古代的一种酷刑;重辟:即大辟,古指死刑。先砍断罪犯的肢体,然后再割断咽喉,使犯人受尽痛苦而死。也泛指死刑。
【事不宜迟】宜:可以,应该。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珊珊来迟】形容来得很晚。同“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以疾掩迟】疾:急速,猛烈;迟:迟缓;掩:乘人不备而进袭。用快速的行动方式去袭击动作迟缓的敌方。
【欲速反迟】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