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最终活着多少人?
十余个人。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在那里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撰文揭开了“八百壮士”的历史真相。
文章披露道:“闻名遐迩的’八百壮士‘其实远没有八百人。所谓的’八百壮士‘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说法是死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为了起到震慑日军的效果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国家人文历史》亦曾撰文称,“八百壮士”的实际具体数字为355。201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谢晋元等八百壮士(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后,顺利完成了任务,谢晋元接到了撤退命令,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其余官兵也全部落入敌手,进行了百般残害。大部分被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牺牲。
扩展资料:
淞沪会战到1937年10月25日大场镇失守之后,就要全线退守苏州河以南,但又希望能够在撤退时安排一支部队留在闸北死守,掩护撤退,等到撤退完成之后,这个部队要分散游击。
本来这个任务是要交给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的,但在顾祝同打电话给孙元良布置任务的时候,孙元良认为留下来是白白牺牲,毫无意义。
而且上海地势平坦,没有地形可资利用,不适合打游击。而且,八十八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经过六次补充,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数量不足两成,所以也不适合留下来打游击。
“淞沪会战”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征服中国”的痴心妄想。
1937年10月底,中方军队开始有序撤退了。可当时,蒋先生在布鲁塞尔参加九国会议,他想了一招“苦肉计”,为了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就命令孙元良派遣少数部队继续正面抵抗日军,但是选的位置就在上海租界旁边的四行仓库。
面对这明摆着是用生命去阻挡日军的行动,孙元良当然并不认可。但是无法改变和抗命,只好派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一个营驻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真正守在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是四百五十余人。
中日双方在四行仓库恶战期间,苏州河南岸租界附近有大批的中国人、外国人观战。10月28日晚上,一名叫杨慧敏的女童子军潜入四行仓库后,送给了守军一面旗帜。将士们热泪盈眶,在楼顶升旗,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
30日,蒋先生迫于社会和国际压力,让将士们撤退到法租界。其实撤退到法租界就等于缴械软禁起来了,之后这四百多名将士成了孤军,每个人的命运波折多难。
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
谢晋元将军率“八百壮士”退入租界后,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不敢释放孤军归队,同时也拒绝了日方关于引渡孤军的无理要求。这样,八百壮士被羁留在孤军营。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铁丝网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
此后几年,这四百多人一直身不由己。谢晋元坚持每天出操,军事训练,开办肥皂、袜子生产线。俄军看守不许他们升旗,在淞沪会战一周年纪念会上,由于升旗与俄军冲突,被俄军枪杀了四人。
1941年4月24日,历史铭记这天。四名出操迟到的士兵被谢将军训斥后,突然拔刀把谢晋元将军当场刺死。其实,他们已经被日伪军招降当了叛徒了。
上海各界人士闻讯谢将军被害,深为震悼,前往吊唁者达30万人,途为之塞。5月8日,政府下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步兵少将衔。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与美英法等国宣战,后来,日军占领了租界,接管了软禁这四百多人的孤军营,之后,日军将他们转移到南京老虎桥监狱。
由于这批军人很难管理,后来日军就把他们分开在各地关押,最远的甚至远赴南洋巴布亚新几内亚到做苦力。大部分人员都死在了日军的监狱里,1945年,日本投降后,生还的仅剩下一百余人。抗战胜利后,各地幸存孤军纷纷来沪。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关心下,孤军们在当时的大达码头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
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将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并称为“英雄群体”,称他们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为民族、为国家付出代价的英雄们,终究会铭记史册,永垂不朽。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军队,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国民政府先后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1937年10月下旬,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10月26日,日军攻陷军事重镇大场镇,中国军队在上海闸北地的守卫战变得艰难起来,中国统帅部下令让守卫此地的部队后撤。
为了延缓日军推进的速度,掩护部队西撤,同时向国际社会表示中国抗击日寇侵略的坚决态度,蒋介石决定留下一定数量的军队继续坚守,最终选择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2旅524团一营。1937年10月26日,在中校副团长谢晋元、少校营长杨瑞符领导和指挥下,524团一营的官兵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掩护部队后撤。孤军浴血奋战四昼夜,多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地进攻,给敌人以重创,取得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胜利。在完成使命后,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月个灭亡中国的迷梦!
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2旅524团一营,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而“八百壮士”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当时统帅部经过反复协商,最终留下来的只有一个营,即以第 524 团第 1 营为基干,配备特种部队,共四百多人组成一个加强营。然而,有关“八百壮士”的实际人数却说法多样,莫衷一是。
我查了查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八百壮士”的实际人数有这么几种说法: 452人、423人、420人、377人、397人。那么,究竟哪一个说法才是准确的呢?
“八百壮士”为452人,这一说法来自《辞海》,《辞海·八百壮士》称是452名,这个应该是按照当时营的编制来算的,524 团第 1 营由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编制”算满有452人。
“八百壮士”为423人,这一说法来源不可考,据说来自于1938年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而拍摄的同名黑白电影《八百壮士》,但这一说法流传比较广泛,多家报纸在报道时均用此数字,比如2015年8月13日《东方早报》中《淞沪会战78周年 军事史专家解析当时战略战术》一文中就采用的是423人。
“八百壮士”为420人,经过学者考证,比如1994年5月《咸宁师专学报》中《八百壮士实有人数考》一文,文章指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20,在四行仓库战斗中伤亡43人,从四行仓库撤出时为377人,撤退过程中,9人牺牲,13人负伤入院治疗。”基本可以确定420人是“八百壮士”权威可信的人数,因为在1937年11月2日,谢晋元在“孤军营”( “八百壮士”进入租界时,立即被英军勒令收缴武器。解除武装后,又被羁留在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今余姚路)一块15亩的空地里,四周以铁丝网围困,派了“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此为“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八百壮士”为397人,这一说法是战争的亲历者、“八百壮士”之一的杨根奎说的,他回忆说:“其实,我们进入四行仓库并没有800人,而是397人。声称800人是为了壮军威。”
另外,“八百壮士”还有“410人”“370人”的说法,但目前为止,“八百壮士”的具体人说还是众说纷纭,只能说“420人”是较为准确的一种说法,并且目前“有名可查”的人数为323人。
之所以“八百壮士”有这么多说法,是因为当时的战况来不及作出精确地统计。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被军事专家誉为东方的凡尔登,这场战争战况异常惨烈,参加战斗的每个部队几乎每天都要补充兵员,据抗战老兵刘森尧说:“战斗最激烈时,一个装备满员整编师早上开上去,晚上只有几个人侥幸退下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精确的数字,基本是不可能的。524 团第 1 营虽然是老番号,但参加淞沪会战后也根据伤亡补充不少兵员,进行四行仓库保卫战时士兵基本上都是刚刚从湖北省保安第5团第1营的士兵补充进来的,因此很难确定准确的数字,而且前面也说了,该营还补充有一定数量的特种部队,所以就更难统计准确数字。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谢晋元说的数字也不能确定呢?因为谢晋元并不是524团的团长,524团团长是韩宪元,四行仓库保卫战时,韩宪元带着除1营外的大部分部队在苏州河南岸继续战斗。谢晋元是524团团附(也有说是团副,即副团长),而且1937年9月中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前线作战指挥时负重伤,被转往后方医院救治,谢晋元才接替成为524团团附。故只能说谢晋元的说法较为准确。
尽管我们不确定“八百壮士”的准确数字,但“八百壮士”的事迹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八百壮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八百壮士”永垂不朽!
2014年,“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