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书中说:“两次相遇问题核心公式:单岸型S=(3S'+S'')/2;两岸型S=3S'-S''(S表示两岸的距离)
一:单岸型: 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的距离。
1:例题: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立即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地路程为多少?
解:S=(3S'+S'')/2=(3x80+60)/2=150千米
二:两岸型: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的距离。
1:例题: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距离多少?
解:S=3S'-S''=3x6-3=15千米
扩展资料:
(1)追及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是行程中的一大类问题。
(2)相遇问题,多个物体相向运动,通常求相遇时间或全程。
(3)流水行船问题,船本身有动力,即使水不流动,船也有自己的速度,但在流动的水中,或者受到流水的推动,或者受到流水的顶逆,使船在流水中的速度发生变化,而竹筏等没有速度,它的速度就是水的速度
(4)火车行程问题,火车走过的长度其实还有本身车长,这是火车行程问题的特点。
(5)钟表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程问题公式
代表:
S‘代表第一次相遇时距离岸的距离。
S”代表第二次相遇时距离岸的距离。
如果两次相遇距离的岸不是同一岸,而是对岸,则用第2个公式,反之用第一个单岸型公式。
例题:
【例1】甲、乙两人在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乙从B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点距B点60米,当乙从A处返回时走了10米第二次与甲相遇。A、B相距多少米?
A、150 B、170 C、180 D、200
【答案及解析】B。第一次相遇两人走的总路程为S=(v甲+v乙)t1,第二次相遇总路程3S=(v甲+v乙)t2。对于甲来说,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S1=S-60= v甲t1,第二次相遇S2=2S-10 =v甲t2,因此S1/S2=t1/t2,即(S-60)/(2S-10)=1/3,解得S=170
【例2】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
A、2 B、3 C、4 D、5
【答案及解析】B。1分50s两人走过的总路程为(37.5+52.5)×11/6=165米。第n次相遇两人走过的总路程是(2n-1)S≤165,n=3
扩展资料:
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的经典题型,主要研究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上述公式是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简单的行程问题,比较容易从题干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中的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解题过程则较为复杂。在相遇问题中,有相遇路程=速度和×时间,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时间。
参考资料:相遇问题_百度百科
一:单岸型: 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的距离。
1:例题: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立即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地路程为多少?
解:S=(3S'+S'')/2=(3x80+60)/2=150千米
一:两岸型: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的距离。
2:例题: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距离多少?
解:S=3S'-S''=3x6-3=15千米
扩展资料:
(1)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是数学中常考的题型。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包括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火车行程问题、钟表问题等。
(2)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3)不管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两个物体的运动”,不管是“相向运动”、“同向运动”,还是“相背运动”,他们的特点是一样的,具体地说,就是它们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路程=速度×时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程问题公式
例如,甲乙两船同时垂直驶离河流AB两岸且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距离A岸100米,第二次相遇距离B岸50米,求AB的距离,则用第二个公式,S=3s'-S’'求的AB=250米
如果此题换做第一次相遇距离A岸100米,第二次相遇距离A岸50米,求AB的距离,则用第一个公式,S=(3S'+S“)/2,求的AB=175米。
先谢谢您,再请问,这两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呢?为何没有速度v也能得出这两个公式呢?
1,两岸型:根据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的原则,他们在运行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甲乙速度是不变的,所以S‘/(S-S’)=(S+S")/(2S-S"),化简就可以了···画图可以看的很清楚
2,单岸型:同样根据这个原则,可推出S‘/(S-S')=(2S-S")/(S+S").化简。。。对着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