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三化学复习的系统资料
展开全部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 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 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 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KCl +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 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 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 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 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 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c.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物质性质
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化学用语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 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 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 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KCl +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 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 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 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 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 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c.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物质性质
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化学用语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2011-04-03
展开全部
初三化学复习,你可以用一下VCM仿真实验,用VCM来做实验,问问题,看演示,这样子来一个中考的总结,初三化学的总复习,效果会更好!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