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克拉通坳陷盆地演化阶段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晚古生代华北地块克拉通坳陷盆地进一步分为两个盆地演化阶段:即华北滨浅海盆地及华北内陆盆地阶段。在石炭纪—中二叠世,仍然是来自盆地南、北两侧SN向应力作用的动力及古亚洲洋动力控制下的纬向系和华夏系作用影响着该时期的沉积发育。

3.3.1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晚古生代早期,华北陆块北侧的兴蒙洋处于拉张为主的发展阶段;晚古生代中期,兴蒙洋壳向北俯冲,华北陆块北缘地带处于挤压为主的构造背景,相继出现了类复理石沉积和岛弧火山岩沉积;晚古生代晚期,华北陆块北缘地带在总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的状态,出现了明显的海退现象。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主要与南、北两侧兴蒙海槽与昆仑-秦岭海槽的构造演化有关,即主要受控于古亚洲洋动力体系的构造发展。南、北两侧加里东-华力西褶皱带的相继形成,使鄂尔多斯及邻区形成了南北沉积边界,逐渐形成统一的祁连-华北滨浅海盆地。

该时期的总体构造面貌由三大构造单元组成,即SN向延伸、EW向展布的“两坳夹一隆”构造格局(图3-6)。临河—盐池—平凉一线以西为西部深(断)坳带,东胜—榆林—铜川以东为东部浅坳带,两者之间为中部中央古隆起。东部浅坳带主要由本溪组和太原组地层构成,岩性、岩相比较稳定,厚度较小。西部深坳带由羊虎沟组、靖远组和太原组地层构成,层序多,沉积厚度大,变化大。中部隆起带是在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的古背景上演化发展起来的。对石炭纪的沉积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对二叠纪的沉积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水上隆起时是阻隔本溪组沉积早期海水或沉积的屏障,在成为水下隆起时又明显控制着太原组到上石盒子组沉积时期的厚度变化及其主要构造特征。

3.2.2 中晚二叠世

中二叠系末或晚二叠世初,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于索伦山—西拉木伦河一带对接(李春曼等,1982;王鸿祯等,1985),发生陆-陆碰撞,结束了古亚洲的发育史,形成兴蒙海西褶皱带,同时也导致了华北板块北部边缘的抬升。受其影响,鄂尔多斯及其邻区在二叠纪初形成了北高南低的构造格局。

该区南北缘晚古生代两大海槽于中二叠世(茅口期)末封闭,由于这次运动,使得昆仑-秦岭以北(除南祁连外)的广大地区完全结束了海盆发育的历史,进入陆相盆地演化的新阶段。

鄂尔多斯及其邻区自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演化为华北内陆盆地,已完全进入陆相沉积演化阶段。中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古亚洲洋封闭,自晚二叠世开始,古亚洲大陆南侧的古特提斯洋形成,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步入一个新的时期——古特提斯-古太平洋演化阶段。

从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古特提斯北支构造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受控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分支——秦岭印支期洋盆的形成与闭合的影响,其演化归属于古特提斯动力体系构造发展。区域构造动力体制也经历了从晚二叠世SN向伸展。到晚石炭世太原期以后,由于华北地台两侧海槽的封闭和其上海水的退出,自山西组沉积期开始碰撞造山。北部活动边缘的碰撞和造山发生于海西期末。南部边缘的碰撞造山有先西后东的特点,西部的弧-陆碰撞发生于海西期,而东部则发生于海西—印支期相当长的地质时间内。

总之,该期构造特点为:早期(石炭纪)以继承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为主,即为南北隆、东西凹、中间有一鞍部。后期(二叠纪及其以后)由于南、北缘的俯冲和碰撞造山以及相应于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导致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统一的克拉通坳陷、并同时强化了克拉通内东西向的次级隆起(北部乌兰格尔隆起带、南部麟游隆起带)和坳陷(中部盐池-米脂坳陷带)以及定边-吴堡区域EW向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