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互相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考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办跳马跳骆驼等竞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办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旺盛。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齐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竞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福,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竞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办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当,让妇女休憩,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劳。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予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奋。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蜜。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运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以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奠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非凡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务必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纵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开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收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积在一齐,由长辈年老者率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运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奋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齐,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民,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面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物色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办“打靶”竞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净、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互相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考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办跳马跳骆驼等竞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办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旺盛。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齐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竞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福,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竞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办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当,让妇女休憩,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劳。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予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奋。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蜜。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运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以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奠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非凡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务必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纵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开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收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积在一齐,由长辈年老者率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运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奋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齐,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民,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面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物色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办“打靶”竞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净、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展开全部
和其他地方一样,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一过腊月十六,人们就已开始忙着“办年货”,给孩子买套新衣是必不可少的,养猪的人家也已早早地请来村上的屠夫宰一只准备过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炒菜吃面饼“类似于千层饼”风俗,扫房子,街上的燃放鞭炮的声音慢慢多了起来。从二十八一直到三十,家家户户开始炸油饼子、蒸花卷、做肉,兰州人爱吃“糟肉”、“扣肘子”。兰州人把腊月三十,称之为“三十晚上”,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于是乎家家都想比其他人家贴的早。
如果碰巧对门两家同时在贴对联,也没有些许的尴尬,相视一笑,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在近乎相同的时间里同时贴好了对子。傍晚四、五点钟,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始包饺子,有些人家家族的人如果太多的话,包饺子一时忙不过来,就吃臊子面。这时家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大人此时已给他们换了过年的新衣,在院里无忧无虑地追逐嬉戏。到七点半左右,家里除了留下一人守屋,其余全部跟着大人,端着祭祀去村外开阔地去烧纸、祭奠先人。
完后回家,由长子陪父亲在院里“回土”,既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点上一枝香,烧些许黄纸,以示敬土地之意。平时开灯怕费电,但三十晚上每个房间的灯都必须的开着,寓意着出门在外的亲人也已回家。这些工作都作完后,全家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吃糖、瓜子,有说有笑地观看春节晚会。到凌晨钟响,大人就催促年长些的孩子出去担水,老兰州人认为大年初一的水最为金贵,这天的水不能用自家缸里的水,而要去村上公用的水房去挑水。挑的水越早,水就越金贵,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也越红火。
如果碰巧对门两家同时在贴对联,也没有些许的尴尬,相视一笑,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在近乎相同的时间里同时贴好了对子。傍晚四、五点钟,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始包饺子,有些人家家族的人如果太多的话,包饺子一时忙不过来,就吃臊子面。这时家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大人此时已给他们换了过年的新衣,在院里无忧无虑地追逐嬉戏。到七点半左右,家里除了留下一人守屋,其余全部跟着大人,端着祭祀去村外开阔地去烧纸、祭奠先人。
完后回家,由长子陪父亲在院里“回土”,既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点上一枝香,烧些许黄纸,以示敬土地之意。平时开灯怕费电,但三十晚上每个房间的灯都必须的开着,寓意着出门在外的亲人也已回家。这些工作都作完后,全家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吃糖、瓜子,有说有笑地观看春节晚会。到凌晨钟响,大人就催促年长些的孩子出去担水,老兰州人认为大年初一的水最为金贵,这天的水不能用自家缸里的水,而要去村上公用的水房去挑水。挑的水越早,水就越金贵,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也越红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诞生,婴儿出生后必记生辰,旋即向娘家报喜,择吉日看月子。“看月子”就是月内选择吉日,娘家人带上营养食品或衣物等来看望姑娘和婴儿。婴儿一出生,月房门侧挂一筛子,上夹红纸,或在门帘上贴红纸、缝红布,1 个月内禁忌生人进出,这叫“忌门”。婴儿出生第3 天要洗浴,称“洗三”。满月时剃头,剃下的头发攒成小球妥善收藏。周岁时在幼儿面前放置书籍、笔、砚等物,让幼儿任意拿取,以预测未来的职业。满月、百日、周岁时, 邻舍都携薄礼恭贺,主人设席款待。
如果孩子常生病,或是爱哭闹,有闯姓的习俗,即天不亮要抱上孩子,提上茶水、馍馍到十字路口等待来人给孩子取名。给孩子取名者,吃喝后再将纽扣留下给孩于,有些孩子还将取名者拜成干爹或干妈,终生相认。如果闯姓时碰不见人,碰见什么就叫什么。如狗娃、牛牛、石头等。另外,也有向家神、方神、菩萨等神佛许愿保佑孩子的。男孩留发限期不剃,取名叫娘娘保、家神保等。到一定的年龄再杀羊献神佛、剃头,以示还愿。
·贺寿·
根据十二生肖将13 岁、25 岁、37 岁、49 岁、61 岁..依次定为寿期。49 岁以前不称“寿”,叫“本年”,贺寿叫“接本年”。姑娘订婚未嫁时,每至本年,未婚夫要为姑娘接本年,出嫁后由娘家人接本年。男子一般从37 岁开始由至亲晚辈来接本年。61 岁开始称“寿”。不论男女,每到寿期,亲友、邻居都来祝寿。年龄愈大,祝寿形式愈隆重。祝寿者献寿桃(桃形馍)、寿幛、寿联,亲友送布料、衣物,或金钱、佳肴。主人设酒宴招待。祝寿时主宾为上,陪客以左为正,右边为副。寿者披红上座,晚辈磕头拜寿。堂上设香案、摆寿桃、燃寿烛。
·盖房·
打庄盖房或盘槽设灶要事先选吉地,择吉日。竣工后,冬至前择吉日要“谢土”,即请阴阳道士判符、梦纸、诵经通说。 打庄安财门(庄院门)盖上房最讲究。立木上梁要选吉日良辰,亲友村邻帮工并挂红,贴喜联、放炮贺喜,主人设宴款待。安门立木都要在中梁上凿一小洞,内装五谷、金银珠玉,外包一块红布,俗叫“包梁红”。上梁时木匠在梁上来回走,口说吉语,然后撒下准备好的核桃、水果、面豆、大枣等食品,任众人争抢,表示财门或新房建成后,财路广通,子孙满堂。新灶盘好后要吃鸡,取其“吉利”之意。 建筑材料,木材用松木、白杨,忌讳用柳木、桦木。砌墙用土坯、草拌泥。60 年代以后改用石灰、水泥、砖瓦等。 给老人做棺材,有如盖房一样,也很讲究。一般年龄上60 岁,有条件者必准备棺材,俗称“寿材”。寿材完工后,亲邻放炮披红,贴喜联祝贺。已出嫁的姑娘在恭喜时,要往棺村里撒上核桃、面豆等食品,用新条帚扫一下,向外扔出食品,任人去抢。这种仪式俗称“扫材”。 迁居异地,居住新宅新房,亲友邻里都要贺喜,俗称“安房”。主人选吉日设宴待客。贺喜者赠喜联、喜幛、书画、镜框等物,放鞭炮祝贺。
·禁 忌·
旧时,兰州村村建庙宇,家家供神龛,有事先问神卜卦。逢天旱不雨和灾疾,必到神前祈祷或请僧道设坛诵经。平素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忌讳出嫁的姑娘死在娘家;重病或坐月子期间禁忌生人人室;客人来访刚出门,忌扫地、泼茶水;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更忌动刀、动扫帚和向外泼水;正月里忌剃头,认为对舅父不利;身死在异地者,尸体或棺柩不能进家院;非正常死亡者,不能入葬祖坟;空棺材进院,要棺尾在前,棺头在后倒着进。 擀面杖要在做棺材时一块儿做,如果是从外面买来的,不准从财门里入,要隔墙扔进去
如果孩子常生病,或是爱哭闹,有闯姓的习俗,即天不亮要抱上孩子,提上茶水、馍馍到十字路口等待来人给孩子取名。给孩子取名者,吃喝后再将纽扣留下给孩于,有些孩子还将取名者拜成干爹或干妈,终生相认。如果闯姓时碰不见人,碰见什么就叫什么。如狗娃、牛牛、石头等。另外,也有向家神、方神、菩萨等神佛许愿保佑孩子的。男孩留发限期不剃,取名叫娘娘保、家神保等。到一定的年龄再杀羊献神佛、剃头,以示还愿。
·贺寿·
根据十二生肖将13 岁、25 岁、37 岁、49 岁、61 岁..依次定为寿期。49 岁以前不称“寿”,叫“本年”,贺寿叫“接本年”。姑娘订婚未嫁时,每至本年,未婚夫要为姑娘接本年,出嫁后由娘家人接本年。男子一般从37 岁开始由至亲晚辈来接本年。61 岁开始称“寿”。不论男女,每到寿期,亲友、邻居都来祝寿。年龄愈大,祝寿形式愈隆重。祝寿者献寿桃(桃形馍)、寿幛、寿联,亲友送布料、衣物,或金钱、佳肴。主人设酒宴招待。祝寿时主宾为上,陪客以左为正,右边为副。寿者披红上座,晚辈磕头拜寿。堂上设香案、摆寿桃、燃寿烛。
·盖房·
打庄盖房或盘槽设灶要事先选吉地,择吉日。竣工后,冬至前择吉日要“谢土”,即请阴阳道士判符、梦纸、诵经通说。 打庄安财门(庄院门)盖上房最讲究。立木上梁要选吉日良辰,亲友村邻帮工并挂红,贴喜联、放炮贺喜,主人设宴款待。安门立木都要在中梁上凿一小洞,内装五谷、金银珠玉,外包一块红布,俗叫“包梁红”。上梁时木匠在梁上来回走,口说吉语,然后撒下准备好的核桃、水果、面豆、大枣等食品,任众人争抢,表示财门或新房建成后,财路广通,子孙满堂。新灶盘好后要吃鸡,取其“吉利”之意。 建筑材料,木材用松木、白杨,忌讳用柳木、桦木。砌墙用土坯、草拌泥。60 年代以后改用石灰、水泥、砖瓦等。 给老人做棺材,有如盖房一样,也很讲究。一般年龄上60 岁,有条件者必准备棺材,俗称“寿材”。寿材完工后,亲邻放炮披红,贴喜联祝贺。已出嫁的姑娘在恭喜时,要往棺村里撒上核桃、面豆等食品,用新条帚扫一下,向外扔出食品,任人去抢。这种仪式俗称“扫材”。 迁居异地,居住新宅新房,亲友邻里都要贺喜,俗称“安房”。主人选吉日设宴待客。贺喜者赠喜联、喜幛、书画、镜框等物,放鞭炮祝贺。
·禁 忌·
旧时,兰州村村建庙宇,家家供神龛,有事先问神卜卦。逢天旱不雨和灾疾,必到神前祈祷或请僧道设坛诵经。平素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忌讳出嫁的姑娘死在娘家;重病或坐月子期间禁忌生人人室;客人来访刚出门,忌扫地、泼茶水;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更忌动刀、动扫帚和向外泼水;正月里忌剃头,认为对舅父不利;身死在异地者,尸体或棺柩不能进家院;非正常死亡者,不能入葬祖坟;空棺材进院,要棺尾在前,棺头在后倒着进。 擀面杖要在做棺材时一块儿做,如果是从外面买来的,不准从财门里入,要隔墙扔进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社火,扭秧歌,送火把,烧纸钱,太平鼓,啥的,很多啊
追问
具体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社火,扭秧歌,送火把,烧纸钱,太平鼓,啥的,很多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