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 我来答
紫藤妙弋
2011-04-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2009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这天,全家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小姑妈乘上了爸爸的车出发了。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来到了我们永康的花街那儿的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标好了以后,奶奶让小姑妈拿出12支香给她,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太婆,今天我们来看你们,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给我们一点吗!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习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考大学的表哥,让他一次性就考上重点线,上一所好学校。你们能答应我吗?太公、太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便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有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带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说完,我们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们安息吧!”

窗外雪花飘飘,又是年关将至。一曲萨克斯《回家》悠悠而起,牵引起我对家乡和亲人触手可及的亲情思念和遥望无期的记忆。“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是一份甜蜜心头的温馨,也是一份拾遗往事的苦涩。父亲离开人世有8个年头了,大多时候我得承认,关于他生平的点点滴滴,随着时光的流逝于我的印象则愈来愈模糊了。这好比一部年代久远的电影拷贝,越是镜头往后推进,断层和黑屏的格式就越多。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一亩三分地总有他忙不完的事,哪怕是热闹的年关,他也常常扛着锄头,独自出门。没有人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只是快吃饭的时候,母亲才吩咐我一声。我一般站在大门槛上,对着茫茫的天空和大地喊上几声:“父啊......回来恰(吃)饭了......”,也不管他听见没有,反正过一会儿他就会回来的。厨房木门后面常年挂着一条父亲的专用毛巾,他回来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挥舞着毛巾拍灰尘,左拍几下,右拍几下,前拍几下,后拍几下。

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阖家团圆;晚上吃挂面,长命百岁;年初一早上吃“芋头圆”(家乡土特产),一年圆圆满满。“芋头圆”在年三十下午就要包好的。父亲的大手强劲有力,随便在大山、丛林中抓上几把,就能抓上一担柴火来。可父亲的手算不上灵巧,一家人围在桌前包“芋头圆”,呲牙裂嘴、样子最丑的往往就是父亲和我的“杰作”。后来父亲干脆不包圆子了,抡起斧头劈柴剁肉,准备晚上的守岁。

吃完了长寿面,分到了压岁钱,我们各自玩闹各自的。母亲拿出一个瓷盘,装上米泡、花生、苕角、酥糖,放在父亲旁边的凳子上,然后她去休息。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一到晚上就习惯窝在被子里。炉灶生起熊熊的柴火,柴火上面吊着鼎罐,罐里煨着老鸡、老豚之类的年货,一时间,满屋弥漫着诱人的肉香味,当然还有浓浓的烟草味。

父亲喜欢抽烟,而且习惯抽旱烟。每当他独处在炉灶旁守岁,一边用火钳拨弄着炭火,一边往烟斗里装烟丝,还忙不迭地夹起“炭火子”点烟,连火柴都免了。烟丝点着以后,父亲重重吸上几口,然后徐徐吐出烟雾,一斗烟抽完后,猛地吹上一口气,灰烬从烟斗中蹦出来。歇上一口茶工夫,父亲再往烟斗里装烟丝,如此循环。年复一年,父亲“守岁”的习惯一成不变,只是抽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每守一次岁,脸上的皱纹就好象加密了一轮。

父亲守岁时基本上是不吃糕点的,都是我姐弟几个寅一时卯一时来抓上几把。有一次我又来“偷”糕点,父亲正昏昏欲睡,我闻到一股糊焦味,顺着味道寻找,我看见父亲的棉鞋前头烧着了。我赶紧推醒他,父亲站起来跺跺脚,鞋头露出一个大窟窿,我问他脚指头烧痛了没?父亲一脸的痛惜:“脚痛倒还好,只可惜一双新鞋了。”父亲走后几年,我无意中把这往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听完哈哈一笑,说他爷爷真傻,不晓得脚痛,倒痛惜一双新鞋。儿子的不理解我也小时候有过,那年代村里的男人要去40里外的城关卖柴换取日用品,去时穿着鞋子,回来却光着脚,鞋提在手上。现在我也已为人父,大凡生活中的苦涩滋味,恐怕只有重担在肩的父母才能体会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每当年关岁末、家人欢聚之时,我总会这样忆起我的父母,也会给他们饭桌上空出一个位置来。或者我的“守岁”方式和父亲不太一样,但我相信我和父亲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心是一样的。岁月就是一种时间换空间的轮回,谁能说我现在的生活不是重复着父亲昨天的故事呢?

“你真的不回来了么?今天可是清明节。”

“唉,妈,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工作忙着呢!”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听着话筒那头的女儿极不耐烦地说道。

“可他毕竟是你的父亲阿,辛辛苦苦将你们养大的父亲。你不去看他,他在地下也不会安心的。”母亲依旧说着,似乎希望通过一些言语使女儿回心转意。

“妈——我说你是不是老糊涂了?我和你说了多少遍了,我没时间不回去啦!再说我前年不是刚回去过么?何况他死了三年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信那种迷信说法,人都死了怎会不安心?唉,您看看,都怪您,领导说我了,得得得!我挂电话了。”

母亲还待说些什么,然而听筒的那边已经传来冷酷的“嘟嘟——”声,母亲无奈地挂上了电话。这是第几次了?母亲已经不记得了。母亲一共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她总是一遍一遍地对着他们重复相同的话语,希望他们能够回来看看他们那已去世三年的父亲。然而,给予她的答复总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什么“工作忙啊”什么“没时间”之类的。

母亲彻底的失望了。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出了邮局,为了这几个电话她是走了两里地才到的啊!

此时的天空阴沉沉的,飘洒着如泪般苦涩的细雨,焖的母亲有些喘不过气来。母亲的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拿着刚刚从路边买来的冥币,她尽量地把纸钱往怀里揣,以防被雨水淋湿。母亲没有带伞,并不是她忘记拿,只是她真的再也没有手能腾出来去握那把伞。

母亲直向坟场走去,孩子们父亲的坟地与邮局各占村中的一角。一东一西足足有五里的路程。母亲就这样颤巍巍地一步一步的走着,累了便靠在路边的大石头歇息一小会儿,然后再走。这样也不知要走多久。

母亲走在脏兮兮的泥土中,她不由自主地微微蹙眉,喃喃自语道“唉,也难怪他们不回来,这破地方荒山野地的换作是谁也不爱来。”“可是……他毕竟是他们的父亲……唉,不知我死后他们是否也会这样待我。”这个想法一涌上母亲的心头,母亲的双眸不禁湿润了,两行热泪纵然如断了线的珠子滑落母亲那褶皱的脸庞。

母亲走了半日才到达坟地,母亲倚靠在孩子们父亲的墓碑上,望着那些瞬间火化成灰的纸币,神色有些恍惚。过了很久只听她喃喃道“他爹,真对不住。今年我又没把孩子们叫来。他们五个现在有出息了,都在城里工作。但是依旧孝顺的很啊,前几天还给我拍电报和我说要来看您,可我硬没答应。他们现在的工作忙,我也不想再给他们施加压力,呵呵,他爹,你不介意吧?”

母亲对着墓碑絮絮叨叨了很久。黄昏即将来临,母亲蓦地起身,手中的纸钱也早已烧完。她在此望了望那孤零零的墓碑,似乎有些不舍。只听她道“他爹,今个儿时候不早啦,我现在就得回去了,明个儿我再来看你。”说完便转身,又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

回家的路上,雨突然大了起来,铺天盖地,似乎把路边的白桦树都打得弯了腰。雨把母亲的全身都淋透了,母亲的腿脚本来就不好,下了这么大的雨心中也急。于是步伐加快了起来。然而,母亲却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母亲被绊倒了,躺在泥泞之中,母亲想起来继续走,可是母亲却怎么也起不来了。天越来越黑,母亲只好这样躺着,任狂风暴雨击打着她那瘦小的身子。在如此漆黑的雨夜,有谁会知道一位母亲躺在泥泞之中呢?谁也不知道……

翌日,有乡人发现了躺在泥泞中的母亲,可是已经晚了,母亲早就断了气,右腿也已骨折。神色无比凄凉……

三日后,母亲的孩子们回来了,来为母亲举办丧失。在前往坟地的路途中遇见两个玩耍的孩童。男孩子对着女孩子得意的说“我教你唱歌好不好?”女孩子受好奇心驱使,忙点了点头。
于是男孩子大声地歌唱,歌声传遍了整个山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

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

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

吻干我那脸上的泪花

温暖我那幼小的心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

叫我思念到如今
……”

这歌声似乎也拨动了五个人的心弦,终于,五个人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甚是凄凉,远传千里。

乡人们见了,都说他们五个孝顺,还要给他们评什么“乡孝子”,然而五个人都纷纷地拒绝了。乡人们还和家人道“看人家那孩子孝顺的,母亲刚死怎么也不肯光荣的接受那奖”……

说来也怪,第四日,五个孩子都做了同一个梦,在梦里,白发苍苍的母亲学着孩子们的口气埋怨地说“哭什么哭!人都死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首古诗。这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 清明 》。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来到外婆家,准备和全家人一起去扫墓。我们来到铁路旁,找到了我们祖先的墓,开始烧起纸钱、纸做的家具、香等等。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根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节是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我希望我们能坚持这种尊敬长辈的美德,让这种美德传遍整个世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樱花草lala
2011-04-05 · TA获得超过1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115421002
2011-04-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苏中明珠”的美称,这里不仅有世界珍稀动物“四不象”———麋鹿,还有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节”。听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说,会船节时这儿可热闹了!再过一天就是“会船节”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啊,可妈妈说,我当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⑦斗
2011-04-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4-05
展开全部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清明节扫墓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