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在死人的头七有什么风俗
尤其是在辽宁铁岭一带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没有,我听人讲了一个“上望”的风俗,好象是要在头七的前一天树起一个高竿子什么的。谁能给我讲讲,越详细越好,最好是当地人比较了解情况,答...
尤其是在辽宁铁岭一带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没有,我听人讲了一个“上望”的风俗,好象是要在头七的前一天树起一个高竿子什么的。
谁能给我讲讲,越详细越好,最好是当地人比较了解情况,答案满意有追加奖励分。
另外,头七指的到底是哪一天,比如18日去世的人,23日是头七还是24日是头七 展开
谁能给我讲讲,越详细越好,最好是当地人比较了解情况,答案满意有追加奖励分。
另外,头七指的到底是哪一天,比如18日去世的人,23日是头七还是24日是头七 展开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1)准备“后事” 人生百岁总有一死。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 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 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气断,全家举哀。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4)着孝 孝布白色,。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女儿戴孝同儿媳。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吊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5)送汤 当地叫“泼汤”。临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送汤时,孝男孝女分开进行。男由长子带领;女由长媳带领,并由长媳提汤壶。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不孝。每次送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客也要行跪礼吊祭,丧家儿女们陪祭。(6)报丧 此地叫“对信”。出殡前一日早,主事人把应前来参加吊丧亲戚的名单,分路排好,由数人分头通知各地亲戚,对信的人手持白布条,向每一亲戚说明死者姓名、接待吊客的时间,出殡的日期。亲戚按通知前往吊丧,俗称“吊纸”. (7)请灵与送灵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出殡的前一日晚应对先死者举行请灵仪式。事先写好所请灵魂的牌位,再写一张请灵文,孝子们到巷口或郊外,主事人念完请灵文,焚烧了,行礼毕返家。即将死者之灵请回家。先死者便与后死者在家共席享祭。这也是丧家孝子贤孙们对先逝父或母的一种纪念方式。殡日早天明时,再将先逝者的灵魂送走,曰“送灵”。因为后死者随之也要归茔。(8)辞灵 殡日午后,将死者灵魂自家中送走的一道仪式。由丧家孝男孝女同吊客一同进行。(9)送盘缠 这是活人为死人即将归于另一个世界的时候,送上吃、穿、花、用等物。这些用物除了烧纸之外,就是纸扎的牛、马、轿、车及金库、银库、童男童女等。随同祭奠仪式一并烧之,礼即告成。(10)出殡 辞完灵,送完盘缠之后,紧接着就是出殡,当地又叫“拉棺”。拉棺仪式与辞灵、送盘缠仪式相比反倒简单。接棺前,孝子们先要跪拜放棺材的木架或拉棺材的车辆,叫做“拜架子”或“拜车”,以祈求死者归茔的路上平安。此后即将棺材抬出院外的路上,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在棺材起行的一霎那,主事者将“老盆”放在长子头上绕一圈摔碎,谓之“摔老盆”。然后由庄邻们组成的杠子队抬棺入墓,或由汽车、拖拉机拉棺入墓。这时帮忙的庄邻则分别拿着镢、锨、小车等用具,去坟地为死者添土埋坟。出殡时,孝男们及主要男性亲属应送到墓地,直到棺材入土仪式完成方回。(11)守灵 据传说,人死后,虽出殡,五七之内灵魂不离灵屋,因而应当守灵。守灵者是死者的儿孙及侄子们。他们在灵屋睡草铺,与亡者共眠,以免亡者寂寞。守灵一月零五天。(12)瞧坟 新葬后,头三日,每晚儿孙们要到坟上看望,谓之“瞧坟”。瞧坟是生者安慰死者,也隐含护坟防盗防破坏之意。(13)上坟 葬后三日上“三日坟”,七日上“头七坟”,逢第二个七日上“二七坟”。此地风俗,逢七上坟至五七而止。在逢七必上的五次上坟中,如果死者有几个男孩,几七坟就可不上。因为据说死者儿子的数目与逢七上坟的次数犯忌。这其中,五七坟最被看重。出殡之日,丧主要出五七祭日告示,说明五七祭日的具体日期,诚邀亲戚朋友光临。五七坟祭日,凡重要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参加祭吊仪式。仪式放在午后,中午要盛宴接待参与吊祭的宾客。对一个死者,上完五七坟后,逢百日上百日坟,逢一年整上“周年坟”,逢三年上“三年周”,满十年前在第九个年头上“十年周”。民间的丧葬习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内中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但深深寓含了人类后生者对先逝者的亲情、友情、关爱和追念。死者已矣,万事不知,生者难忘,便以自己的心灵之路对待死者。
展开全部
头七,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相关风俗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守七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相关风俗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守七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头七,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相关风俗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守七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相关风俗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守七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上望
上望,是一种地方风俗。
是人们对故去的人的一种思念方式与祭典方式。它是在人去世的
第六天深夜,家人和亲属,在户外,等待故人的回家。
其过程是:白天家人要用秫秸做一个梯子,俗称登天梯,为故人
登上烟囱,而准备的。还要准备一些蔬菜和水果以作贡品。
到了晚上十一点,家人和亲属,全部到外面,把梯子立在靠近烟
囱的房墙根下,在梯子的底下,撒很多草木灰。这是为看故人回家的
脚印用的。然后,在梯子的前面,放一张供桌,摆上酒菜和供果。
这时,家人和亲属,全体都要穿上重孝衫,拜跪在供桌的前面。
开始等待故人的回家。大家只许虔诚地跪着,不许说话。
在寂静的黑夜里,人们一声不吭地竖起两耳,静静地听着故
人回家的脚步声,直到次日一点多钟。
据说,此时,故人登着梯子,沿梯子上到烟囱。在烟囱上往
下看,能看到家人与亲属都在。之后,才知道自己离世;并且
高兴地离去,放心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祭典之后,家人们在草木灰上,便能看到故人的脚印。也据
说,故人是什么属相,草木灰上就显示什么属相的脚印。
很感叹,这一民间习俗的存在。它是活着的人,对于故去
的人,深深的思念与美好的寄托。希望故人能安心地离去,从
此不再有顾虑。
其实,在人们活着的时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比人死
后,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所做的任何纪念方式都重要,都要好。
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有一颗爱心。
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够生命久远
上望,是一种地方风俗。
是人们对故去的人的一种思念方式与祭典方式。它是在人去世的
第六天深夜,家人和亲属,在户外,等待故人的回家。
其过程是:白天家人要用秫秸做一个梯子,俗称登天梯,为故人
登上烟囱,而准备的。还要准备一些蔬菜和水果以作贡品。
到了晚上十一点,家人和亲属,全部到外面,把梯子立在靠近烟
囱的房墙根下,在梯子的底下,撒很多草木灰。这是为看故人回家的
脚印用的。然后,在梯子的前面,放一张供桌,摆上酒菜和供果。
这时,家人和亲属,全体都要穿上重孝衫,拜跪在供桌的前面。
开始等待故人的回家。大家只许虔诚地跪着,不许说话。
在寂静的黑夜里,人们一声不吭地竖起两耳,静静地听着故
人回家的脚步声,直到次日一点多钟。
据说,此时,故人登着梯子,沿梯子上到烟囱。在烟囱上往
下看,能看到家人与亲属都在。之后,才知道自己离世;并且
高兴地离去,放心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祭典之后,家人们在草木灰上,便能看到故人的脚印。也据
说,故人是什么属相,草木灰上就显示什么属相的脚印。
很感叹,这一民间习俗的存在。它是活着的人,对于故去
的人,深深的思念与美好的寄托。希望故人能安心地离去,从
此不再有顾虑。
其实,在人们活着的时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比人死
后,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所做的任何纪念方式都重要,都要好。
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有一颗爱心。
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够生命久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
“上望”是指在死者去世的第6天午夜,即第7天的凌晨,家里人举行哭祭的仪式,白天要烧“头七”,以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到“七七”。
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他们用死者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数,是男是女,就一目了然了。
18号去世的话,24号是第七天,正所谓“头七”
“上望”是指在死者去世的第6天午夜,即第7天的凌晨,家里人举行哭祭的仪式,白天要烧“头七”,以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到“七七”。
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他们用死者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数,是男是女,就一目了然了。
18号去世的话,24号是第七天,正所谓“头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