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的看法
1\要结合《憨仔鬼精灵》,和《家有儿女》两部戏谈!!!2\谈谈教育孩子的方式3\字数要多于1500...
1\要结合《憨仔鬼精灵》,和《家有儿女》两部戏谈!!!
2\谈谈教育孩子的方式
3\字数要多于1500 展开
2\谈谈教育孩子的方式
3\字数要多于1500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杰出青年的家庭与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以其先入为主的重要性、多维性、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形成儿童最初的观念,成为他们接触其他现实影响的过滤器。家庭教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良好的家庭与家庭教育将为个人成材提供有利的基础,否则,儿童如在家庭中长期被扭曲,成人后在社会上是需要化很大力量去校正的。
家庭环境与教育主要包括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等,研究在成功人士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家庭,这对我们将是极有启发的。
一、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
对杰出青年的父亲文化程度调查表明:
小学文化 初中 大专、大学以上 高中、中专 不识字 无效
37.84% 20.94% 18.92% 12.84% 8.78% 0.68%
这一组数据显示杰出青年的父亲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近60%。说明杰出青年的父亲大多受过初等教育,不识字的比例较低。
杰出青年的母亲文化程度调查表明:
不识字 小学 高中、中专 初中 大专、大学以上 无效
39.19% 30.40% 11.49% 10.13% 8.11% 0.68%
母亲中1/3以上为文盲,另外近1/3仅受过小学教育,两者相加几乎占70%,这是令人吃惊的。
此次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调查,与国内外教育社会学研究结果截然不同。教育社会学研究认为,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德面貌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并且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成正相关,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越高。同时,国外学者认为母亲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尤其重要的,甚至超过父亲的影响。那么此次杰出青年的调查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近40%不识字的母亲为杰出青年的成材到底提供了什么?家庭教育中什么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杰出青年的父母目前大多为45~65岁左右,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没有机会受较高的教育,文化程度偏低。但是,这些父母们不满足自身的社会地位,希望子女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父辈的命运,因而对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对孩子的教育给予更大的关注。同时,杰出青年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偏低,对子女的学业无法进行直接辅导,但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品质,直接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各种品德形成,使子女终身受益。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时代特色,因而与国外研究有所不同,与中国今后的发展状况也会不同,这是值得特别说明的。
还应当指出,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父亲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母亲的文化程度。父亲受过高等教育超过母亲10个百分点,受过初中教育超过母亲10个百分点,而母亲文盲则比父亲高30多个百分点。说明父亲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为主,而母亲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没受过文化教育,表明我国妇女在受教育方面仍与男子有相当的差距,仍需较大的提高。母亲的文化程度提高了,将极有利于子女成材。
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并不决定子女的成材比例,对子女成材有重要影响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父母自身人格因素的影响。
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虽然不是影响子女成材的关键,但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注意方面应有所不同。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有时往往过于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所设计的道路前进,而忘记孩子是有生命、有思维的人,需要关心与爱护,同时在父母巨大影子笼罩下的孩子容易受到压抑,感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成就的悲哀而失去信心。这是知识型家庭或事业型家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中,文化程度不高可能会影响父母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而将子女的教育定得过于现实和短浅,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让子女辍学等,使子女失去飞翔的翅膀;再者文化程度低可能会无法辅导子女的具体学习。提醒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眼光要放得远一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杰出青年父母的职业
杰出青年的父亲职业状况如下:
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机关干部 企业领导 个体经营者 无业 军人 公司职员 商业服务人员 无效
27.70% 25.68% 17.56% 17.56% 3.38% 2.70% 2.03% 1.35% 0.68% 0.68% 0.68%
杰出青年的母亲职业状况如下:
农民 家庭妇女(无业) 工人 知识分子 机关干部 商业服务人员 军人 企业领导 无效
37.16% 22.29% 16.89% 12.16% 8.11% 1.35% 0.68% 0.68% 0.68%
这组数据显示,杰出青年的父母多为普通劳动者,还有20%的母亲无业。此外,杰出青年父母职业状况与文化程度具有一致性。
杰出青年的父母职业调查,不同于国外关于父母的职业类别对家庭教育影响的某些论述,即家长职业类别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心智发展,职业类别越高越具有文化色彩,其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心智发展更令人满意。
杰出青年的父母职业类别调查结果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中工人、农民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干部与知识分子,按人口分布状况,出身于工人、农民家庭的人应该多于知识分子与干部家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在45~65岁的农民、工人心目中仍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热切希望子女通过受教育等途径摆脱父辈的贫困与愚昧,因而对子女的期望值和投入相当高,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再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校传播的文化知识不同于西方学校的以中产阶级思想为主的文化,工农子弟与学校教育传播的文化并无较大的冲突,完全可以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社会化过程中障碍比较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主流文化,并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人物。
杰出青年父母文化背景和职业类型的分析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建国后教育的成就和社会的进步。西方关于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子女教育与成就影响的结论是源于对西方社会背景下的研究。西方社会由于实行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中传播的主流文化是以中产阶级的文化为标准,学校的教学内容无不打上这一烙印,甚至学校中的语言也以中产阶级为准。出身贫穷和无文化背景的下层阶级子女很难适应学校生活,最终被迫离开学校进入非主流社会,而不进入主流社会在西方是很难成功的。同时,西方社会虽然实行义务教育,但高等教育仍是收费的,文化低下的父母一般是从事“蓝领”工作,无法为子女支付高额学费,这一切均限制了中下层阶级子女的成材。
而我国自建国后,较彻底地打破了门第观念,工人、农民与一切劳动者均是平等的,学校传播的文化知识与工农子弟并无较大的冲突,工农子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可能成为佼佼者进入主流社会。同时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做了大量普及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是不收费的(只收取少量学杂费),金钱不成为受教育的障碍,只要愿意学习,任何孩子均可进入学校学习,而不分家庭背景如何及贫富与否,这种平等为每个孩子提供了相同的机会。
杰出青年父母文化背景和职业类别的调查,肯定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成就和我国阶层开放程度。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人们之间贫富差距加大,以及义务教育后阶段教育的收费,如何继续体现这一优越性仍是令人深省的问题。
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调查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并不完全决定子女的人生,良好的教育与个人的奋斗尤为重要。但是父母对子女期望值高低和关注值大小,以及父母自身人格因素对子女成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杰出青年童年时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体现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家长和子女间相互关心、相互依靠、信任的程度。亲子关系在童年时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因为父母作为家庭经济的提供者,具有社会规定的权威;父母作为成年人,具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从文化传递上讲更具有权威性;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经济和社会的权威,有权利决定家庭的主要问题。但是,作为子女的儿童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儿童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既可能接受父母的教诲,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置父母教诲于不顾。儿童在亲子关系中是同样重要的。
童年时,杰出青年通常对父母交待的事情:
愿意去做 想去做 不愿意做
91.22% 7.43% 1.35%
表明杰出青年童年时能与父母相处融洽,对父母的教导能较好接受并按父母指导去行动,与父母无较大冲突。
童年时,杰出青年如果有了烦恼,大多向谁诉说:
同学好友 自己 父母 兄弟姐妹 教师 无效
38.51% 33.11% 15.54% 7.43% 3.38% 2.03%
杰出青年倾诉烦恼对象的选择,表明他们童年时独立性很强,既能与父母融洽相处,同时又保持自我独立。
杰出青年童年时倾诉烦恼的对象与现代儿童有些差别。据杭州“太一调查”表明,现代儿童倾诉烦恼的对象依次排序为:妈妈、爸爸、好朋友、祖父母与外祖父母、自己、其他人、老师,其中父母占绝对优势,位居榜首。由此可见现代儿童在家庭中与父母有更好的交流,但同时存在着生活或心理上对父母更多的依赖,希冀父母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杰出青年却选择同学好友与自己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表明其童年时独立性较强,更倾向于在同伴间寻求帮助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父母的依赖性相对较少。同时两者比较同样验证了现代儿童生活空间的狭小,杰出青年首选的是同学好友,是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较大范围的人群,而现代儿童则选择父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并密切(整日)生活在一起的人,这种选择虽然表明现代儿童与父母交流好于杰出青年,但独立性差与生活空间狭小却是极为突出的。
因而,建议今日父母应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孩子有烦恼时,父母应注意倾听并提出问题,培养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鼓励子女走出家庭,与同伴小朋友交往,因为儿童长大后大多数时间要与同龄人和同事们相处。
从亲子关系儿童一方而言,杰出青年与父母保持良好而独立的关系,那么作为权威出现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上又表现如何呢?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父母对子女的许诺:
大多能兑现 有时兑现 很少兑现 无效
64.78% 25.68% 5.40% 4.05%
说明杰出青年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能够言行一致,履行对孩子的诺言,尊重子女,将其视为平等的人。家庭中的许诺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儿童时期孩子对每一承诺都是极为认真的。如果家长不履行诺言,偶尔一两次还可获得谅解的话,那么经常不履行诺言对儿童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使儿童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导致儿童今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严重,而杰出青年的父母却树立了榜样,一诺千金。家长们在许诺时一定要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应根据儿童要求的合理与否,是否可以实现,确定是否许诺。一旦许诺,尽力去实现,
若无法实现,应对儿童解释清楚,而不能以“很忙”,“忘了”做借口,甚至无任何交代,以免留下隐患。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父母对杰出青年的朋友和同学的了解程度:
不了解 一般了解 非常了解
16.21% 50.68% 33.11%
父母如能对子女的朋友和同学比较了解,说明家长了解其子女的生活圈子及其性格、爱好等。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基础,杰出青年父母多数对子女及其朋友有所了解,许多人甚至是子女的好朋友。了解孩子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一位教授的儿子高中时,暑假打工,当铸工累得肩上磨掉了几层皮,用工钱给父亲买了两瓶酒,兴冲冲拿回家。父亲却虎着脸说:“谁要你买这个!这么浪费!”孩子当时真想当着父亲的面摔碎这两瓶酒。自此以后,儿子有什么事情也不告诉父亲。父亲只是一厢情愿地为儿子设计前途,儿子终因盗窃罪进了监狱。反面与正面例子均表明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杰出青年童年时亲子关系比较密切和谐,父母能较好理解尊重子女,子女对父母教导能执行和领会,无较大冲突,可以说家庭气氛温馨和谐。
四、杰出青年父母的教育态度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可分为民主宽容式、独断权威式、溺爱放纵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子女产生不同影响。从对杰出青年的调查表明: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父亲的教育态度是:
慈祥而民主 严厉而专制 溺爱而放纵 无效
55.40% 40.54% 2.03% 2.03%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母亲的教育态度是:
慈祥而民主 严厉而专制 溺爱而放纵 无效
67.57% 24.32% 7.43% 0.68%
杰出青年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与态度上是基本一致的,即民主宽容式最多,独断权威式次之,溺爱放纵式最少。父母教育方式与态度的一致,可避免儿童在父母间的无所适从,从而使正确的教育得以贯彻。杰出青年的父母在教育态度选择上略有差异,母亲溺爱放纵的比例高于父亲5个百分点,民主宽容式高于父亲12个百分点;父亲独断权威式高于母亲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杰出青年的家庭仍然以传统型为主,即严父慈母,父亲的角色比较严肃,母亲角色比较温和。
杰出青年父母对待孩子间矛盾的态度从小事上验证了父母教育态度的选择。
童年时,当杰出青年与小朋友吵架时,其父母通常对自己孩子:
分清是非 一味批评 一味袒护 无效
69.60% 26.35% 2.03% 2.03%
当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时,父母的处理方式表明其教育方式不同。分清是非表明父母能在分辨事实的基础上,较客观地教育子女,是慈祥民主式,一味批评是权威专制式的,一味袒护是放纵溺爱式的。杰出青年父母对孩子间矛盾的处理同样是慈祥民主最多、权威专制次之,放纵溺爱最少。
民主宽容式的父母对儿童采取的教育态度是尊重子女,了解儿童的心理,对儿童的行为既有约束又给其自由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家庭气氛宽松平等,这有利于儿童的顺利成长,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独断权威式的父母对待子女问题上一般以自己的意志为准则,而不大考虑子女的思想,采取高压政策,家庭气氛比较压抑,压制儿童自由思维,但是其严格的要求会使其子女被动地把握事物的是非,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较大的是非错误。
溺爱放纵式是最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溺爱放纵式的家长过分顺从儿童的要求,包括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易使儿童形成懒惰、任性、自私、适应能力差等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将不利于儿童的顺利成长,更无从谈起成材。娇子如杀子,溺爱放纵子女往往导致悲剧。
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溺爱子女的倾向。父母童年时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物质条件比较差并且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误区。相当多的父母出于补偿心理,一方面是溺爱,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孩子就像糖娃娃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过分的关心形成一种对创造力开发的抑制力量,使儿童失去抗挫折的免疫力,一切由父母代办,无需动脑筋想问题。家庭温室过于保温,一旦略有风雨,孩子便无法承受,出现“出走”甚至轻生等现象。过分的溺爱,百依百顺,使孩子不知有什么原则。在没有原则约束的情况下,人性欲望中恶的一方面会得到极大的释放,开始是慢慢的少量的,其后是爆发性的。在对115名18岁至25岁的死刑犯调查中,发现90%的家庭对子女实行着溺爱放纵式教育。
另一方面,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期望值过高,超过孩子现实的承受能力。据“子女教育与家长心思95北京调查”表明:52.7%的家长曾经或正在让孩子在校外上各种辅导班,安排专门时间辅导孩子功课的有49.2%,请家教的占16.9%。家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希望孩子能上大学,出人头地,目前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使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仅从学校获得的知识难以应付。另外还希冀孩子能有一定“艺术细胞”。父母的行为完全不顾及儿童自身的感受,星期日变成了星期七,孩子没有玩耍时间,孩子不是被功课所累就是为各种特长班所困。
当孩子对这些没有兴趣时,他们会一心二用,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会厌恶学习,厌恶新知识,丧失对知识和人类最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最可怕的。一旦丧失了兴趣,一切学习都将毫无意义。
当代家长应为儿童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呢?应是自由宽松的环境,在家庭中尊重孩子,对重大问题由孩子提出方案,家长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共同决定取舍。不必纵容孩子在物质上要求,使孩子明白生活中永远有不可得的东西。适当减轻儿童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到自然、社会中去学习,让孩子心灵之弦在自然与社会中奏响。
五、家庭教育中的家务事
家务事是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如洗碗扫地等等。家务事对于孩子而言,不仅是一种简单劳动,还有更多的含义。
杰出青年童年时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经常做 有时做 很少做
81.08% 13.51% 5.41%
经历了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这几代人,由于家庭多子女或其他原因,家长无意识地创造了宽松的家庭环境并要求孩子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使杰出青年学会基本生存之道,学会自理,并在劳动中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生存是成材的基础,学会生存应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现今被宠爱的独生子女许多根本不会做家务,甚至穿衣、吃饭均由父母不同程度地包办,这与杰出青年的童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着差距。调查显示,美国城市小学生每天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平均是1.2小时,而中国的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的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却是作为不发达国家中国的6倍,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由于机械化、电气化,家务劳动本来就所剩无几,而且电、煤气都是不安全因素,小孩子尽量不要动手,以免造成伤害。其实这是极为片面的认识。首先应更正对家务劳动的看法,家务劳动对于儿童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学习生存最基本方式的手段,是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家务劳动中儿童会学会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如何避免危险等等,同时培养儿童勇敢、果断等品质。再者,家长在儿童从事家务劳动时,应告诉孩子安全事项,如怎样用电、如何用煤气,在危急情况下如何办等问题,避免无谓的事故,加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家务劳动不应只局限于洗碗、扫地等等,可更广泛些,如让孩子到指定的商店去买一样东西,去邻居家借一样东西……锻炼孩子生存自立的能力。
放开你牵着孩子的手,给予他一定的指导,让他自己去走,自己去闯,他会变成你所希望的坚定、勇敢、能迅速适应环境的杰出人物。
家庭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以其先入为主的重要性、多维性、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形成儿童最初的观念,成为他们接触其他现实影响的过滤器。家庭教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良好的家庭与家庭教育将为个人成材提供有利的基础,否则,儿童如在家庭中长期被扭曲,成人后在社会上是需要化很大力量去校正的。
家庭环境与教育主要包括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等,研究在成功人士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家庭,这对我们将是极有启发的。
一、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
对杰出青年的父亲文化程度调查表明:
小学文化 初中 大专、大学以上 高中、中专 不识字 无效
37.84% 20.94% 18.92% 12.84% 8.78% 0.68%
这一组数据显示杰出青年的父亲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近60%。说明杰出青年的父亲大多受过初等教育,不识字的比例较低。
杰出青年的母亲文化程度调查表明:
不识字 小学 高中、中专 初中 大专、大学以上 无效
39.19% 30.40% 11.49% 10.13% 8.11% 0.68%
母亲中1/3以上为文盲,另外近1/3仅受过小学教育,两者相加几乎占70%,这是令人吃惊的。
此次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调查,与国内外教育社会学研究结果截然不同。教育社会学研究认为,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德面貌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并且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成正相关,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越高。同时,国外学者认为母亲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尤其重要的,甚至超过父亲的影响。那么此次杰出青年的调查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近40%不识字的母亲为杰出青年的成材到底提供了什么?家庭教育中什么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杰出青年的父母目前大多为45~65岁左右,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没有机会受较高的教育,文化程度偏低。但是,这些父母们不满足自身的社会地位,希望子女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父辈的命运,因而对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对孩子的教育给予更大的关注。同时,杰出青年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偏低,对子女的学业无法进行直接辅导,但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品质,直接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各种品德形成,使子女终身受益。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时代特色,因而与国外研究有所不同,与中国今后的发展状况也会不同,这是值得特别说明的。
还应当指出,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父亲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母亲的文化程度。父亲受过高等教育超过母亲10个百分点,受过初中教育超过母亲10个百分点,而母亲文盲则比父亲高30多个百分点。说明父亲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为主,而母亲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没受过文化教育,表明我国妇女在受教育方面仍与男子有相当的差距,仍需较大的提高。母亲的文化程度提高了,将极有利于子女成材。
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并不决定子女的成材比例,对子女成材有重要影响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父母自身人格因素的影响。
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虽然不是影响子女成材的关键,但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注意方面应有所不同。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有时往往过于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所设计的道路前进,而忘记孩子是有生命、有思维的人,需要关心与爱护,同时在父母巨大影子笼罩下的孩子容易受到压抑,感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成就的悲哀而失去信心。这是知识型家庭或事业型家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中,文化程度不高可能会影响父母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而将子女的教育定得过于现实和短浅,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让子女辍学等,使子女失去飞翔的翅膀;再者文化程度低可能会无法辅导子女的具体学习。提醒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眼光要放得远一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杰出青年父母的职业
杰出青年的父亲职业状况如下:
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机关干部 企业领导 个体经营者 无业 军人 公司职员 商业服务人员 无效
27.70% 25.68% 17.56% 17.56% 3.38% 2.70% 2.03% 1.35% 0.68% 0.68% 0.68%
杰出青年的母亲职业状况如下:
农民 家庭妇女(无业) 工人 知识分子 机关干部 商业服务人员 军人 企业领导 无效
37.16% 22.29% 16.89% 12.16% 8.11% 1.35% 0.68% 0.68% 0.68%
这组数据显示,杰出青年的父母多为普通劳动者,还有20%的母亲无业。此外,杰出青年父母职业状况与文化程度具有一致性。
杰出青年的父母职业调查,不同于国外关于父母的职业类别对家庭教育影响的某些论述,即家长职业类别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心智发展,职业类别越高越具有文化色彩,其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心智发展更令人满意。
杰出青年的父母职业类别调查结果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中工人、农民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干部与知识分子,按人口分布状况,出身于工人、农民家庭的人应该多于知识分子与干部家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在45~65岁的农民、工人心目中仍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热切希望子女通过受教育等途径摆脱父辈的贫困与愚昧,因而对子女的期望值和投入相当高,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再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校传播的文化知识不同于西方学校的以中产阶级思想为主的文化,工农子弟与学校教育传播的文化并无较大的冲突,完全可以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社会化过程中障碍比较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主流文化,并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人物。
杰出青年父母文化背景和职业类型的分析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建国后教育的成就和社会的进步。西方关于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子女教育与成就影响的结论是源于对西方社会背景下的研究。西方社会由于实行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中传播的主流文化是以中产阶级的文化为标准,学校的教学内容无不打上这一烙印,甚至学校中的语言也以中产阶级为准。出身贫穷和无文化背景的下层阶级子女很难适应学校生活,最终被迫离开学校进入非主流社会,而不进入主流社会在西方是很难成功的。同时,西方社会虽然实行义务教育,但高等教育仍是收费的,文化低下的父母一般是从事“蓝领”工作,无法为子女支付高额学费,这一切均限制了中下层阶级子女的成材。
而我国自建国后,较彻底地打破了门第观念,工人、农民与一切劳动者均是平等的,学校传播的文化知识与工农子弟并无较大的冲突,工农子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可能成为佼佼者进入主流社会。同时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做了大量普及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是不收费的(只收取少量学杂费),金钱不成为受教育的障碍,只要愿意学习,任何孩子均可进入学校学习,而不分家庭背景如何及贫富与否,这种平等为每个孩子提供了相同的机会。
杰出青年父母文化背景和职业类别的调查,肯定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成就和我国阶层开放程度。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人们之间贫富差距加大,以及义务教育后阶段教育的收费,如何继续体现这一优越性仍是令人深省的问题。
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调查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并不完全决定子女的人生,良好的教育与个人的奋斗尤为重要。但是父母对子女期望值高低和关注值大小,以及父母自身人格因素对子女成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杰出青年童年时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体现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家长和子女间相互关心、相互依靠、信任的程度。亲子关系在童年时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因为父母作为家庭经济的提供者,具有社会规定的权威;父母作为成年人,具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从文化传递上讲更具有权威性;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经济和社会的权威,有权利决定家庭的主要问题。但是,作为子女的儿童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儿童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既可能接受父母的教诲,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置父母教诲于不顾。儿童在亲子关系中是同样重要的。
童年时,杰出青年通常对父母交待的事情:
愿意去做 想去做 不愿意做
91.22% 7.43% 1.35%
表明杰出青年童年时能与父母相处融洽,对父母的教导能较好接受并按父母指导去行动,与父母无较大冲突。
童年时,杰出青年如果有了烦恼,大多向谁诉说:
同学好友 自己 父母 兄弟姐妹 教师 无效
38.51% 33.11% 15.54% 7.43% 3.38% 2.03%
杰出青年倾诉烦恼对象的选择,表明他们童年时独立性很强,既能与父母融洽相处,同时又保持自我独立。
杰出青年童年时倾诉烦恼的对象与现代儿童有些差别。据杭州“太一调查”表明,现代儿童倾诉烦恼的对象依次排序为:妈妈、爸爸、好朋友、祖父母与外祖父母、自己、其他人、老师,其中父母占绝对优势,位居榜首。由此可见现代儿童在家庭中与父母有更好的交流,但同时存在着生活或心理上对父母更多的依赖,希冀父母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杰出青年却选择同学好友与自己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表明其童年时独立性较强,更倾向于在同伴间寻求帮助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父母的依赖性相对较少。同时两者比较同样验证了现代儿童生活空间的狭小,杰出青年首选的是同学好友,是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较大范围的人群,而现代儿童则选择父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并密切(整日)生活在一起的人,这种选择虽然表明现代儿童与父母交流好于杰出青年,但独立性差与生活空间狭小却是极为突出的。
因而,建议今日父母应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孩子有烦恼时,父母应注意倾听并提出问题,培养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鼓励子女走出家庭,与同伴小朋友交往,因为儿童长大后大多数时间要与同龄人和同事们相处。
从亲子关系儿童一方而言,杰出青年与父母保持良好而独立的关系,那么作为权威出现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上又表现如何呢?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父母对子女的许诺:
大多能兑现 有时兑现 很少兑现 无效
64.78% 25.68% 5.40% 4.05%
说明杰出青年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能够言行一致,履行对孩子的诺言,尊重子女,将其视为平等的人。家庭中的许诺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儿童时期孩子对每一承诺都是极为认真的。如果家长不履行诺言,偶尔一两次还可获得谅解的话,那么经常不履行诺言对儿童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使儿童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导致儿童今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严重,而杰出青年的父母却树立了榜样,一诺千金。家长们在许诺时一定要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应根据儿童要求的合理与否,是否可以实现,确定是否许诺。一旦许诺,尽力去实现,
若无法实现,应对儿童解释清楚,而不能以“很忙”,“忘了”做借口,甚至无任何交代,以免留下隐患。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父母对杰出青年的朋友和同学的了解程度:
不了解 一般了解 非常了解
16.21% 50.68% 33.11%
父母如能对子女的朋友和同学比较了解,说明家长了解其子女的生活圈子及其性格、爱好等。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基础,杰出青年父母多数对子女及其朋友有所了解,许多人甚至是子女的好朋友。了解孩子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一位教授的儿子高中时,暑假打工,当铸工累得肩上磨掉了几层皮,用工钱给父亲买了两瓶酒,兴冲冲拿回家。父亲却虎着脸说:“谁要你买这个!这么浪费!”孩子当时真想当着父亲的面摔碎这两瓶酒。自此以后,儿子有什么事情也不告诉父亲。父亲只是一厢情愿地为儿子设计前途,儿子终因盗窃罪进了监狱。反面与正面例子均表明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杰出青年童年时亲子关系比较密切和谐,父母能较好理解尊重子女,子女对父母教导能执行和领会,无较大冲突,可以说家庭气氛温馨和谐。
四、杰出青年父母的教育态度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可分为民主宽容式、独断权威式、溺爱放纵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子女产生不同影响。从对杰出青年的调查表明: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父亲的教育态度是:
慈祥而民主 严厉而专制 溺爱而放纵 无效
55.40% 40.54% 2.03% 2.03%
童年时,杰出青年的母亲的教育态度是:
慈祥而民主 严厉而专制 溺爱而放纵 无效
67.57% 24.32% 7.43% 0.68%
杰出青年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与态度上是基本一致的,即民主宽容式最多,独断权威式次之,溺爱放纵式最少。父母教育方式与态度的一致,可避免儿童在父母间的无所适从,从而使正确的教育得以贯彻。杰出青年的父母在教育态度选择上略有差异,母亲溺爱放纵的比例高于父亲5个百分点,民主宽容式高于父亲12个百分点;父亲独断权威式高于母亲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杰出青年的家庭仍然以传统型为主,即严父慈母,父亲的角色比较严肃,母亲角色比较温和。
杰出青年父母对待孩子间矛盾的态度从小事上验证了父母教育态度的选择。
童年时,当杰出青年与小朋友吵架时,其父母通常对自己孩子:
分清是非 一味批评 一味袒护 无效
69.60% 26.35% 2.03% 2.03%
当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时,父母的处理方式表明其教育方式不同。分清是非表明父母能在分辨事实的基础上,较客观地教育子女,是慈祥民主式,一味批评是权威专制式的,一味袒护是放纵溺爱式的。杰出青年父母对孩子间矛盾的处理同样是慈祥民主最多、权威专制次之,放纵溺爱最少。
民主宽容式的父母对儿童采取的教育态度是尊重子女,了解儿童的心理,对儿童的行为既有约束又给其自由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家庭气氛宽松平等,这有利于儿童的顺利成长,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独断权威式的父母对待子女问题上一般以自己的意志为准则,而不大考虑子女的思想,采取高压政策,家庭气氛比较压抑,压制儿童自由思维,但是其严格的要求会使其子女被动地把握事物的是非,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较大的是非错误。
溺爱放纵式是最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溺爱放纵式的家长过分顺从儿童的要求,包括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易使儿童形成懒惰、任性、自私、适应能力差等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将不利于儿童的顺利成长,更无从谈起成材。娇子如杀子,溺爱放纵子女往往导致悲剧。
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溺爱子女的倾向。父母童年时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物质条件比较差并且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误区。相当多的父母出于补偿心理,一方面是溺爱,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孩子就像糖娃娃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过分的关心形成一种对创造力开发的抑制力量,使儿童失去抗挫折的免疫力,一切由父母代办,无需动脑筋想问题。家庭温室过于保温,一旦略有风雨,孩子便无法承受,出现“出走”甚至轻生等现象。过分的溺爱,百依百顺,使孩子不知有什么原则。在没有原则约束的情况下,人性欲望中恶的一方面会得到极大的释放,开始是慢慢的少量的,其后是爆发性的。在对115名18岁至25岁的死刑犯调查中,发现90%的家庭对子女实行着溺爱放纵式教育。
另一方面,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期望值过高,超过孩子现实的承受能力。据“子女教育与家长心思95北京调查”表明:52.7%的家长曾经或正在让孩子在校外上各种辅导班,安排专门时间辅导孩子功课的有49.2%,请家教的占16.9%。家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希望孩子能上大学,出人头地,目前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使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仅从学校获得的知识难以应付。另外还希冀孩子能有一定“艺术细胞”。父母的行为完全不顾及儿童自身的感受,星期日变成了星期七,孩子没有玩耍时间,孩子不是被功课所累就是为各种特长班所困。
当孩子对这些没有兴趣时,他们会一心二用,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会厌恶学习,厌恶新知识,丧失对知识和人类最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最可怕的。一旦丧失了兴趣,一切学习都将毫无意义。
当代家长应为儿童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呢?应是自由宽松的环境,在家庭中尊重孩子,对重大问题由孩子提出方案,家长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共同决定取舍。不必纵容孩子在物质上要求,使孩子明白生活中永远有不可得的东西。适当减轻儿童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到自然、社会中去学习,让孩子心灵之弦在自然与社会中奏响。
五、家庭教育中的家务事
家务事是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如洗碗扫地等等。家务事对于孩子而言,不仅是一种简单劳动,还有更多的含义。
杰出青年童年时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经常做 有时做 很少做
81.08% 13.51% 5.41%
经历了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这几代人,由于家庭多子女或其他原因,家长无意识地创造了宽松的家庭环境并要求孩子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使杰出青年学会基本生存之道,学会自理,并在劳动中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生存是成材的基础,学会生存应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现今被宠爱的独生子女许多根本不会做家务,甚至穿衣、吃饭均由父母不同程度地包办,这与杰出青年的童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着差距。调查显示,美国城市小学生每天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平均是1.2小时,而中国的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的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却是作为不发达国家中国的6倍,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由于机械化、电气化,家务劳动本来就所剩无几,而且电、煤气都是不安全因素,小孩子尽量不要动手,以免造成伤害。其实这是极为片面的认识。首先应更正对家务劳动的看法,家务劳动对于儿童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学习生存最基本方式的手段,是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家务劳动中儿童会学会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如何避免危险等等,同时培养儿童勇敢、果断等品质。再者,家长在儿童从事家务劳动时,应告诉孩子安全事项,如怎样用电、如何用煤气,在危急情况下如何办等问题,避免无谓的事故,加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家务劳动不应只局限于洗碗、扫地等等,可更广泛些,如让孩子到指定的商店去买一样东西,去邻居家借一样东西……锻炼孩子生存自立的能力。
放开你牵着孩子的手,给予他一定的指导,让他自己去走,自己去闯,他会变成你所希望的坚定、勇敢、能迅速适应环境的杰出人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