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比现实更好看,照片里的自己这么丑?
这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而当我们想要追根溯源的时候,却忽然惊醒,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之所以无解在于我们自己是看不到真实的自己的,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就必须要借助于镜子,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比嘛。
看来,不管是美是丑,我们都只好相信镜子了。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用镜子里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进行比较,但是我们却可以用镜子中的自己和自己的相片来进行比较。其实说镜子里的自己比现实中的自己更好看,这种说法本身也就是拿镜子里的自己和相片中的自己来进行比较,之所以用相片中的自己来代替现实中的自己,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相片中的自己可能更接近自己的真实相貌,毕竟相片是正的,而镜子是反的。
很多相关的研究和调查都表明,人们相对于照片中的自己,更青睐镜子中的样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为什么镜子中的自己更好看呢?这就要问我们的大脑了。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会更喜爱自己熟悉的事物,也就是说越是熟悉的事物,我们看起来就会觉得越好看。
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一个人很丑,我们可能会想“多亏他不是我的朋友,我几乎没法长时间和这个人待在一起”,然而,当这个人真的成为我们的朋友们,我们会慢慢的感觉他没有那么丑了,他的相貌不再令我们不快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和他待在一起。个中原因就是我们对他逐渐熟悉了,大脑会偏爱熟悉的事物,所以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熟悉之后,我们就会觉得它更加漂亮。
大脑更偏爱熟悉的事物,这和镜子里的自己更加漂亮有什么关系呢?
这其中的关系就在于,从脸型到五官,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全对称的。每个人都会有一边脸瘦,而一边脸胖,一个鼻孔大,一个鼻孔小,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只不过这种差距并不明显,所以平时我们也不大看得出来,但这种微小的差异却会使我们的相貌整体上看起来不太一样。
在镜子里,我们的左右脸是相反的,而我们最熟悉的相貌就是从镜子里获得的,我们每天都会从镜子里观察自己,而却很少有人整天抱着自己的相片看,所以相对于正向的相片而言,我们更熟悉反向的镜像,所以我们会觉得镜子里面那张更熟悉的面孔比照片上的面孔更好看。
我们之所以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更上相,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因为我们平时所看到别人的相貌都是正向的,和照片上的一致,我们已经熟悉了他们正向的容貌,所以自然觉得他们照出来的相片好看。而我们平时看到的自己都是镜子里的自己,我们习惯了自己反向的容貌,所以会觉得自己照出来的相片不好看。
除此之外,我们之所以会觉得镜子里的自己比相片里的自己更好看,还有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冻脸效应”。何为冻脸效应呢?简单来说,就是动态的容貌要比静态的容貌看起来更好看。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我们所看到的图像其实并不是图像本身的样子,而是经过大脑处理的。
大脑会对所看到的图像进行后期处理,从而建立一个图像模型。
在静态模式下,大脑所能够对图像的修补是有限的,而对于动态的图像,大脑会根据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对容貌进行平均,最后形成一个最具特色的容貌影像。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动来动去,试图调整自己的姿势,这就使大脑中所生成的图像更加好看了,而照片是固定不动的,所以看起来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所以再好看的人,你也很容易可以找出她的几张黑照片,就是如此。明白了这些科学原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颇有帮助的,比如当我们要给某人展示自己的样貌时,最好能够发送一段短小的视频,而避免发送照片,因为动态的总要美过静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