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究竟好在哪里?
我觉得这片的演员挑的很到位。
现在大家熟知的张国荣,,巩俐,英达,葛优,蒋雯丽,这几个演员的表演方式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自然流畅型,表演朴素自然大方,符合大众想象,另一种是看起来好像跟影片风格不搭,一看上去会觉得突兀,有人说葛优阴阳怪气,有人说张国荣用力过度话剧感强烈,其实细致分析,简直是搭配得不得了,导演挑演员的功力是很厉害的。
第一种类型的:巩俐,英达,张丰毅,这三个人,观众不会第一眼觉得好吸引眼球,却也不是观众第一眼就觉得怪异的类型,因为他们用的就是最普通自然的演技方法去展现人物,但是这绝对不表示演得不好,张丰毅演出了段小楼性格里的“虚硬”,看起来是大男人,其实一辈子大部分时间被两“女人”挟持着,程蝶衣和菊仙,他整个人是没什么大主义的,只是面子上装得像“大爷”,其实柔韧度远不如他身边那两个人厉害,我以为段小楼这个人物其实是中国很多男性的“代表性格”,看起来像个爷们,一捏就软了,更谈不上去依靠他。巩俐也把菊仙演得非常合理,菊仙这个人跟程蝶衣可以对应来看,菊仙跟程蝶衣两个人简直是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能演,只是程蝶衣演是“虚”演,追求很虚,而菊仙是实演,看她在窑子里遭到调戏,跳到段小楼怀里那段戏,她是多么懂得去迎合段小楼“虚张声势”的虚荣,最后从良,抓着段小楼,扮可怜,她这是算准了段小楼这种性格的人会钻她的套子,菊仙“演”是“实演”,就是要缠着段小楼,估摸自己也吃得住段小楼,平平安安过普通老百姓日子,比呆妓院强,她对程蝶衣那套“虚”的可没兴趣。英达是个什么情况呢?他就是实实在在的商人,为的就是挣钱,就这么简单粗暴。
片中的这三个人物,他们采取的朴素自然演法来自于人物设置,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们“实演”,本本分分,初看不惊艳,但是细分析,几乎人物全部到位,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获得过无数奖项的《霸王别姬》就是这么一部好电影。这个电影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罪恶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1994年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经典台词1: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经典台词2: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京戏能不亡吗?
经典台词3: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呀?
经典台词4: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经典台词5:虞姬她怎么演,最后都是一死。
如果说电影开始的“烟锅”事件,让小豆子在自我性别意识上成为一个女人,那么后来出演霸王别姬,以及之后被张公公“强奸”,让小豆子成为了英雄美人故事中的虞姬,成为了程蝶衣。段小楼的一句戏言:有了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你就是正宫娘娘了。程蝶衣记住了,并把它作为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信念,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在男性权威的暴力规训之下,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之下,具有男性生理性别的小豆子被一步步塑造成为一个“女人”——程蝶衣。
而程蝶衣的性格注定是悲剧式的,因为她处于那个人性泯灭的时代,无论她怎么演,都是一死。还因为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死去比活着更体现人的尊严。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是整个中国当时愚笨、狡诈、残忍的人性斗争的悲剧。
经典台词6: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经典台词7: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经典台词8: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经典台词9:我是假霸王,你才是真虞姬。
经典台词10: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在一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她接触最多的是女性,在妓院里躲躲藏藏,只因为自己是个男孩。所以在小豆子的童年生活中,他对自己的认知一直都是迷茫或者是否定的。而且在母亲为了让他进入戏班时说:“他托生错了,要是个女孩还能养着,是个男孩,实在是藏不住了。”这一番话在小豆子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也为他的性别扭曲打下了基础。
经典台词11: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呀!
经典台词12: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看完了以上12句经典台词,是不是觉得有些地方正是说的自己呢?如果是的话,那就赶紧调整,改进吧!天命咱们虽然敌不过,但是人的命运我们一定要抗争到底。
一,假如这部电影讲的是“爱情”主题,则不论作为LGBT电影还是非LGBT电影,都是表达“爱情”主题,并不存在“LGBT爱情主题”这种特殊类型,取消预设立场不影响主题的理解。二,倘若影片表达的并非是爱情而是其他,那么在代入LGBT标签之后则会严重干扰观众对影片的观感,会让观众将故事主角的一系列行为逻辑和内心变化主观判断为是“为爱痴狂”,而忽视了他其他方面的心理动因,这样就无法更好的理解故事角色从而梳理出影片真正的主题。三,对影片世界观干扰,在影片摆出“人是被环境逼成LGBT人群”这样的态度后等于是承认“LGBT是人类悲剧”这样一种三观不正的立场,这就又错了。
当然,为了避免由此观点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几句话说在前面:对影片主题的理解是很主观的,我仅代表我自己,仅以个人立场来表达观点,既不代表其他观众,也代表不了导演和真理。因此愿意接受这个前提条件的看官们请随我来,不妨把“LGBT电影”的这个标签先拿掉,仅把主角程蝶衣作为一个“自然人”,将这个角色的成长轨迹和内心变化再梳理一次:
幼年蝶衣:渴望母爱——反抗命运——被迫接受命运——产生新的执念:渴望做男儿郎
少年蝶衣:渴望做“男儿郎”——反抗命运——被迫接受命运——产生新的执念:和师哥(霸王)唱一辈子戏
青年蝶衣:渴望和师哥(霸王)唱一辈子戏——反抗命运——难以接受命运——崩溃,迷失自己。
晚年蝶衣:和师哥重逢,同台唱戏——唤起“男儿郎”和“想好好唱戏”的执念—夺过霸王剑自刎
所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个体对抗命运”的故事,核心讲的是“命运”,也就是影片中反复提及的“命”。既然是以影片主题为切入点,那么答主就片中主要角色内心变化的关键点做梳理,没有按照故事线索的时间线严格来走,下面进入具体分析:
幼年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